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八十九冢墓一(2/7)
有一张石床,宽六尺,长一丈,还有一面石屏风。床下全都是云母。床上有两具尸体,一男一女,全都二十来岁。两具尸体头朝东裸身躺卧,没有盖被和穿衣服。他们皮肤的颜色象活人一样,鬓发、牙齿和手指也看不出同活人有什么差异。广川王非常恐惧,不敢触动他们。退出去后象当初那样将墓穴掩盖。袁盎墓,用陶瓦做棺椁,里面只有一面铜镜,没有其它的器物。晋灵公墓,非常瑰丽壮观。四角都放置用石头雕刻成的鹰犬。捧着蜡烛。男女石人四十多个,捧着灯烛站立在周围。棺椁已经朽烂不成原形,但尸体还没有坏,九窍之中都放入金玉。墓穴内其它的器物全都朽烂得无法辩认,唯有一个拳头大的玉蟾蜍,腹中是空的,可盛水,光洁润滑象新的一样。广川王拿它用作储水供磨墨用的水盂。幽公的墓,很高大。墓道的门打开以后,再下去一尺左右里面全是白垩土。将白垩土铲除一丈多深以后,见到云母,再下去一尺左右就是一百多具尸体,横七竖八相互枕压,都没有朽烂。只有一个是男子,其余全是女子。有的坐着,有的躺卧,也有站着的。衣服的形色同活人一样。栾书墓,棺椁和器物全都朽烂了。墓穴中有一只白色的狐狸,看见有人来吓跑了。随从们追赶着去刺它,没能抓到,只把它的左脚刺伤了。当天晚上,广川王梦见一个男子,鬓发眉毛都是白的,走进来对他说,“为什么刺伤我的脚。”并用手杖敲打他的左脚,广川王睡醒后,脚肿痛生疮,一直也没有痊愈。
袁安
袁安父亡,母使安以鸡酒诣卜贡问葬地。道逢三书生,问安何之,具以告。书生曰:“吾知好葬地。”安以鸡酒礼之,毕,告安地处。云:“当葬此地,世为贵公。”便与别。数步顾视,皆不见。安疑是神人,因葬其地。遂登司徒,子孙昌盛,四世五公。(出《幽明录》)
【译文】
袁安的父亲死了,他的母亲让袁安带着鸡和酒去请看风水的人,为其选择埋葬父亲的墓地。他在途中碰到三个书生,问袁安干什么去,袁安把事情告诉给他们。书生说:“我知道一个好墓地。”袁安立即用携带的鸡和酒招待他们。吃喝完毕,他们将墓地的具体地点告诉了袁安,说:“应当葬在此地,世世代代能作大官。”然后同他分别。袁安刚走出几步,回头再看三个书生都不见了。袁安怀疑他们是神仙,于是袁安把父亲葬在那个地方。后来果然当官做到司徒,子孙昌盛,四代出了五个大官。
丁姬
王莽秉政,贬丁姬号,开其椁户。火出,炎四五丈。吏卒以水沃灭,乃得入,烧燔冢中器物。公卿遣子弟及诸生四夷十余万人,操持作具,助将作,掘平恭王母傅太后坟及丁姬冢,二旬皆平。又周棘其处,以为世戒。云:“时(“时”原作“将”,据明抄本改)有群燕数千,衔土投丁姬穿中。今其坟冢,巍然尚秀。隅阿相承,列郭数周,面开重门。(出《水经》)
【译文】
王莽执政期间,贬除了丁姬的称号,并下令掘开她的坟墓。掘墓时有火从墓道里喷出,火焰达五丈远。士兵用水浇灭后才能进入,烧掉了墓中的器物。王公大臣派遣子弟、学生和家奴等十余万人,拿着工具,帮助掘开恭王母亲傅太后墓和丁姬墓,二十多天全部挖平,又在四周围上棘黎,用来警戒世人。有人说,当时有数千只燕子,衔土投到丁姬的墓穴。如今丁姬的坟墓高大壮美,建筑互相承接,似城郭排列数层,几重门相对大开。
浑子
昆明池中有冢,俗号浑子。相传昔居民有子名浑子者,尝违父语,若东则北,若水则火。父病且死,欲葬于高陵之处,矫谓曰:“我死,必葬于水中。”及死,浑子泣曰:“我今日不可更违父命。”遂葬于此。盛弘之《荆洲记》云:“固城临洱水,水之北岸,有五女墩。西汉时,有人葬洱北,墓将为所坏。其人有五女,共创此墩以防墓。”又云:“一女嫁阴县佷子,家资万金。自少及长,不从父言。临死,经意欲葬山上,恐子不从,乃言必葬我渚下碛上。佷子曰:“我由来不取父教,今当从此一语,遂尽散家财,作石冢,以土绕之,遂成一洲。长数百步。元康中,始为水所坏。今余石如半榻许数百枚,聚在水中。”(出《酉阳杂俎》)
【译文】
