卷第四百一十五草木十(5/6)
略微有一点朽烂木材的气味。柳藏经便隐去了。到第二年五月他又来了,竟然对薛弘机说:“知音难觅,日月易失。心相亲,道理明,室很近,人却远。我有一首《绝句》赠你,请记住它。”诗说:“谁谓三才贵,余观万化同。心虚嫌蠹食,年老怯狂风。”吟罢,他就有些不安的样子,不再那么从容,出门向西走去。这天夜里刮大风,毁屋拔树。第二天,魏王池畔的一棵大枯柳,被大风刮断。树洞里不知什么人藏经书一百多卷,全都朽烂腐坏。薛弘机去把这些经书收回来,大多被雨水浸泡了,完全没了次序。其中唯独没有《周易》。薛弘机叹道:“这就叫做‘柳藏经’啊!”这是建中年的事。
卢虔
东洛有故宅,其堂奥轩级甚宏特,然居者多暴死,是以空而键之且久。故右散骑常侍万阳卢虔,贞元中为御史,分察东台,常欲贸其宅而止焉。或曰:“此宅有怪,不可居。”虔曰:“吾自能弭之。”后一夕,虔与从吏同寝其堂,命仆使尽止于门外。从吏勇悍善射,于是执弓矢,坐前轩下。夜将深,闻有叩门者,从吏即问之。应声曰:“柳将军遣奉书于卢侍御。”虔不应。已而投一幅书轩下,字似濡笔而书者,点画纤然。虔命从吏视其字云:“吾家于此有年矣。堂奥轩级,皆吾之居也。门神户灵,皆吾之隶也。而君突入吾舍,岂其理耶?假令君有余,吾入之,可乎?既不惧吾,宁不愧于心耶?君速去,勿招败亡之辱。”读既毕,其书飘然四散,若飞烬之状。俄又闻有言者,“柳将军愿见卢御史”。已而有大厉至,身长数十寻,立庭,手执一瓢。其从吏即引满而发,中所执,其厉遂退,委其瓢。久之又来,俯轩而立,俯其首且窥焉,貌甚异。从吏又射之,中其胸。厉惊,若有惧,遂东向而去。至明,虔命穷其迹。至宅东隙地,见柳高百余尺,有一矢贯其上,所谓柳将军也。虔伐其薪。自此其宅居者无恙。后岁余,因重构堂室,于屋瓦下得一瓢。长约丈余,有矢贯其柄,即将军所执之瓢也。(出《宣室志》)
【译文】
东洛有一所旧宅院,它的堂、奥、轩、级非常宏伟奇特,但是在此居住的人多半都暴死。所以已经空锁着放了很久。贞元年中,右散骑常侍万阳的卢虔,当时是御史,分察东台,曾经想要买这所宅院而住在里边。有的人告诉他说:“这个宅子里有鬼怪,不能住人。”卢虔说:“我自有办法除掉它。”后一天夜里,卢虔和他的一个从吏一起睡在堂屋里,让其他手下人全都住到门外。这个从吏勇猛善射,于是他就拿着弓和箭,坐在窗下。夜将深的时候,听到有人敲门。从吏就问是谁。外边答应说:“柳将军给卢御史送来一封信。”卢虔不应声。过一会扔一幅书在窗下,字迹好像是用柔软的毛笔写的,点画挺细的。卢虔让从吏看看那上面写的是什么。上面写道:“我家住在这里有年头了。堂、奥、轩、级,都是我的住处。门神户灵,都是我的属下。而你突然来到我屋里来,哪有这样的道理呢?假如你有房舍,我去住了,可以吗?你既然不怕我,难道你心中无愧吗?你赶快离开,不要招致败亡的耻辱!”读完,那书就飘然四散,像飞去的灰烬那样。不久又听到有人说话:“柳将军愿意见一见卢御史。”过一会儿便有一个大恶鬼来到院子里,身长好几十寻,手里头握着一个大瓢。