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十三草木八(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卷第四百十三草木八
芝(菌蕈附) 竹芝楼阙芝天尊芝紫芝参成芝夜光芝隐晨芝凤脑芝
白符芝 五德芝石桂芝滴芝木芝萤火芝肉芝小人芝地下肉芝
异菌石菌 竹肉毒菌
苔叙苔地钱蔓金苔如苣苔石发瓦松瓦松赋
芝(菌蕈附)
竹芝
梁简文延香阁,大同十年,竹林吐芝。长八寸,头盖似鸡头实,黑色。其柄似藕柄,内通干空。皮质皆纯白,根下微红。鸡头实处似竹节,脱之又得脱也。自节处别生一重,如结网罗,四面,周可五六寸,圆绕周匝,以罩柄上。相远不相著也。其似结网众自(校者按,“众自”当为“众目”),轻巧可爱。其与柄皆得相脱。验仙书,与威喜芝相类。(出《酉阳杂俎》)
【译文】
梁简文帝的延香阁。大同十年的时候,竹林里长出灵芝草,长八寸,头盖像乳房,黑色。它的柄像荷藕的柄,柄内是空通的。柄的皮质全是纯白色,根下略微发红。长“乳房”的地方像一个竹节,剥下一层还能剥下另一层。从节处另长出一重,像结成的网罗,四面都有,周长有五六寸,圆转环绕,罩在柄上。它与柄的距离较远,并不附着在柄上。它像结网的许多网眼,轻巧可爱。它和柄都能互相脱离。查验《仙书》,这种灵芝与威喜芝相类似。
楼阙芝
隋大业中,东都永康门内会昌门东,生芝草百二十茎,散在地,周十步许。紫茎白头,或白茎黑头。或有枝,或无枝。亦有三枝,如古“出”字者。地内根并如线,大道相连著。乾阳殿东,东上阁门槐树上,生芝九茎,共本相扶而生。中茎最长,两边八茎,相次而短,有如树阙。甚洁白。武贲郎将段文操留守,图画表奏。(出《大业拾遗记》)
【译文】
隋大业年间,东都的永康门内,会昌门东,长出一百二十棵灵芝草。这些灵芝草就那么散生在地上,大约十步方圆的一块地方。它们都是紫茎白头,有的是白茎黑头。有的有枝,有的无枝。有的三枝,像古文字“出”那样。埋在地下的根,像细线一样,在大道的下边互相牵连着。乾阳殿东,东上阁门的槐树上,长出九棵灵芝。九棵灵芝长在一块木上,互相扶持着。中间一棵最高,其它八棵依次变矮,很像树阙,特别洁白。武贲郎将段文操留守在那里,并画图上表禀奏了皇上。
天尊芝
唐天宝初,临川郡人李嘉,所居柱上生芝草,形类天尊。太守张景佚截献之。(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天宝年初,临川郡人李嘉家里的一根柱子上长出一棵灵芝,样子像天尊。太守张景佚把它截下来献入宫中。
紫芝
唐大历八年,卢州庐江县紫芝生,高一丈五尺,芝类至多。(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朝大历八年,卢州庐江县生长紫灵芝,高一丈五尺,类似的灵芝也很多。
参成芝
参成芝,断而可续。(出《酉阳杂俎》)
【译文】
有一种灵芝草叫“参成芝”,弄断以后可以再接上。
夜光芝
夜光芝,一株九实。实坠地如七寸镜。夜视如牛目。茅君种于句曲山。(出《酉阳杂俎》)
【译文】
夜光芝,一棵灵芝上结出九颗果实。果实落到地上,就像一面七寸镜。夜间看它,它像牛眼睛一样明亮。茅君在名曲山上种植它。
隐晨芝
隐晨,状如斗,以星为节,以茎为网。(出《酉阳杂俎》)
【译文】
有一种名叫“隐晨”的灵芝草,样子像斗,用星形成节,用茎织成网。
凤脑芝
《仙经》言,穿地六尺,以环宝一枚种之,灌以黄水五合,以土坚筑之。三年,生苗如匏,实如桃,五色。名凤脑芝。食其实,唾地为凤,乘升太极。(出《酉阳杂俎》)
【译文】
《仙经》上说,在地上挖六尺深,把一枚环宝种到里边,浇上五盒黄水,用土牢固地修筑一下。三年后生长出一种东西来,苗像匏,果如桃,五色。有人给它起名叫“凤脑芝”,吃了它的果实,吐口唾沫就能变成凤凰,骑着凤凰便可升上太极。
白符芝
白符芝,大雪而白华。(出《酉阳杂俎》)
【译文】
有一种叫做“白符芝”的灵芝草,生在大雪中而且开白花。
五德芝
五德芝,如车马。(出《酉阳杂俎》)
【译文】
五德芝形状好像车马。
石桂芝
石桂芝,生山石穴中,似桂树而实石也。高如大绞尺,光明而味辛,有枝条。捣服之,一斤得千岁也。(出《酉阳杂俎》)
【译文】
石桂芝,生长在山石洞穴之中,就像桂树上结出了石头果实,像大绞尺那么高,能发光,味道辣,还长有枝条。把它捣碎服下,服一斤便可活一千岁。
滴芝
少室石户中,更有深谷,不可得过。以石投谷中,半日犹闻其声也。去户外十余丈,有石柱,柱上有偃盖石,南度径可一丈许。望之,蜜芝从石上随石偃盖中,良久,辄有一滴,有似雨屋后之余漏,时时一落耳。然蜜芝堕不息,而偃盖亦终滴也。户上刻石为科斗字,曰:“得服石蜜芝一斗者,寿万岁。”诸道士共思惟其处,不可得往。唯当以碗器置劲竹木端,以承取之。然竟未有能为之者。按此户上刻题如此,前世必已有之者也。(出《抱朴子》)
【译文】
少室山的一个石洞中,还有更深的山谷,没法过得去。把石头投入谷中,老半天还能听到它的声音。离洞口十几丈以外的地方,有一根石柱,柱上有一块仰卧的盖石,量南面的径长估计能有一丈左右。望去,蜜芝从石上滴落到在石仰盖中。很久,就有一滴,像雨后漏屋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