昆明池中有座坟,俗名叫作浑子。相传过去有一个住户有个儿子名叫浑子,曾经经常违背他父亲的话。他父亲如果叫他到东面去,他一定去北面;如果让他提水,他一定去烧火。他父亲有病快要死了,想要死后葬到高处,特意把话颤倒着对儿子说:“我死后,一定要把我葬在水中。”等到父亲死了,浑子哭着说:“我这次不能再违反父命了。”于是将父亲葬到这里。盛弘的《荆州记》记载:固城靠近洱水,水的北岸,有座五女墩。西汉时,有人葬于洱水北岸,墓将被水侵蚀。这个人共有五个女儿,共同造了这座土堆用来防止洱水侵蚀墓地。上面还记载:一个女子嫁给阴县一个狠毒的人。这个人有万贯家财,从小到大,从不听父亲的话。父亲临死想葬在山上,恐怕儿子不听,就说一定把我葬到水中的河丘上。这个人说:“我从来不听从父亲的教诲,如今应该听他一句话。”于是卖掉家中所有的财产,造了一座石坟,用土围住四面,就成了一块水中大陆地,有几百步长。元康年间,才被水冲坏。现在还留下象半张床那么大的石头数百块,堆在水中。
王粲
魏
袁安
袁安父亡,母使安以鸡酒诣卜贡问葬地。道逢三书生,问安何之,具以告。书生曰:“吾知好葬地。”安以鸡酒礼之,毕,告安地处。云:“当葬此地,世为贵公。”便与别。数步顾视,皆不见。安疑是神人,因葬其地。遂登司徒,子孙昌盛,四世五公。(出《幽明录》)
【译文】
袁安的父亲死了,他的母亲让袁安带着鸡和酒去请看风水的人,为其选择埋葬父亲的墓地。他在途中碰到三个书生,问袁安干什么去,袁安把事情告诉给他们。书生说:“我知道一个好墓地。”袁安立即用携带的鸡和酒招待他们。吃喝完毕,他们将墓地的具体地点告诉了袁安,说:“应当葬在此地,世世代代能作大官。”然后同他分别。袁安刚走出几步,回头再看三个书生都不见了。袁安怀疑他们是神仙,于是袁安把父亲葬在那个地方。后来果然当官做到司徒,子孙昌盛,四代出了五个大官。
丁姬
王莽秉政,贬丁姬号,开其椁户。火出,炎四五丈。吏卒以水沃灭,乃得入,烧燔冢中器物。公卿遣子弟及诸生四夷十余万人,操持作具,助将作,掘平恭王母傅太后坟及丁姬冢,二旬皆平。又周棘其处,以为世戒。云:“时(“时”原作“将”,据明抄本改)有群燕数千,衔土投丁姬穿中。今其坟冢,巍然尚秀。隅阿相承,列郭数周,面开重门。(出《水经》)
【译文】
王莽执政期间,贬除了丁姬的称号,并下令掘开她的坟墓。掘墓时有火从墓道里喷出,火焰达五丈远。士兵用水浇灭后才能进入,烧掉了墓中的器物。王公大臣派遣子弟、学生和家奴等十余万人,拿着工具,帮助掘开恭王母亲傅太后墓和丁姬墓,二十多天全部挖平,又在四周围上棘黎,用来警戒世人。有人说,当时有数千只燕子,衔土投到丁姬的墓穴。如今丁姬的坟墓高大壮美,建筑互相承接,似城郭排列数层,几重门相对大开。
浑子
昆明池中有冢,俗号浑子。相传昔居民有子名浑子者,尝违父语,若东则北,若水则火。父病且死,欲葬于高陵之处,矫谓曰:“我死,必葬于水中。”及死,浑子泣曰:“我今日不可更违父命。”遂葬于此。盛弘之《荆洲记》云:“固城临洱水,水之北岸,有五女墩。西汉时,有人葬洱北,墓将为所坏。其人有五女,共创此墩以防墓。”又云:“一女嫁阴县佷子,家资万金。自少及长,不从父言。临死,经意欲葬山上,恐子不从,乃言必葬我渚下碛上。佷子曰:“我由来不取父教,今当从此一语,遂尽散家财,作石冢,以土绕之,遂成一洲。长数百步。元康中,始为水所坏。今余石如半榻许数百枚,聚在水中。”(出《酉阳杂俎》)
【译文】
昆明池中有座坟,俗名叫作浑子。相传过去有一个住户有个儿子名叫浑子,曾经经常违背他父亲的话。他父亲如果叫他到东面去,他一定去北面;如果让他提水,他一定去烧火。他父亲有病快要死了,想要死后葬到高处,特意把话颤倒着对儿子说:“我死后,一定要把我葬在水中。”等到父亲死了,浑子哭着说:“我这次不能再违反父命了。”于是将父亲葬到这里。盛弘的《荆州记》记载:固城靠近洱水,水的北岸,有座五女墩。西汉时,有人葬于洱水北岸,墓将被水侵蚀。这个人共有五个女儿,共同造了这座土堆用来防止洱水侵蚀墓地。上面还记载:一个女子嫁给阴县一个狠毒的人。这个人有万贯家财,从小到大,从不听父亲的话。父亲临死想葬在山上,恐怕儿子不听,就说一定把我葬到水中的河丘上。这个人说:“我从来不听从父亲的教诲,如今应该听他一句话。”于是卖掉家中所有的财产,造了一座石坟,用土围住四面,就成了一块水中大陆地,有几百步长。元康年间,才被水冲坏。现在还留下象半张床那么大的石头数百块,堆在水中。
王粲
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