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七草木二(2/4)
厚朴和恒山枫树。有棵活了几千年的老树,已经化成人形,眼、鼻、口、臂全有,但是没有脚。进山的人见到它,如果有人从它身上弄掉一小块儿,全都出血。人们都把蓝草像戴帽子那样盖到它的头上,第二天去看就全都没了,是枫子鬼。
枫生人
江东江西山中,多有枫木人,于枫树下生,似人形,长三四尺。夜雷雨,即长与树齐,见人即缩依旧。曾有人合笠于首(“首”字原阙,据明抄本、陈校本补),明日看,笠子挂在树头上。旱时欲雨,以竹束其头,禊之即雨。人取以为式盘,极神验。枫木枣地是也。(出《朝野佥载》)
【译文】
江东江西的山中,有许多枫木人,生长在枫树之下,像人形,高三四尺。夜间有雷雨,它就长得和树一般高。见到人它就依旧缩回去。曾经有人把竹笠扣到它的头上,第二天去看,竹笠居然挂到树头上去了。旱天的时候想要下雨,用竹针扎它的头,然后举行求雨的仪式就下雨了。人们把它从山上弄回来做成占卜用的盘子,极其灵验。枫树长在枣地上,就能出现这种情况。
灵枫
南中有枫子鬼,枫木之老者人形,亦呼为灵枫焉。(出《述异记》)
【译文】
南中有“枫子鬼”,树龄极大的老枫树可以化作人形,也称之为“灵枫”。
破木有肉
有人破大木,木中有肉,可五斤,如熟猪肉。(出《稽神录》)
【译文】
有人破一根大木头,发现木头里边有肉,能有五斤重,像是熟猪肉。
江中枫材
循海之间,每构屋,即命民踏木于江中,短长细大,唯所取。率松材也。彼俗常用,不知古之何人断截。埋泥沙中,既不朽蠹,又多如是。事可异者。(出《岭南异物志》)
【译文】
循海之间,每有人盖房子,就让村民到江中踩寻木材,长短粗细,需要什么样的就找什么样的。大致都是松材。那里的百姓常用它。也不知古时候是谁采伐的。埋在泥沙当中,既不朽烂,没有虫子叮咬,又有如此之多,这事可真够奇的。
河伯下材
中宿县山下有神宇,溱水至此,沸腾鼓怒。槎木泛至此沦没,竟无出者,世人以为河伯下材。(出《酉阳杂俎》)
【译文】
中宿县山下有供奉神像的房屋,溱水流到这里,波浪翻滚如怒。木筏泛到这里就沉没,再也不能露出水面,世人认为这是河神截下来的木材。
斗蛟船木
樟木,江东人多取为船。船有与蛟龙斗者。(出《酉阳杂俎》)
【译文】
樟木,江东人大多用它做船。这种船有和蛟龙争斗的。
交让木
武陵郡记,白雉山有木,名交让。众木敷荣后,方萌芽;亦更岁迭荣也。(出《酉阳杂俎》)
【译文】
据武陵郡记载,白雉山上有一种树,名叫“交让”,各种树木普遍茂盛之后,它才萌芽;并且每隔一年才繁荣一次呢。
千岁松
《玉策记》称,千岁松树,四边披越,上杪不长。望而视之,有如偃盖。其中有物,如青犬,或如人。皆寿万岁。(出《抱朴子》)
【译文】
《玉策记》说,千岁之松,树皮破裂,凹凸不平,树梢长年不长,远远望去,树冠如偃仰的车盖,那里面有东西,像青色的狗,有的像人,凡是这样的,都有一万年的寿命了。
汗杖
东方朔西那汗国回。得声木十枚。帝以赐大臣。人有疾则杖汗,将死则折。里语:“生年未半杖不汗。”(出《酉阳杂俎》)
【译文】
东方朔从西那汗国回来,带回来十根声木。皇上把这些声木赐给大臣。人有病,木杖就出汗;人将死,木杖就折断。俚俗有这样的谚语:“生年未半杖不汗。”
