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八草木三(2/5)
嘴、脚,没有不具备的。这种草的蔓到了春天生双虫,只吃它的叶。越地女子把这虫捉回去放到妆奁中,像养蚕那样养着,摘媚草叶喂它。虫老之后蜕化成蝴蝶,赤黄色。妇女把这蝶带在身上,叫它“媚蝶”。
醉草
《尸子》:赤县洲为昆仑之墟。其东则卤水岛。山左右,玉红之草生焉。食其一实,醉卧三百岁。(出《文枢镜要》)
【译文】
《尸子》里有这样的记述:赤县洲,是依傍于昆仑的大土丘。它的东面就是卤水岛。山左右,生长着玉红色的草。吃这种草的一粒果实,就会醉卧三百年。
舞草
舞草出雅州。独茎三叶。叶如决明。一叶在茎端;两叶居茎半。相对。人或近之则欹;抵掌讴曲,则摇动如舞矣。(出《酉阳杂俎》)
【译文】
舞草出在雅州。它一根茎三片叶。叶的形状像决明。一片叶长在茎端,两片叶相对长在茎半腰。人走近它它就倾斜。人如果在它跟前击掌唱曲儿,它就像跳舞那样摇动起来了。
相思草
秦赵间有相思草。状若石竹,而节节相续。一名断肠草,又名愁妇草,亦名孀草,又呼为寡妇莎。盖相思之流也。(出《述异记》)
【译文】
秦地赵地一带有“相思草”。这种草样子像石竹,一节一节地连续而生。一名叫“断肠草”,又名叫“愁妇草”,也叫“孀草”,还有人叫它“寡妇莎”。这类叫法都含有“相思”的意思。
无情草
左行草。使人无情。范阳长贡。(出《酉阳杂俎》)
【译文】
左行草,能使人无情。范阳经常进贡。
忘忧草
萱草一名紫萱,又名忘忧草。吴中书生谓之疗愁。嵇康《养生论》云:“萱草忘忧”。(出《述异记》)
【译文】
萱草,一个名叫“紫萱”,又一个名叫“忘忧草”。吴地的书生们叫它“疗愁”。嵇康《养生论》说:“萱草忘忧”。
睡草
桂林有睡草,见之则令人睡。一名醉草,亦呼懒妇箴。出《南海地记》。(出《述异记》)
【译文】
桂林有一种草叫“睡草”,见了就让人睡觉。一名“醉草”,也叫做“懒妇箴”。此说见于《南海地记》。
千步香草
南海出百步香,风(“风”原作“枫”,据明抄本改)闻于千步也。今海隅有千步香,是其种也。叶似杜若,而红碧间杂。《贡籍》云:“日南郡贡千步香。”(出《述异记》)
【译文】
南海出产百步香,百步之外可以嗅到它的香味。现在海边有千步香,是南海百步香的种繁育的。叶似杜若,红碧间杂。《贡籍》说:“日南郡进贡千步香。”
麝草
龟甲香即桂香。善者紫术香。一名金杜香,一名麝草香。出苍梧桂林二郡界。今吴中有麝草,似红而甚芳香。(出《述异记》)
【译文】
龟甲香就是“桂香”。上品是紫术香。一名叫“金杜香”,一名叫“麝草香”。出自苍梧、桂林二郡地界。现在吴地有一种草叫“麝草”,颜色红而特别芳香。
治盅草
新州郡境有药,土人呼为吉财。解诸毒及盅,神用无比。昔有人尝至雷州,途中遇毒,面貌颇异,自谓即毙。以吉财数寸饮之,一吐而愈。俗云,昔人有遇毒,其奴吉财得是药,因以奴名名之。实草根也,类芍药。遇毒者,夜中潜取二三寸,或剉或磨,少加甘草,诘旦煎饮之,得吐即愈。俗传将服是药,不欲显言,故云潜取。而不详其故。或云,昔有里媪病盅,其子为小胥,邑宰命以吉财饮之,暮乃具药。及旦,其母谓曰:“吾梦人告我,若饮是且死,亟去之。”即仆于地。其子又告县尹,县尹固令饮之,果愈。岂中盅者亦有神,若二竖哉!(出《投荒杂录》)
