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十五神二十五(淫祠附)(4/5)
,郁龙兴之兆。而君潜游泽国,啸聚水乡。矜扛鼎之雄,逞拔山之力。莫测大符之所会,不知历数之有归。遂奋关中之翼,竟垂垓下之翅。盖实由于人事,焉有属于天亡。虽驱百万之兵,终弃八千之子。以为殷监,岂不惜哉。因当匿魄东峰,收魂北极。岂合虚承庙食,广费牲牢?仁杰受命方隅,循革攸寄。今遣焚燎祠宇,削平台室,使蕙帷销尽,羽帐随烟。君宜速迁,勿为人患。檄到如律令。"(出《吴兴掌故集》)
【译文】
唐垂拱四年,安抚大使狄仁杰写了一篇声讨西楚霸王项羽和项羽手下将校的文章并下令撤除烧毁项羽庙。文章说:"伟人的名字不可以冒充,国家的权柄不可以抢夺。应运顺天时的人才会受到推崇,背时逆潮流的没见有几个能成王侯。从秦始皇当政之后。任命奸臣赵高专权,杀害了忠臣大将蒙恬。焚书坑儒就埋下了祸根,后来六国蜂起的讨伐终于使秦灭亡。那时庙宇被毁塌,百姓被屠杀,鸟儿只能在洁净的天空飞翔,鱼儿怎能在开水里生存。汉高祖刘邦功德昭彰。他受命于上天,有炎帝的佑护,天时地利人和集于一身。他俯问土地,土地显出凤的祥瑞,他仰看上天,天上也出现龙的征兆。而你项羽只不过是一个江南泽国的莽汉,在水乡聚集起一些乌合之众,凭着你有扛铁鼎拔山岳的力气,蔑视天意和命运的安排,在关中举事,终于兵败在垓下。看起来是被刘邦所败,实际上是因为你违背了天意才复灭,白白葬送了你的八千子弟兵应做为鉴戒,多么可惜啊!你应该老老实实把你的魂魄藏在东方的山中或虚渺的太空里,有什么资格在你的庙里白白享受人间的供奉祭祀呢?我狄仁杰受皇命治理这一方,需要有很多革新和建树。现在我派人烧毁项羽庙,拆除庙中的堂舍,烧毁你的帐幕。你要快快迁走,不许再欺人害人。这篇声讨文章,就代表我的命令。"
飞布山庙 [正文原缺。共六行。行二十二字。]
画琵琶 〔原缺二行。行二十二字。〕
泊船。书生因上山闲步。入林数十步,上有一坡。见僧房院开,中有床。床塌,门外小廊数间,傍有笔砚。书生攻画,遂把笔,于房门素壁上,画一琵琶,大小与真不异。画毕,风静船发。僧归,见画处,不知何人,乃告村人曰:"恐是五台山圣琵琶。"当亦戏言,而遂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书生便到杨家,(明钞本家做州。)入吴经年,乃闻人说江西路僧室,有圣琵琶,灵应非一。书生疑之,因还江西时,令船人泊船此处。上访之,僧亦不在。所画琵琶依旧,前幡花香炉。书生取水洗之尽,僧亦未归。书生夜宿于船中,至明日又上。僧夜已归,觉失琵琶。以告,邻人大集,相与悲叹。书生故问,具言前验,今应有人背着,琵琶所以潜隐。书生大笑,为说画之因由,及拭却之由。僧及村人信之,是圣亦绝耳。(出《原化记》)
【译文】
(原书缺开头的两行,每行二十二字)
