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十五神二十五(淫祠附)(2/5)
瑫的妻子到媒婆家赴宴,丰盛的酒菜都是张氏女准备的。在酒席上,张氏女又自己提婚事。吴延瑫的妻心中暗想,"这个女子长得倒是十分端庄美丽,但是看样子有三十多岁了。我家兄弟岁数太小,不一定合适。"那知张氏女立刻就说,"夫妻姻缘是前世所定,如果命该结合在一起,才少又有什么关系!"吴妻心里一惊,不敢再说什么。张氏女就拿出红白两疋绸子说,"请收下这定礼吧。"还给了不少别的礼品。天黑时,张氏女请媒婆和她一块回家,并留住了几天。张氏女说,"我家非常富,别人不知道,这一切将来都是吴郎的。"屋里有三个和屋顶一样高的厨柜,张氏女打开让媒婆看,一个厨装金,一个厨装银,又指指地下说下面全是钱,说完就叫人来挖,才挖了一尺多,就见里面全是钱。又来到外厅,见庭院拴着一匹红鬃白马,旁边有一只大猪。庭西面有一个大厅,里面放着各种精致的家具用品,张氏女说都是结婚礼品。这天晚上刚睡下,就听院里的猪象受了惊,张氏女就招呼使女们说,"那猪不能放在外面,一定是让蛇咬了。"媒婆说,"蛇还能吃猪吗?"张氏女说,"这是常有的事。"就拿着蜡烛到院里看,果然有条大红蛇从地下钻出来缠住猪往地下拖,张氏女把猪救了下来。第二天,张氏正和媒婆告别时,忽然叫来两个使婢站在他左右,对媒婆说,"我有事出去一趟,马上就回来,"说罢竟和两个使女一齐腾空而去。媒婆大惊失色,张老太太说,"我女儿暂时上天去一会儿有点事,你别担心,快坐。"有一顿饭工夫张氏女就回来了,微有醉意地说,"几位神仙请我喝酒,我说媒婆在家,再三推辞才得脱身。"媒婆更加吓得说不出话了。一个多月后,张氏女又请媒婆去,说老太太病重,等媒婆赶到,老太太已死,就帮忙料理丧事,葬在杨子县北的徐氏村里,张氏全家都参加了葬礼。徐氏有个十几岁的女儿,张氏女爱抚地说,"这女孩命相好,将来是淮北一名武将的妻子,你们要好好待他。"葬礼之后,张氏女又送给媒婆很多礼品,然后全家都往南迁走了,也不知迁到什么地方,婚事竟也没有成。媒婆回来后,再去找张家的府宅,只有几间很普通的房子。问村里的人,都说张氏女住在这里很久了,传说那是已故张司空的房子,但究竟是怎么回事到底也没弄清。十年后,广陵战乱,吴延瑫的弟弟也回了建业,倒也没出什么事。
淫祠
余光祠
汉灵帝初平三年,起裸游馆。盛夏避暑,长夜饮宴醉,迷于天晓。内官以巨烛投于殿下,帝乃觉悟。及董卓破京师,(明抄本破京师作毁长安。)焚其馆宇。至魏咸熙中,其投烛之所,冥夜有光如星。时人以为神光,于此立室,名曰"余光祠,"以祈福。至明帝末,稍除焉。(出《拾遗记》)
【译文】
汉灵帝初平三年。灵帝盖了个"裸游馆"用作盛夏避暑。灵帝整夜的饮酒作乐,天亮了还不知道。宫廷的内侍把一个大蜡烛扔在殿下,才把灵帝惊醒。后来董卓攻破京都,烧了灵帝的馆舍。到魏咸熙年间,当年扔蜡烛的地方深夜有闪闪的光亮,人们说是神光,就在那里盖了个祠,名叫"余光祠",以祈祷降福。到明帝末年,才渐渐不供这座祠庙了。
鮔父庙
会稽石亭埭,有大枫树,其中朽空。每雨,水辄满。有估客携生鮔至此,辄放一头于朽树中。村民见之,以鱼鮔非树中之物,咸神之。乃依树起室,宰牲祭祀,未尝虚日,目为鮔父庙。有祷请及秽慢,则祸福立至。后估客复至,大笑,乃求鮔臛食之,其神遂绝。(出刘敬叔《异苑》)
【译文】
会稽县石亭埭,有棵大枫树,树身已经朽空了。每到下雨,树身中就灌满了水。有一个商人带着一些鮔鱼路过这里,就把一只活鱼放进树洞里的水中。村民们发现了鱼,认为鱼绝对不能是在树里生长的,都认为这是神,就挨着树修了座庙,并宰牲献祭,天天不断,把这庙叫"鮔父庙",说是对鱼神敬奉能得福,不敬就生祸。后来,那个当初放鱼的商人又路过这里,见此情景哈哈大笑,并把树洞里的鱼取出来作成鱼羹吃了,从此人们才不再进这座假庙了。
鲍君