那个从吏立刻拉满弓射出一箭,射到了那瓢上。那鬼于是就退回去,找地方把瓢放下,过一会儿又来。那鬼立在窗外,俯身低头往屋里看,面貌极怪。那从吏又射一箭,射中鬼的胸部。鬼惊慌,好像害怕了,就向东而去。到了天亮,卢虔让人查寻鬼的踪迹,来到宅子东面的一块空地上,见一棵一百多尺高的柳树上,扎着一支箭。这就是所谓的柳将军。卢虔把柳树砍了,从此这宅院里的任何居者都安全无恙。后来一年多,因为重建堂室,在屋瓦的下面弄出一个大瓢,长一丈多,有支箭扎在把上。这就是柳将军拿着的那个大瓢。
僧智通
临湍寺僧智通常持《法华经》。入禅宴坐,必求寒林净境,殆非人迹所至处,经年,忽夜有人环其院呼智通。至晓,声方息。历三夜。声侵户,智通不耐,因应曰:“呼我何事?可入来言也。”有物长六尺余,皂衣青面,张目巨吻。见僧,初亦合手。智通熟视良久,谓曰:“尔寒乎?就此向火。”物乃就坐。智通但念经。至五更,物为火所醉,因闭目开口,据炉而鼾。智通观之,乃以香匙举灰火,置其口中。物大呼起,至门若蹶声。其寺背山。智通及明,视蹶处,得木皮一片。登山寻之数里,见大青桐树梢已老矣。其下凹根若新缺,僧以木皮附之,合无綖隙。其半,有薪者创成一蹬,深六七寸余,盖魅之口。灰火满其中,久犹荧荧。智通焚之,其怪遂绝。(出《酉阳杂俎》)
【译文】
临湍寺有一个叫智通的和尚,经常念《法华经》。他入禅宴坐,一定找寒林静境,几乎是没有人迹到过的地方。一年之后,忽然有人绕着院子喊智通。直到天亮喊声才止。三个夜晚都这样。第三夜,喊声从窗口传进来,智通忍耐不下去了,就答应说:“喊我有什么事?可以进来讲。”有一个怪物走来。怪物长六尺多,黑衣黑脸,大睁着眼,嘴挺大。怪物见了智通,一开始也合一下手。智通仔细地端详他许久,说道:“你冷吗?坐近来烤烤火。”那怪物就坐下了。智通只是
卢虔
东洛有故宅,其堂奥轩级甚宏特,然居者多暴死,是以空而键之且久。故右散骑常侍万阳卢虔,贞元中为御史,分察东台,常欲贸其宅而止焉。或曰:“此宅有怪,不可居。”虔曰:“吾自能弭之。”后一夕,虔与从吏同寝其堂,命仆使尽止于门外。从吏勇悍善射,于是执弓矢,坐前轩下。夜将深,闻有叩门者,从吏即问之。应声曰:“柳将军遣奉书于卢侍御。”虔不应。已而投一幅书轩下,字似濡笔而书者,点画纤然。虔命从吏视其字云:“吾家于此有年矣。堂奥轩级,皆吾之居也。门神户灵,皆吾之隶也。而君突入吾舍,岂其理耶?假令君有余,吾入之,可乎?既不惧吾,宁不愧于心耶?君速去,勿招败亡之辱。”读既毕,其书飘然四散,若飞烬之状。俄又闻有言者,“柳将军愿见卢御史”。已而有大厉至,身长数十寻,立庭,手执一瓢。其从吏即引满而发,中所执,其厉遂退,委其瓢。久之又来,俯轩而立,俯其首且窥焉,貌甚异。从吏又射之,中其胸。厉惊,若有惧,遂东向而去。至明,虔命穷其迹。至宅东隙地,见柳高百余尺,有一矢贯其上,所谓柳将军也。虔伐其薪。自此其宅居者无恙。后岁余,因重构堂室,于屋瓦下得一瓢。长约丈余,有矢贯其柄,即将军所执之瓢也。(出《宣室志》)
【译文】