……停了船,书生上山闲游。进了树林几十步,上面有一个坡。书生看见庙门开着,僧房里有一张已经塌了的床,门外还有几间小偏厦,旁边放着笔砚。书生会画画,就拿起笔来,在房门白墙上画了一只琵琶。大小和真琵琶没什么不同。画完后,风停了,书生就上船走了。和尚回来后看见墙上的琵琶,不知是谁画的,就对村里人玩笑地说,"别是五台山神的圣琵琶吧。"这句话被传开后,人们竟信以为真,还说向圣琵琶祈祷求福挺灵。书生就到杨家,后来又到吴地去了几年,在吴地就听说江西有个庙里有只圣琵琶十分灵应,心里挺怀疑。后来他又回江西,让船又停下,上岸到庙里去,和尚又不在,墙上琵琶还在,琵琶前供着旗幡香炉。书生就弄了些水把墙上的琵琶洗掉了,但和尚仍没回来,就回船上睡了。第二天书生又上岸到庙里来。昨天夜里和尚回庙后一看墙上琵琶没了,告诉了村里人,村里人都跑来看,十分悲伤,不断感叹。书生故意问他们,他们说,"那琵琶十分灵验,一定是有人做了不敬的事,琵琶才离开我们而去。"书生大笑起来,向大家说了真相和洗掉它的原因。村人和和尚这才恍然大悟,"琵琶圣"也从此再不灵验了。
壁山神
合州有壁山神,乡人祭,必以太牢,不尔致祸,州里惧之。每岁烹宰,不知纪极。蜀僧善晓,早为州县官,苦于调选,乃剃削为沙门,坚持戒律,云水参礼。行经此庙,乃曰:"天地郊社,荐享有仪,斯鬼何得潜于天地。牛者稼穑之资,尔淫其祀,无乃过乎?"乃命斧击碎土偶数躯,残一偶,而僧亦力困。稍苏其气,方次击之。庙祝祈僧曰:"此一神从来蔬食,由是存之。"军州惊谔,申闻本道,而僧端然无恙。斯以正理责之,神亦不敢加祸也。(出《北梦琐言》)
【译文】
合州有个壁山神,人们祭祀时,必须宰杀牛羊上供,否则就会降祸于人。大家都非常怕这神,每年宰杀的牲畜不计其数。有一个四川和尚法名善晓,早年做过州、县的官,苦于官场的升降调动,辞官剃度当了和尚,他坚守佛门戒律,云游各地参拜名寺。当他来到此地,看到人们大量杀牲畜供神,就说,"不论敬天地还是敬神灵,祭礼都是有限度的,一定是有什么恶鬼藏在这庙里。牛是人们种地的依靠,让人们这样宰杀无度,这庙里的神能没有罪过吗?"说罢要来一把斧子,一口气砸毁了好几个神像。
【译文】
唐垂拱四年,安抚大使狄仁杰写了一篇声讨西楚霸王项羽和项羽手下将校的文章并下令撤除烧毁项羽庙。文章说:"伟人的名字不可以冒充,国家的权柄不可以抢夺。应运顺天时的人才会受到推崇,背时逆潮流的没见有几个能成王侯。从秦始皇当政之后。任命奸臣赵高专权,杀害了忠臣大将蒙恬。焚书坑儒就埋下了祸根,后来六国蜂起的讨伐终于使秦灭亡。那时庙宇被毁塌,百姓被屠杀,鸟儿只能在洁净的天空飞翔,鱼儿怎能在开水里生存。汉高祖刘邦功德昭彰。他受命于上天,有炎帝的佑护,天时地利人和集于一身。他俯问土地,土地显出凤的祥瑞,他仰看上天,天上也出现龙的征兆。而你项羽只不过是一个江南泽国的莽汉,在水乡聚集起一些乌合之众,凭着你有扛铁鼎拔山岳的力气,蔑视天意和命运的安排,在关中举事,终于兵败在垓下。看起来是被刘邦所败,实际上是因为你违背了天意才复灭,白白葬送了你的八千子弟兵应做为鉴戒,多么可惜啊!你应该老老实实把你的魂魄藏在东方的山中或虚渺的太空里,有什么资格在你的庙里白白享受人间的供奉祭祀呢?我狄仁杰受皇命治理这一方,需要有很多革新和建树。现在我派人烧毁项羽庙,拆除庙中的堂舍,烧毁你的帐幕。你要快快迁走,不许再欺人害人。这篇声讨文章,就代表我的命令。"
飞布山庙 [正文原缺。共六行。行二十二字。]