【译文】
新州郡境内有一种药,当地人叫它“吉财”。这种药解各种毒和毒虫,神效无以伦比。过去曾经有一个人到雷州去,半路上中了毒,脸肿得变了模样,他自己说马上就要死了。但是只用几寸的吉财做药让他服下,他吐过一阵之后就痊愈了。当地人说,过去有一个人中了毒,他的家奴弄到这种药,家奴名叫吉财,因此就用奴名做了药名。其实就是一种草根,类似芍药。中毒的人,夜里潜取吉财二三寸,搓磨弄碎,稍微加一些甘草在里面,次日早晨煎服,能吐就好。一般人传说,要服这种药,不要公开说明,所以叫做“潜取”,但是不知道是因为什么。有人说,过去有一个乡间老太太患上了毒虫病,她的儿子是个小官。县令得知小官的母亲害的是毒虫病,就让他弄吉财为母亲治病。天黑才弄到药。等到第二天早晨,小官的母亲说:“我梦见有人告诉我,要是吃这药就会死,赶快离开它!”说完她就倒在地上。她儿子又去告诉了县令,县令坚决让他给母亲吃下。果然就好了。难道中盅毒者也有盅神,就像潜入“膏”、“肓”之间的“二竖”呢?
蛇衔草
《异苑》云: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田父取其草馀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抱朴子》云:“蛇衔能续已断之指如故。”是也。(出《感应经》)
【译文】
《异苑》说:过去有一位老农耕地,遇见一条受了伤的蛇躺在那里。另有一条蛇,衔来一棵草放在伤蛇的伤口上。经过一天的时间,伤蛇跑了。老农拾取那棵草其余的叶子给人治疮,全都灵验。本来不知道这种草的名字,就用“蛇衔草”当草名了。《抱朴子》说:“蛇衔能把已经断了的手指接起来,接得和原先一样。”说的
醉草
《尸子》:赤县洲为昆仑之墟。其东则卤水岛。山左右,玉红之草生焉。食其一实,醉卧三百岁。(出《文枢镜要》)
【译文】
《尸子》里有这样的记述:赤县洲,是依傍于昆仑的大土丘。它的东面就是卤水岛。山左右,生长着玉红色的草。吃这种草的一粒果实,就会醉卧三百年。
舞草
舞草出雅州。独茎三叶。叶如决明。一叶在茎端;两叶居茎半。相对。人或近之则欹;抵掌讴曲,则摇动如舞矣。(出《酉阳杂俎》)
【译文】
舞草出在雅州。它一根茎三片叶。叶的形状像决明。一片叶长在茎端,两片叶相对长在茎半腰。人走近它它就倾斜。人如果在它跟前击掌唱曲儿,它就像跳舞那样摇动起来了。
相思草
秦赵间有相思草。状若石竹,而节节相续。一名断肠草,又名愁妇草,亦名孀草,又呼为寡妇莎。盖相思之流也。(出《述异记》)
【译文】
秦地赵地一带有“相思草”。这种草样子像石竹,一节一节地连续而生。一名叫“断肠草”,又名叫“愁妇草”,也叫“孀草”,还有人叫它“寡妇莎”。这类叫法都含有“相思”的意思。
无情草
左行草。使人无情。范阳长贡。(出《酉阳杂俎》)
【译文】
左行草,能使人无情。范阳经常进贡。
忘忧草
萱草一名紫萱,又名忘忧草。吴中书生谓之疗愁。嵇康《养生论》云:“萱草忘忧”。(出《述异记》)
【译文】
萱草,一个名叫“紫萱”,又一个名叫“忘忧草”。吴地的书生们叫它“疗愁”。嵇康《养生论》说:“萱草忘忧”。
睡草
