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六十八精怪一(1/4)
卷第三百六十八精怪一
杂器用(偶像附)阳城县吏桓玄徐氏婢江淮妇人刘玄游先朝居延部落主
僧太琼 清江郡叟韦训卢赞善柳崇南中行者曲秀才虢国夫人
阳城县吏
魏景初中,阳城县吏家有怪。无故闻拍手相呼,伺无所见。其母夜作倦,就枕寝息。有顷,复闻灶下有呼曰:"文约,何以不见?"头下应曰:"我见枕,不能往,汝可就我。"至明,乃饭锸也。即聚烧之,怪遂绝。(出《搜神记》)
【译文】
三国魏景初年间,阳城县县吏家里发生怪事。没有原因就听到有人拍手互相呼叫,等着看又什么也看不见。他的母亲夜间干活很疲倦,睡下不一会儿,又听到灶下有人喊道:"文约,怎么看不见你?"她头下有人答应说:"我被枕住了,不能过去!你可以到我这来!"到了天亮一看,原来是盛饭用的铲子。立即就把它们集中起来烧了,妖怪也就灭绝了。
桓玄
东晋桓玄时,朱雀门下,忽有两小儿,通身如墨,相和作《芒笼歌》,路边小儿从而和之数十人。歌云:"芒笼茵,("茵"原作"首",据明抄本改。)绳缚腹。车无轴,倚孤木"声甚哀楚,听者忘归。日既夕,二小儿还入建康县,至阁下,遂成一双漆鼓槌。鼓吏列("列"原作"刘",据明抄本改。)云:"槌积久,比恒失之而复得,不意作人也。"明年春而桓玄败。言"车无轴,倚孤木。","桓"字也。荆州送玄首,用败笼茵包裹之,又以芒绳束缚其尸,沉诸江中。悉如童谣所言尔。(出《续齐谐记》)
【译文】
东晋桓玄那时候,在朱雀门下,忽然有两个通身黑如墨的小男孩,互相一唱一和地唱《芒笼歌》。路边的小孩跟着唱和的有几十人。歌说:"芒笼茵,绳缚腹。车无轴,倚孤木。"歌声非常哀伤凄楚,听的人都忘记了回家。天已经要黑了,两个小男孩回到建康县衙,来到阁楼下,就变成一对漆鼓槌。打鼓的官吏们说:"这鼓槌堆积放置好长时间了,最近常常丢失了而又回来,没想到它们变成了人!"第二年春天桓玄失败了。说:"车无轴,倚孤木",是个"桓"字。荆州把桓玄的头颅送回来,用破败的竹垫子包裹着,又用草绳捆绑他的尸体,沉到了大江之中,完全像童谣说的那样。
徐氏婢
东海徐氏婢兰,晋义熙中,忽患病,而拂拭异常。共伺察之,见扫帚从壁角来,趋婢床。乃取而焚之。(出《异苑》)
【译文】
东海一个姓徐的人,有一个名字叫兰的婢女。晋朝义熙年间,她忽然得了病,打扫灰尘的动作与平常不同。大家共同偷偷地观察她,见扫帚从壁角出来,快步走到婢女的床下。于是,就把扫帚拿出来烧了。
江淮妇人
江淮有妇人,为性多欲,存想不舍,日夜常醉。旦起,见屋后二少童,甚鲜洁,如宫小吏者。妇因欲抱持,忽成扫帚,取而焚之。(出《幽明录》)
【译文】
江淮有一个妇人,为人性情贪婪,有很多欲望。她不放弃自己的想象,日夜总是沉醉在想象之中。一天早晨起来,看见屋后有两个小孩,非常鲜丽干净,象宫中的小官吏。妇人于是想要抱起来,小孩忽然变成扫帚,就拿出来烧了。
刘玄
宋中山刘玄居越城。日暮,忽见一著乌裤褶来取火,面首无七孔,面莽党然。乃请师筮之。师曰:"此是家先代时物,久则为魅,杀人。及其未有眼目,可早除之。"刘因执缚,刀断数下,乃变为一枕。此乃是祖父时枕也。(出《集异记》)
【译文】
