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七十四灵异(3/6)
贫而又病,我能救你,还能给你娶个妻子。"说完便离去了。这天夜里三更,果然有人说:"陈尚让我拿礼物来了!"程颜不解其故,打开了门,那人竟送进来几十束绫绢。程颜问陈尚是什么人,使者说是个医生,并给了他一丸药,让他带在身上,说是能治疗一切疾病。程颜带上它,果然病好了。几天之后,晚上有大旋风刮进程颜的房宅。一会儿风停,这时只见三乘轿子,上面有一个女子,后面跟着三个婢女。问她们要到哪里去,那女子回答说:"我是浙江越州扶余县赵学究的女儿,父母把我许配前扶余县尉程颜为妻,刚才被大风刮到这里。"程颜无处遣送,就把这几个人都收纳了。不久有人去验证这件事,结果属实。而越州是另有他人,与程颜姓名相同。
文水县坠石
唐贞观十八年十月,文水县天大雷震,云中落一石下,大如碓觜,脊高腹平。县丞张孝静奏,时有西域摩伽筜菩提寺长年师到西京。颇推("推"原作"持"。据明抄本改。)博识。敕问之,是龙食,二龙相争,故落下耳。(出《法苑珠林》)
【译文】
唐代贞观十八年十月,山西文水县天打大雷,云中落下一块石头,大小像捣米杵,脊梁高高的,腹部平平的。县丞张孝静向上奏了一本。当时,西域摩伽陁菩提寺长年师到京,他学识渊博,颇受尊崇。皇帝问他那块石头是个什么东西,他回答说:这是龙的食物,二龙相互争斗,所以掉下来了。
玄宗圣容
玄宗皇帝御容,夹苎作。本在周至修真("修真"原作"县贞"。据明抄本改。)观中。忽有僧如狂,负之,置于武功潜龙宫。宫即神尧故第也,今为佛宇。御容唯衣绛纱衣幅巾而已。寺僧云:"庄宗入汴,明宗入洛,洎清泰东赴伊("伊"原作"依"。据明抄本改。)瀍之岁。额上皆有汗流。"学士张沆,尝闻之而未之信。及经武功,乃细视之,果如其说。又意其雨漏所致,而幅巾之上则无。自天福之后,其汗遂绝。高陵县又有神尧先世庄田,今亦为宫观矣。有柏树焉,相传云,高祖在襁褓之时,母即置放柏树之阴,而往饷田。比饷回,日斜而树影不移,则今柏树是也。史传不载,而故老言之。(出《玉堂闲话》)
【译文】
唐玄宗李隆基的御像,是夹杂着苎麻制作的。原来摆在陕西周至修真观中。忽然有一天,有个和尚疯也似地背着它,把它放置到武功潜龙宫。此宫就是唐尧的旧宅第,现在变成了佛堂。玄宗的御像只穿绛色纱衣,戴一绛色幅巾。寺院的僧人说:"五代时后唐庄宗进入开封,明宗进入洛阳,等到清泰东去伊水瀍水那年,玄宗御容额头上都有汗水流淌。"学士张沆,曾经听说此事但却不信,直到经过武功时,亲自细看了一下,果然象传说的一样。不过,他怀疑那是漏雨造成的,可玄宗的幅巾上却是干干的。从五代后晋高祖天福年之后,御容上的汗水就断绝了。高陵县还有唐尧先辈的庄田,如今也变成宫观寺院了。那里长着一株古柏树,人们传说:唐高祖在襁褓为婴儿时,母亲把他放在柏树的阴影下,到田地里去祭祀;待她回来时,只见日头斜了但树影却未移动,就是现在的那株柏树。当然,这在史书上没有记载,是听老人传说的。
渝州莲花
渝州西百里相思寺北石山,有佛迹十二,皆长三尺许,阔一尺一寸,深九寸,中有鱼文。在佛堂北十余步。贞观二十年十月,寺侧泉内,忽出红莲花,面广三尺。游旅往还,无不叹讶,经月不灭。昔齐荆州城东天子井,出锦。于时士女取用,与常锦不异,经月乃歇。亦此类也。(见吴均《齐春秋》)
【译文】
渝州西一百里处相思寺附近的北石山上,有十二个佛的脚印,都三尺左右长,一尺一寸宽,九寸深,中间有古代的鱼纹。这些脚印在佛堂北面十多步远。唐代贞观二十年十月,寺院旁边的泉水中,忽然长出红莲花,面积足有三尺多宽,游观者来来往往,没有不惊叹的。这莲花经过一个多月也没有凋谢。当年齐朝荆州城东的天子井往上漂锦缎,士人和女子们纷纷拿用,与平常的锦缎没有什么区别,经过一个多月才停止,也跟这忽然长出莲花的事类似。
玉马
沈傅师为宣武节度使。堂前忽马嘶,其声甚近,求之不得。他日,嘶声渐近,似在堂下。掘之,深丈余,遇小空洞。其间得一玉马,高三二寸,长四五寸,嘶则如壮马之声。其前致碎朱砂,贮以金槽。粪如绿豆,而赤如金色。沈公恒以朱砂喂之。(出《闻奇录》)
【译文】
沈傅师任河南宣武节度使。一天,他家门前有马嘶鸣,声音似乎很近,却又找寻不到。后来有一天,那马叫声更近了,好象就在厅堂下面。挖了一丈多深,遇到了个小洞穴,得到一只玉马。它二三寸高,四五寸长,叫起来象壮马嘶鸣。在它的前面放着一些碎朱砂,用金槽贮藏着。它的粪蛋绿豆大小,金子般的颜色。沈公经常用朱砂喂它。
华山道侣