化蝶树
长安城禁苑内一大树,冬月雪中,忽花叶茂盛。及凋落结实,其子光明璨烂,如火之明焉。数日,皆化为红蛱蝶飞去。至明年,唐高祖自唐国入长安。此必前兆也。(出《潇湘录》)
【译文】
长安城禁苑中有一棵大树,在冬天的风雪里,忽然间它就长出茂盛的花叶来。等到花落结果,那些果都光灿灿的,像火一样光明。几天之后,这些果子都变成蝴蝶飞去。到了第二年,唐高祖从唐国进入长安。这一定是前兆。
涪水材
梓童郪县,唐大历七年,夏六月甲子,涪水泛溢,流木数千条。梁栋欀桷具备。补内城屋,悉此木。乔林为之记。(出《洽闻记》)
【译文】
梓童郪县,唐大历七年夏天六月甲子日,涪水暴涨,冲下来几千根木头,大大小小做梁做柁的都有。补修城内的房屋,全都用这些木材。乔林把这事记了下来。
端正树
长安西端正树,去马嵬一舍之程,乃唐德宗皇帝幸奉天,睹其蔽芾,锡以美名。后有文士经过,题诗逆旅,不显姓名。诗曰:“昔日偏沾雨露荣,德皇西幸赐嘉名。马嵬此去无多地,合向杨妃冢上生。”风雅有如此焉。(出《抒情诗》)
【译文】
长安之西的端正树,离马嵬坡三十里路程,是唐德宗皇帝驾临奉天,看到它葱茏茂盛才赐给它美名的。后来有一个文士从这里经过,在客栈里题了诗,没有署名。诗说:“昔日偏沾雨露荣,德皇西幸赐嘉名。马嵬此去无多地,合向杨妃冢上生。”竟是如此风雅!
崇贤里槐
唐陈朴者,元和中,崇贤里此街大门外,有槐树,尝黄昏徙倚窥外。见若妇人及老狐异鸟之类,进入树中。遂伐视之。树凡三槎,并空中,一槎中有独头栗一百二十一枚,中襁一死儿,长尺余。(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元和年间,一个叫陈朴的人,从崇贤里北街大门
枫生人
江东江西山中,多有枫木人,于枫树下生,似人形,长三四尺。夜雷雨,即长与树齐,见人即缩依旧。曾有人合笠于首(“首”字原阙,据明抄本、陈校本补),明日看,笠子挂在树头上。旱时欲雨,以竹束其头,禊之即雨。人取以为式盘,极神验。枫木枣地是也。(出《朝野佥载》)
【译文】
江东江西的山中,有许多枫木人,生长在枫树之下,像人形,高三四尺。夜间有雷雨,它就长得和树一般高。见到人它就依旧缩回去。曾经有人把竹笠扣到它的头上,第二天去看,竹笠居然挂到树头上去了。旱天的时候想要下雨,用竹针扎它的头,然后举行求雨的仪式就下雨了。人们把它从山上弄回来做成占卜用的盘子,极其灵验。枫树长在枣地上,就能出现这种情况。
灵枫
南中有枫子鬼,枫木之老者人形,亦呼为灵枫焉。(出《述异记》)
【译文】
南中有“枫子鬼”,树龄极大的老枫树可以化作人形,也称之为“灵枫”。
破木有肉
有人破大木,木中有肉,可五斤,如熟猪肉。(出《稽神录》)
【译文】
有人破一根大木头,发现木头里边有肉,能有五斤重,像是熟猪肉。
江中枫材
循海之间,每构屋,即命民踏木于江中,短长细大,唯所取。率松材也。彼俗常用,不知古之何人断截。埋泥沙中,既不朽蠹,又多如是。事可异者。(出《岭南异物志》)
【译文】
循海之间,每有人盖房子,就让村民到江中踩寻木材,长短粗细,需要什么样的就找什么样的。大致都是松材。那里的百姓常用它。也不知古时候是谁采伐的。埋在泥沙当中,既不朽烂,没有虫子叮咬,又有如此之多,这事可真够奇的。