东洛有一所旧宅院,它的堂、奥、轩、级非常宏伟奇特,但是在此居住的人多半都暴死。所以已经空锁着放了很久。贞元年中,右散骑常侍万阳的卢虔,当时是御史,分察东台,曾经想要买这所宅院而住在里边。有的人告诉他说:“这个宅子里有鬼怪,不能住人。”卢虔说:“我自有办法除掉它。”后一天夜里,卢虔和他的一个从吏一起睡在堂屋里,让其他手下人全都住到门外。这个从吏勇猛善射,于是他就拿着弓和箭,坐在窗下。夜将深的时候,听到有人敲门。从吏就问是谁。外边答应说:“柳将军给卢御史送来一封信。”卢虔不应声。过一会扔一幅书在窗下,字迹好像是用柔软的毛笔写的,点画挺细的。卢虔让从吏看看那上面写的是什么。上面写道:“我家住在这里有年头了。堂、奥、轩、级,都是我的住处。门神户灵,都是我的属下。而你突然来到我屋里来,哪有这样的道理呢?假如你有房舍,我去住了,可以吗?你既然不怕我,难道你心中无愧吗?你赶快离开,不要招致败亡的耻辱!”读完,那书就飘然四散,像飞去的灰烬那样。不久又听到有人说话:“柳将军愿意见一见卢御史。”过一会儿便有一个大恶鬼来到院子里,身长好几十寻,手里头握着一个大瓢。那个从吏立刻拉满弓射出一箭,射到了那瓢上。那鬼于是就退回去,找地方把瓢放下,过一会儿又来。那鬼立在窗外,俯身低头往屋里看,面貌极怪。那从吏又射一箭,射中鬼的胸部。鬼惊慌,好像害怕了,就向东而去。到了天亮,卢虔让人查寻鬼的踪迹,来到宅子东面的一块空地上,见一棵一百多尺高的柳树上,扎着一支箭。这就是所谓的柳将军。卢虔把柳树砍了,从此这宅院里的任何居者都安全无恙。后来一年多,因为重建堂室,在屋瓦的下面弄出一个大瓢,长一丈多,有支箭扎在把上。这就是柳将军拿着的那个大瓢。
僧智通
临湍寺僧智通常持《法华经》。入禅宴坐,必求寒林净境,殆非人迹所至处,经年,忽夜有人环其院呼智通。至晓,声方息。历三夜。声侵户,智通不耐,因应曰:“呼我何事?可入来言也。”有物长六尺余,皂衣青面,张目巨吻。见僧,初亦合手。智通熟视良久,谓曰:“尔寒乎?就此向火。”物乃就坐。智通但念经。至五更,物为火所醉,因闭目开口,据炉而鼾。智通观之,乃以香匙举灰火,置其口中。物大呼起,至门若蹶声。其寺背山。智通及明,视蹶处,得木皮一片。登山寻之数里,见大青桐树梢已老矣。其下凹根若新缺,僧以木皮附之,合无綖隙。其半,有薪者创成一蹬,深六七寸余,盖魅之口。灰火满其中,久犹荧荧。智通焚之,其怪遂绝。(出《酉阳杂俎》)
【译文】
临湍寺有一个叫智通的和尚,经常念《法华经》。他入禅宴坐,一定找寒林静境,几乎是没有人迹到过的地方。一年之后,忽然有人绕着院子喊智通。直到天亮喊声才止。三个夜晚都这样。第三夜,喊声从窗口传进来,智通忍耐不下去了,就答应说:“喊我有什么事?可以进来讲。”有一个怪物走来。怪物长六尺多,黑衣黑脸,大睁着眼,嘴挺大。怪物见了智通,一开始也合一下手。智通仔细地端详他许久,说道:“你冷吗?坐近来烤烤火。”那怪物就坐下了。智通只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