处士元固言,贞元初,尝与道侣游华山。谷中见一人股,("股"原作"服",据《酉阳杂俎》十改。)袜履甚新,断处如膝头,初无痕迹。(出《酉阳杂俎》)
【译文】
处士元固说,在唐代贞元初年,曾经和道侣漫游华山。他们在山谷中看见一条人的大腿,袜子和鞋都很新,断处象膝盖骨的头,原来一点伤痕也没有。
郑仁本弟
唐大和中。郑仁本表弟,不记姓名。常与一王秀才游嵩山,扪罗越
文水县坠石
唐贞观十八年十月,文水县天大雷震,云中落一石下,大如碓觜,脊高腹平。县丞张孝静奏,时有西域摩伽筜菩提寺长年师到西京。颇推("推"原作"持"。据明抄本改。)博识。敕问之,是龙食,二龙相争,故落下耳。(出《法苑珠林》)
【译文】
唐代贞观十八年十月,山西文水县天打大雷,云中落下一块石头,大小像捣米杵,脊梁高高的,腹部平平的。县丞张孝静向上奏了一本。当时,西域摩伽陁菩提寺长年师到京,他学识渊博,颇受尊崇。皇帝问他那块石头是个什么东西,他回答说:这是龙的食物,二龙相互争斗,所以掉下来了。
玄宗圣容
玄宗皇帝御容,夹苎作。本在周至修真("修真"原作"县贞"。据明抄本改。)观中。忽有僧如狂,负之,置于武功潜龙宫。宫即神尧故第也,今为佛宇。御容唯衣绛纱衣幅巾而已。寺僧云:"庄宗入汴,明宗入洛,洎清泰东赴伊("伊"原作"依"。据明抄本改。)瀍之岁。额上皆有汗流。"学士张沆,尝闻之而未之信。及经武功,乃细视之,果如其说。又意其雨漏所致,而幅巾之上则无。自天福之后,其汗遂绝。高陵县又有神尧先世庄田,今亦为宫观矣。有柏树焉,相传云,高祖在襁褓之时,母即置放柏树之阴,而往饷田。比饷回,日斜而树影不移,则今柏树是也。史传不载,而故老言之。(出《玉堂闲话》)
【译文】
唐玄宗李隆基的御像,是夹杂着苎麻制作的。原来摆在陕西周至修真观中。忽然有一天,有个和尚疯也似地背着它,把它放置到武功潜龙宫。此宫就是唐尧的旧宅第,现在变成了佛堂。玄宗的御像只穿绛色纱衣,戴一绛色幅巾。寺院的僧人说:"五代时后唐庄宗进入开封,明宗进入洛阳,等到清泰东去伊水瀍水那年,玄宗御容额头上都有汗水流淌。"学士张沆,曾经听说此事但却不信,直到经过武功时,亲自细看了一下,果然象传说的一样。不过,他怀疑那是漏雨造成的,可玄宗的幅巾上却是干干的。从五代后晋高祖天福年之后,御容上的汗水就断绝了。高陵县还有唐尧先辈的庄田,如今也变成宫观寺院了。那里长着一株古柏树,人们传说:唐高祖在襁褓为婴儿时,母亲把他放在柏树的阴影下,到田地里去祭祀;待她回来时,只见日头斜了但树影却未移动,就是现在的那株柏树。当然,这在史书上没有记载,是听老人传说的。
渝州莲花
渝州西百里相思寺北石山,有佛迹十二,皆长三尺许,阔一尺一寸,深九寸,中有鱼文。在佛堂北十余步。贞观二十年十月,寺侧泉内,忽出红莲花,面广三尺。游旅往还,无不叹讶,经月不灭。昔齐荆州城东天子井,出锦。于时士女取用,与常锦不异,经月乃歇。亦此类也。(见吴均《齐春秋》)
【译文】
渝州西一百里处相思寺附近的北石山上,有十二个佛的脚印,都三尺左右长,一尺一寸宽,九寸深,中间有古代的鱼纹。这些脚印在佛堂北面十多步远。唐代贞观二十年十月,寺院旁边的泉水中,忽然长出红莲花,面积足有三尺多宽,游观者来来往往,没有不惊叹的。这莲花经过一个多月也没有凋谢。当年齐朝荆州城东的天子井往上漂锦缎,士人和女子们纷纷拿用,与平常的锦缎没有什么区别,经过一个多月才停止,也跟这忽然长出莲花的事类似。
玉马
沈傅师为宣武节度使。堂前忽马嘶,其声甚近,求之不得。他日,嘶声渐近,似在堂下。掘之,深丈余,遇小空洞。其间得一玉马,高三二寸,长四五寸,嘶则如壮马之声。其前致碎朱砂,贮以金槽。粪如绿豆,而赤如金色。沈公恒以朱砂喂之。(出《闻奇录》)
【译文】
沈傅师任河南宣武节度使。一天,他家门前有马嘶鸣,声音似乎很近,却又找寻不到。后来有一天,那马叫声更近了,好象就在厅堂下面。挖了一丈多深,遇到了个小洞穴,得到一只玉马。它二三寸高,四五寸长,叫起来象壮马嘶鸣。在它的前面放着一些碎朱砂,用金槽贮藏着。它的粪蛋绿豆大小,金子般的颜色。沈公经常用朱砂喂它。
华山道侣
处士元固言,贞元初,尝与道侣游华山。谷中见一人股,("股"原作"服",据《酉阳杂俎》十改。)袜履甚新,断处如膝头,初无痕迹。(出《酉阳杂俎》)
【译文】
处士元固说,在唐代贞元初年,曾经和道侣漫游华山。他们在山谷中看见一条人的大腿,袜子和鞋都很新,断处象膝盖骨的头,原来一点伤痕也没有。
郑仁本弟
唐大和中。郑仁本表弟,不记姓名。常与一王秀才游嵩山,扪罗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