南北朝,宋,中山人刘玄住在越城。天黑了,忽然看见一个穿着黑裤子的人来取火,头脸上没有七窍,脸像一堆荒草的样子。于是就请巫师占卜。巫师说:"这是你家前辈时候的东西,时间久了就变成了鬼魅杀人。趁它还没有长出眼睛,可以及早除掉它。"刘玄于是把那个怪物捉拿捆绑起来,用刀砍了几下,竟变成一个枕头。这是他祖父那时候的枕头。
游先朝
广平游先朝。丧其妻。见一人著赤裤褶。知是魅。乃以刀斫之。良久。乃是己常著履也。(出《集异记》)
【译文】
广平人游先朝,死了妻子。看见一个穿红裤子的人,知道是鬼怪,就用刀砍他。过了好一会一看,原来是自己经常穿的鞋。
居延部落主
周静帝初,居延部落主勃都骨低,凌暴,奢逸好("好"字原阙,据明抄本补。)乐,居处甚盛。忽有人数十至门,一人先投刺曰:"省名部落主成多受。"因趋入。骨低问曰:"何故省名部落?"多受曰:"某("某"原作"集",据明抄本改。)等数人各殊,名字皆不别造。有姓马者,姓皮者,姓鹿者,姓熊者,姓獐者,姓卫者,姓班者,然皆名受。唯某帅名多受耳。"骨低曰:"君等悉似伶官,有何所解。"多受曰:"晓弄碗珠,性不爱俗,言皆经义。"骨低大喜曰:"目所未睹,有一优即前曰:"某等肚饥,("饥"原作"肌",据明抄本改。)臈臈怡怡(明抄本"怡怡"作"恰恰"。)皮漫绕身三匝。主人食若不充,开口终当不舍。"骨低悦,更命加食。一人曰:"某请弄大小相成,终始相生。"于是长人吞短人,肥人吞瘦人,相吞残两人。长者又曰:"请作终始相生耳。"于是吐下一人,吐者又吐一人,递相吐出,人数复足。骨低甚惊,因重赐赍遣之。明日又至,戏弄如初。连翩半月,骨低颇烦,不能设食。诸伶皆怒曰:"主人当以某等为幻术,请借郎君娘子试之。"于是
杂器用(偶像附)阳城县吏桓玄徐氏婢江淮妇人刘玄游先朝居延部落主
僧太琼 清江郡叟韦训卢赞善柳崇南中行者曲秀才虢国夫人
阳城县吏
魏景初中,阳城县吏家有怪。无故闻拍手相呼,伺无所见。其母夜作倦,就枕寝息。有顷,复闻灶下有呼曰:"文约,何以不见?"头下应曰:"我见枕,不能往,汝可就我。"至明,乃饭锸也。即聚烧之,怪遂绝。(出《搜神记》)
【译文】
三国魏景初年间,阳城县县吏家里发生怪事。没有原因就听到有人拍手互相呼叫,等着看又什么也看不见。他的母亲夜间干活很疲倦,睡下不一会儿,又听到灶下有人喊道:"文约,怎么看不见你?"她头下有人答应说:"我被枕住了,不能过去!你可以到我这来!"到了天亮一看,原来是盛饭用的铲子。立即就把它们集中起来烧了,妖怪也就灭绝了。
桓玄
东晋桓玄时,朱雀门下,忽有两小儿,通身如墨,相和作《芒笼歌》,路边小儿从而和之数十人。歌云:"芒笼茵,("茵"原作"首",据明抄本改。)绳缚腹。车无轴,倚孤木"声甚哀楚,听者忘归。日既夕,二小儿还入建康县,至阁下,遂成一双漆鼓槌。鼓吏列("列"原作"刘",据明抄本改。)云:"槌积久,比恒失之而复得,不意作人也。"明年春而桓玄败。言"车无轴,倚孤木。","桓"字也。荆州送玄首,用败笼茵包裹之,又以芒绳束缚其尸,沉诸江中。悉如童谣所言尔。(出《续齐谐记》)
【译文】