河伯下材
中宿县山下有神宇,溱水至此,沸腾鼓怒。槎木泛至此沦没,竟无出者,世人以为河伯下材。(出《酉阳杂俎》)
【译文】
中宿县山下有供奉神像的房屋,溱水流到这里,波浪翻滚如怒。木筏泛到这里就沉没,再也不能露出水面,世人认为这是河神截下来的木材。
斗蛟船木
樟木,江东人多取为船。船有与蛟龙斗者。(出《酉阳杂俎》)
【译文】
樟木,江东人大多用它做船。这种船有和蛟龙争斗的。
交让木
武陵郡记,白雉山有木,名交让。众木敷荣后,方萌芽;亦更岁迭荣也。(出《酉阳杂俎》)
【译文】
据武陵郡记载,白雉山上有一种树,名叫“交让”,各种树木普遍茂盛之后,它才萌芽;并且每隔一年才繁荣一次呢。
千岁松
《玉策记》称,千岁松树,四边披越,上杪不长。望而视之,有如偃盖。其中有物,如青犬,或如人。皆寿万岁。(出《抱朴子》)
【译文】
《玉策记》说,千岁之松,树皮破裂,凹凸不平,树梢长年不长,远远望去,树冠如偃仰的车盖,那里面有东西,像青色的狗,有的像人,凡是这样的,都有一万年的寿命了。
汗杖
东方朔西那汗国回。得声木十枚。帝以赐大臣。人有疾则杖汗,将死则折。里语:“生年未半杖不汗。”(出《酉阳杂俎》)
【译文】
东方朔从西那汗国回来,带回来十根声木。皇上把这些声木赐给大臣。人有病,木杖就出汗;人将死,木杖就折断。俚俗有这样的谚语:“生年未半杖不汗。”
化蝶树
长安城禁苑内一大树,冬月雪中,忽花叶茂盛。及凋落结实,其子光明璨烂,如火之明焉。数日,皆化为红蛱蝶飞去。至明年,唐高祖自唐国入长安。此必前兆也。(出《潇湘录》)
【译文】
长安城禁苑中有一棵大树,在冬天的风雪里,忽然间它就长出茂盛的花叶来。等到花落结果,那些果都光灿灿的,像火一样光明。几天之后,这些果子都变成蝴蝶飞去。到了第二年,唐高祖从唐国进入长安。这一定是前兆。
涪水材
梓童郪县,唐大历七年,夏六月甲子,涪水泛溢,流木数千条。梁栋欀桷具备。补内城屋,悉此木。乔林为之记。(出《洽闻记》)
【译文】
梓童郪县,唐大历七年夏天六月甲子日,涪水暴涨,冲下来几千根木头,大大小小做梁做柁的都有。补修城内的房屋,全都用这些木材。乔林把这事记了下来。
端正树
长安西端正树,去马嵬一舍之程,乃唐德宗皇帝幸奉天,睹其蔽芾,锡以美名。后有文士经过,题诗逆旅,不显姓名。诗曰:“昔日偏沾雨露荣,德皇西幸赐嘉名。马嵬此去无多地,合向杨妃冢上生。”风雅有如此焉。(出《抒情诗》)
【译文】
长安之西的端正树,离马嵬坡三十里路程,是唐德宗皇帝驾临奉天,看到它葱茏茂盛才赐给它美名的。后来有一个文士从这里经过,在客栈里题了诗,没有署名。诗说:“昔日偏沾雨露荣,德皇西幸赐嘉名。马嵬此去无多地,合向杨妃冢上生。”竟是如此风雅!
崇贤里槐
唐陈朴者,元和中,崇贤里此街大门外,有槐树,尝黄昏徙倚窥外。见若妇人及老狐异鸟之类,进入树中。遂伐视之。树凡三槎,并空中,一槎中有独头栗一百二十一枚,中襁一死儿,长尺余。(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元和年间,一个叫陈朴的人,从崇贤里北街大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