昔汝南有人,于田中设绳,以捕獐而得者。其主未觉,有行人见之,因窃取獐去,犹念取之不俟其主,有鲍鱼,乃以一头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村里因共而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转多奉之者,丹楹藻棁,钟鼓不绝。病或有偶愈者,则谓有神。行道经过,莫不至祠焉。积七八年,鲍鱼主后行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耳,何神之有?"于是乃息。(出《抱朴子》)
【译文】
从前汝南有个人在田野里设下了绳网想捕获猎禽兽。一天,网里套住了一头獐子,本主没发现,一个过路的人偷偷取走了獐子。过路人想想觉得太不够意思,就把带着的鲍鱼放一只在网里。本主来后看见了鲍鱼,惊怪地认为这是神,不敢拿回去。村庄里的人们知道后就在得鱼的地方建了个祠庙,叫"鲍君"神,传说开来,祭祀的人很多。庙的柱子漆成红色,屋梁也画了花纹,日日钟鼓声不断。有病的人求鲍神后偶然好了,就更说这神特别灵,走路人过庙门也都进去祈祷。七八年后,那个当初往网里放鲍鱼的人经过祠庙,问是怎么回事,村人就如实告诉了他。这人说,"这
淫祠
余光祠
汉灵帝初平三年,起裸游馆。盛夏避暑,长夜饮宴醉,迷于天晓。内官以巨烛投于殿下,帝乃觉悟。及董卓破京师,(明抄本破京师作毁长安。)焚其馆宇。至魏咸熙中,其投烛之所,冥夜有光如星。时人以为神光,于此立室,名曰"余光祠,"以祈福。至明帝末,稍除焉。(出《拾遗记》)
【译文】
汉灵帝初平三年。灵帝盖了个"裸游馆"用作盛夏避暑。灵帝整夜的饮酒作乐,天亮了还不知道。宫廷的内侍把一个大蜡烛扔在殿下,才把灵帝惊醒。后来董卓攻破京都,烧了灵帝的馆舍。到魏咸熙年间,当年扔蜡烛的地方深夜有闪闪的光亮,人们说是神光,就在那里盖了个祠,名叫"余光祠",以祈祷降福。到明帝末年,才渐渐不供这座祠庙了。
鮔父庙
会稽石亭埭,有大枫树,其中朽空。每雨,水辄满。有估客携生鮔至此,辄放一头于朽树中。村民见之,以鱼鮔非树中之物,咸神之。乃依树起室,宰牲祭祀,未尝虚日,目为鮔父庙。有祷请及秽慢,则祸福立至。后估客复至,大笑,乃求鮔臛食之,其神遂绝。(出刘敬叔《异苑》)
【译文】
会稽县石亭埭,有棵大枫树,树身已经朽空了。每到下雨,树身中就灌满了水。有一个商人带着一些鮔鱼路过这里,就把一只活鱼放进树洞里的水中。村民们发现了鱼,认为鱼绝对不能是在树里生长的,都认为这是神,就挨着树修了座庙,并宰牲献祭,天天不断,把这庙叫"鮔父庙",说是对鱼神敬奉能得福,不敬就生祸。后来,那个当初放鱼的商人又路过这里,见此情景哈哈大笑,并把树洞里的鱼取出来作成鱼羹吃了,从此人们才不再进这座假庙了。
鲍君
昔汝南有人,于田中设绳,以捕獐而得者。其主未觉,有行人见之,因窃取獐去,犹念取之不俟其主,有鲍鱼,乃以一头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村里因共而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转多奉之者,丹楹藻棁,钟鼓不绝。病或有偶愈者,则谓有神。行道经过,莫不至祠焉。积七八年,鲍鱼主后行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耳,何神之有?"于是乃息。(出《抱朴子》)
【译文】
从前汝南有个人在田野里设下了绳网想捕获猎禽兽。一天,网里套住了一头獐子,本主没发现,一个过路的人偷偷取走了獐子。过路人想想觉得太不够意思,就把带着的鲍鱼放一只在网里。本主来后看见了鲍鱼,惊怪地认为这是神,不敢拿回去。村庄里的人们知道后就在得鱼的地方建了个祠庙,叫"鲍君"神,传说开来,祭祀的人很多。庙的柱子漆成红色,屋梁也画了花纹,日日钟鼓声不断。有病的人求鲍神后偶然好了,就更说这神特别灵,走路人过庙门也都进去祈祷。七八年后,那个当初往网里放鲍鱼的人经过祠庙,问是怎么回事,村人就如实告诉了他。这人说,"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