桂林有睡草,见之则令人睡。一名醉草,亦呼懒妇箴。出《南海地记》。(出《述异记》)
【译文】
桂林有一种草叫“睡草”,见了就让人睡觉。一名“醉草”,也叫做“懒妇箴”。此说见于《南海地记》。
千步香草
南海出百步香,风(“风”原作“枫”,据明抄本改)闻于千步也。今海隅有千步香,是其种也。叶似杜若,而红碧间杂。《贡籍》云:“日南郡贡千步香。”(出《述异记》)
【译文】
南海出产百步香,百步之外可以嗅到它的香味。现在海边有千步香,是南海百步香的种繁育的。叶似杜若,红碧间杂。《贡籍》说:“日南郡进贡千步香。”
麝草
龟甲香即桂香。善者紫术香。一名金杜香,一名麝草香。出苍梧桂林二郡界。今吴中有麝草,似红而甚芳香。(出《述异记》)
【译文】
龟甲香就是“桂香”。上品是紫术香。一名叫“金杜香”,一名叫“麝草香”。出自苍梧、桂林二郡地界。现在吴地有一种草叫“麝草”,颜色红而特别芳香。
治盅草
新州郡境有药,土人呼为吉财。解诸毒及盅,神用无比。昔有人尝至雷州,途中遇毒,面貌颇异,自谓即毙。以吉财数寸饮之,一吐而愈。俗云,昔人有遇毒,其奴吉财得是药,因以奴名名之。实草根也,类芍药。遇毒者,夜中潜取二三寸,或剉或磨,少加甘草,诘旦煎饮之,得吐即愈。俗传将服是药,不欲显言,故云潜取。而不详其故。或云,昔有里媪病盅,其子为小胥,邑宰命以吉财饮之,暮乃具药。及旦,其母谓曰:“吾梦人告我,若饮是且死,亟去之。”即仆于地。其子又告县尹,县尹固令饮之,果愈。岂中盅者亦有神,若二竖哉!(出《投荒杂录》)
【译文】
新州郡境内有一种药,当地人叫它“吉财”。这种药解各种毒和毒虫,神效无以伦比。过去曾经有一个人到雷州去,半路上中了毒,脸肿得变了模样,他自己说马上就要死了。但是只用几寸的吉财做药让他服下,他吐过一阵之后就痊愈了。当地人说,过去有一个人中了毒,他的家奴弄到这种药,家奴名叫吉财,因此就用奴名做了药名。其实就是一种草根,类似芍药。中毒的人,夜里潜取吉财二三寸,搓磨弄碎,稍微加一些甘草在里面,次日早晨煎服,能吐就好。一般人传说,要服这种药,不要公开说明,所以叫做“潜取”,但是不知道是因为什么。有人说,过去有一个乡间老太太患上了毒虫病,她的儿子是个小官。县令得知小官的母亲害的是毒虫病,就让他弄吉财为母亲治病。天黑才弄到药。等到第二天早晨,小官的母亲说:“我梦见有人告诉我,要是吃这药就会死,赶快离开它!”说完她就倒在地上。她儿子又去告诉了县令,县令坚决让他给母亲吃下。果然就好了。难道中盅毒者也有盅神,就像潜入“膏”、“肓”之间的“二竖”呢?
蛇衔草
《异苑》云:昔有田父耕地,值见伤蛇在焉。有一蛇,衔草著疮上。经日伤蛇走。田父取其草馀叶以治疮,皆验。本不知草名,因以蛇衔为名。《抱朴子》云:“蛇衔能续已断之指如故。”是也。(出《感应经》)
【译文】
《异苑》说:过去有一位老农耕地,遇见一条受了伤的蛇躺在那里。另有一条蛇,衔来一棵草放在伤蛇的伤口上。经过一天的时间,伤蛇跑了。老农拾取那棵草其余的叶子给人治疮,全都灵验。本来不知道这种草的名字,就用“蛇衔草”当草名了。《抱朴子》说:“蛇衔能把已经断了的手指接起来,接得和原先一样。”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