东晋桓玄那时候,在朱雀门下,忽然有两个通身黑如墨的小男孩,互相一唱一和地唱《芒笼歌》。路边的小孩跟着唱和的有几十人。歌说:"芒笼茵,绳缚腹。车无轴,倚孤木。"歌声非常哀伤凄楚,听的人都忘记了回家。天已经要黑了,两个小男孩回到建康县衙,来到阁楼下,就变成一对漆鼓槌。打鼓的官吏们说:"这鼓槌堆积放置好长时间了,最近常常丢失了而又回来,没想到它们变成了人!"第二年春天桓玄失败了。说:"车无轴,倚孤木",是个"桓"字。荆州把桓玄的头颅送回来,用破败的竹垫子包裹着,又用草绳捆绑他的尸体,沉到了大江之中,完全像童谣说的那样。
徐氏婢
东海徐氏婢兰,晋义熙中,忽患病,而拂拭异常。共伺察之,见扫帚从壁角来,趋婢床。乃取而焚之。(出《异苑》)
【译文】
东海一个姓徐的人,有一个名字叫兰的婢女。晋朝义熙年间,她忽然得了病,打扫灰尘的动作与平常不同。大家共同偷偷地观察她,见扫帚从壁角出来,快步走到婢女的床下。于是,就把扫帚拿出来烧了。
江淮妇人
江淮有妇人,为性多欲,存想不舍,日夜常醉。旦起,见屋后二少童,甚鲜洁,如宫小吏者。妇因欲抱持,忽成扫帚,取而焚之。(出《幽明录》)
【译文】
江淮有一个妇人,为人性情贪婪,有很多欲望。她不放弃自己的想象,日夜总是沉醉在想象之中。一天早晨起来,看见屋后有两个小孩,非常鲜丽干净,象宫中的小官吏。妇人于是想要抱起来,小孩忽然变成扫帚,就拿出来烧了。
刘玄
宋中山刘玄居越城。日暮,忽见一著乌裤褶来取火,面首无七孔,面莽党然。乃请师筮之。师曰:"此是家先代时物,久则为魅,杀人。及其未有眼目,可早除之。"刘因执缚,刀断数下,乃变为一枕。此乃是祖父时枕也。(出《集异记》)
【译文】
南北朝,宋,中山人刘玄住在越城。天黑了,忽然看见一个穿着黑裤子的人来取火,头脸上没有七窍,脸像一堆荒草的样子。于是就请巫师占卜。巫师说:"这是你家前辈时候的东西,时间久了就变成了鬼魅杀人。趁它还没有长出眼睛,可以及早除掉它。"刘玄于是把那个怪物捉拿捆绑起来,用刀砍了几下,竟变成一个枕头。这是他祖父那时候的枕头。
游先朝
广平游先朝。丧其妻。见一人著赤裤褶。知是魅。乃以刀斫之。良久。乃是己常著履也。(出《集异记》)
【译文】
广平人游先朝,死了妻子。看见一个穿红裤子的人,知道是鬼怪,就用刀砍他。过了好一会一看,原来是自己经常穿的鞋。
居延部落主
周静帝初,居延部落主勃都骨低,凌暴,奢逸好("好"字原阙,据明抄本补。)乐,居处甚盛。忽有人数十至门,一人先投刺曰:"省名部落主成多受。"因趋入。骨低问曰:"何故省名部落?"多受曰:"某("某"原作"集",据明抄本改。)等数人各殊,名字皆不别造。有姓马者,姓皮者,姓鹿者,姓熊者,姓獐者,姓卫者,姓班者,然皆名受。唯某帅名多受耳。"骨低曰:"君等悉似伶官,有何所解。"多受曰:"晓弄碗珠,性不爱俗,言皆经义。"骨低大喜曰:"目所未睹,有一优即前曰:"某等肚饥,("饥"原作"肌",据明抄本改。)臈臈怡怡(明抄本"怡怡"作"恰恰"。)皮漫绕身三匝。主人食若不充,开口终当不舍。"骨低悦,更命加食。一人曰:"某请弄大小相成,终始相生。"于是长人吞短人,肥人吞瘦人,相吞残两人。长者又曰:"请作终始相生耳。"于是吐下一人,吐者又吐一人,递相吐出,人数复足。骨低甚惊,因重赐赍遣之。明日又至,戏弄如初。连翩半月,骨低颇烦,不能设食。诸伶皆怒曰:"主人当以某等为幻术,请借郎君娘子试之。"于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