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一十九鬼四(2/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分吃惊。五年后,周某果然当了临贺太守。
胡茂回
晋淮南胡茂回,能见鬼,虽不喜见,而不可止。后行至扬州,还历阳。城东有神祠,正值民将巫祝祀之。至须臾,有群鬼相叱曰:"上官来。"各迸出祠去。茂回顾,见二沙门来,入祠中。诸鬼,两两三三相抱持,在祠边草中,望见沙门,皆有怖惧。须臾沙门去后,诸鬼皆还祠中。茂回于是精诚奉佛。(出《法苑珠林》)
【译文】
晋朝时淮南人胡茂回能看见鬼,虽然他不愿意见,仍然常碰见鬼。有一次从扬州回历阳,走到城东一个庙前,当时巫师正领着人们祭神,不一会儿就有一群鬼大呼小叫地说:"上司官来了!"然后就四散逃出神门。茂回一看,原来是两个和尚来到庙里。庙里的鬼也三三两两地抱在一起躲在草丛里,他们看见和尚也都很害怕。过了片刻和尚走了,那群鬼才又回到庙里。从此茂回就更加虔诚的敬神拜佛了。
阮瞻
阮瞻素秉无鬼论。有一鬼通姓名,作客诣之,寒温,聊谈(谈原作诸,据明抄本改。)名理。客甚有才情,末及鬼神事,反复甚苦。客遂屈之,仍作色曰:"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君何独言无?"即变为异形,须臾便灭。阮嘿然,意色大恶,年余病死。(出《幽冥录》)
【译文】
阮瞻向来推崇无鬼论。有个鬼来拜访他,至通姓名后问候坐下,两个人谈起了理论学问,鬼客都显得十分有才华。最后两个人谈到鬼神,争论得很激烈,鬼要让他屈服便气愤地说:"古今的圣贤都承认有鬼神,怎么你就偏偏说没有?"说着就现出了鬼的丑恶形象,阮瞻默默地说不出话,气色也十分坏,一年多就病死了。
临湘令
隆安初,陈郡殷氏为临湘令。县中一鬼,长三丈余,跂上屋,犹垂脚至地。殷入,便来命之。每摇屏风,动窗户,病转甚。其弟观亦见,恒拔刀在侧,与言争。鬼语云:"勿为骂我,当打汝口破。"鬼忽隐形,打口流血。后遂喁偏,成残废人。(出《幽明录》)
【译文】
隆安初年,陈郡人殷某当临湘县令。县里有个鬼,高三丈多,坐在房上脚还垂在地上,殷某一进县衙,这鬼就来找麻烦,不是摇屏风就是摆窗户,而且越来越厉害。殷某的弟弟也看见了,就拨出刀来站在鬼身旁和鬼吵起来。鬼说:"你再骂我,我就打破你的嘴!"鬼就突然隐了形把他的嘴打得直流血,后来他的嘴就向上歪着成了残废。
顾氏
吴中人姓顾,往田舍。昼行,去舍十余里,但闻西北隐隐。因举首,见四五百人,皆赤衣,长二丈,倏忽而至。三重围之,顾气奄奄不通,辗转不得。旦至晡,围不解。口不得语,心呼此斗。又食顷,鬼相谓曰:"彼正心在神,可舍去。"豁为雾除。顾归舍,病极卧。其夕,户前一处,火甚盛而不燃,鬼纷纭相就。或往或来,呼顾谈,或入去其被,或上头而轻于鸿毛,开晨失。(出《幽明录》)
【译文】
吴中人顾某回他乡村家去,白天上路,走到离家十几里时,听见西北天空有声音,抬头看,有四五百个穿红衣两丈高的鬼,不一会儿就来到面前,把他层层包围起来,顾某被憋得上不来气也转不了身。从早上到下午,一直围着他不让走,顾某说不出话来,只不断在心里向北斗神求告祈祷。又过了一顿饭功夫,鬼们互相说:"这人真心敬神,就放了他吧。"一下子象浓雾散了似地都消失了。顾某回到家,十分疲累的躺下了。当天晚上,看见门前一个地方有一堆很旺的火,而火没有火焰,那些鬼都凑在火边跑来跑去,还和顾某谈话,有的鬼跑进屋来揭开顾某的被子,有的还爬到他头上,顾某觉得鬼比鸿毛还轻。天亮时都不见了。
江州录事
晋桓豹奴为江州时,有甘录事者,家在临川郡治下。儿年十三,遇病死,埋著家东群冢之间。旬日,忽闻东路有打鼓倡乐声,可百许人,径到甘家,问:"录事在否?故来相诣。贤子亦在此。"止闻人声,亦不见其形也。乃出两罂酒与之,俄倾失去,两罂皆空。始闻有鼓声,临川太守谓是人戏,必来诣己。既而寂尔不到,闻甘说之,大惊。(出《幽明录》)
【译文】
晋进桓豹奴在江州作官时,手下有个姓甘的录事,家在临川郡管辖的地方,甘录事有个十三岁的儿子病死了,埋在家东面坟地里,几天后,突然听见大路东边有敲鼓奏乐声,听去象有一百多人,一直来到甘录事家,其中有人问:"甘录事在家没有?我们特地来拜访,你的儿子也在这里。"光听见人声不见人形。甘录事就搬出两坛子酒招待。不一会儿就都走了,再一看两个坛子全空了。当时临川太守也听见鼓乐声,以为是艺人演戏,一定会来给自己演的。后来听甘录事一说,真吓了一跳。
陈素
晋升平元年,剡县陈素家富,娶妇十年无儿。夫欲娶妾,妇祷祠神明,突然有身。邻家小人妇亦同有,因货邻妇云:"我生若男,天愿也;若是女,汝是男者,当交易之。"便共将许。邻人生男,此妇后三日生女,便交取之。素忻喜,养至十三。当祠祀,家有老婢,素见鬼,云:"见府君家先人,来到门首便住。但见一群小人,来座所食噉此祭。"父甚疑怪,便迎见鬼人至。祠时转令看,言语皆同。素便入问妇,妇惧,且说言此事。还男本家,唤女归。(出《幽明录》)
【译文】
晋升平元年,剡县有个陈素,家里很富。但娶妻十年了也没儿子,就想讨小老婆,陈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