画琵琶 〔原缺二行。行二十二字。〕
泊船。书生因上山闲步。入林数十步,上有一坡。见僧房院开,中有床。床塌,门外小廊数间,傍有笔砚。书生攻画,遂把笔,于房门素壁上,画一琵琶,大小与真不异。画毕,风静船发。僧归,见画处,不知何人,乃告村人曰:"恐是五台山圣琵琶。"当亦戏言,而遂为村人传说,礼施求福甚效。书生便到杨家,(明钞本家做州。)入吴经年,乃闻人说江西路僧室,有圣琵琶,灵应非一。书生疑之,因还江西时,令船人泊船此处。上访之,僧亦不在。所画琵琶依旧,前幡花香炉。书生取水洗之尽,僧亦未归。书生夜宿于船中,至明日又上。僧夜已归,觉失琵琶。以告,邻人大集,相与悲叹。书生故问,具言前验,今应有人背着,琵琶所以潜隐。书生大笑,为说画之因由,及拭却之由。僧及村人信之,是圣亦绝耳。(出《原化记》)
【译文】
(原书缺开头的两行,每行二十二字)
……停了船,书生上山闲游。进了树林几十步,上面有一个坡。书生看见庙门开着,僧房里有一张已经塌了的床,门外还有几间小偏厦,旁边放着笔砚。书生会画画,就拿起笔来,在房门白墙上画了一只琵琶。大小和真琵琶没什么不同。画完后,风停了,书生就上船走了。和尚回来后看见墙上的琵琶,不知是谁画的,就对村里人玩笑地说,"别是五台山神的圣琵琶吧。"这句话被传开后,人们竟信以为真,还说向圣琵琶祈祷求福挺灵。书生就到杨家,后来又到吴地去了几年,在吴地就听说江西有个庙里有只圣琵琶十分灵应,心里挺怀疑。后来他又回江西,让船又停下,上岸到庙里去,和尚又不在,墙上琵琶还在,琵琶前供着旗幡香炉。书生就弄了些水把墙上的琵琶洗掉了,但和尚仍没回来,就回船上睡了。第二天书生又上岸到庙里来。昨天夜里和尚回庙后一看墙上琵琶没了,告诉了村里人,村里人都跑来看,十分悲伤,不断感叹。书生故意问他们,他们说,"那琵琶十分灵验,一定是有人做了不敬的事,琵琶才离开我们而去。"书生大笑起来,向大家说了真相和洗掉它的原因。村人和和尚这才恍然大悟,"琵琶圣"也从此再不灵验了。
壁山神
合州有壁山神,乡人祭,必以太牢,不尔致祸,州里惧之。每岁烹宰,不知纪极。蜀僧善晓,早为州县官,苦于调选,乃剃削为沙门,坚持戒律,云水参礼。行经此庙,乃曰:"天地郊社,荐享有仪,斯鬼何得潜于天地。牛者稼穑之资,尔淫其祀,无乃过乎?"乃命斧击碎土偶数躯,残一偶,而僧亦力困。稍苏其气,方次击之。庙祝祈僧曰:"此一神从来蔬食,由是存之。"军州惊谔,申闻本道,而僧端然无恙。斯以正理责之,神亦不敢加祸也。(出《北梦琐言》)
【译文】
合州有个壁山神,人们祭祀时,必须宰杀牛羊上供,否则就会降祸于人。大家都非常怕这神,每年宰杀的牲畜不计其数。有一个四川和尚法名善晓,早年做过州、县的官,苦于官场的升降调动,辞官剃度当了和尚,他坚守佛门戒律,云游各地参拜名寺。当他来到此地,看到人们大量杀牲畜供神,就说,"不论敬天地还是敬神灵,祭礼都是有限度的,一定是有什么恶鬼藏在这庙里。牛是人们种地的依靠,让人们这样宰杀无度,这庙里的神能没有罪过吗?"说罢要来一把斧子,一口气砸毁了好几个神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