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九十四神四(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名气,这都是因为你保卫朝廷有功呵。不过,你要记住,最后应当让孙太子死于钟簴的两侧之间,让你的大儿子死在药酒毒下,让你的小儿子被压于枯木之下。尚书令荀勖也与你大致相同。但他有才华并积下阴德,死在你的后面。数年之后,就要改朝换代了。”说完,他就让贾充离去。贾充突然回到军营,脸色憔悴,神志不清,整天恍恍惚惚,过了好几天才恢复过来。后来,孙太子死于钟山脚下,贾充的女儿齐王妃服鸩酒而亡,贾义(午考),太子的死,是用大棒杖毙的。全跟那人说的一样。
王文度
晋王文度镇广陵,忽见二驺,持鹄头板来召之。王大惊,问驺:“我作何官?”驺云:“尊作平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王曰:“吾已作此官,何故复召耶?”鬼云:“此人间耳,今所作是天上官也。”王大惧之。寻见迎官玄衣人及鹄衣小吏甚多,王寻病薨。(出《法苑珠林》)
【译文】
晋代,王文度镇守广陵郡。一日,他忽然看见两个主驾车马的小吏,握着鹄头板来召见他,王文度大惊,急问那两个小吏:“我将要做什么官?”回答说:“你将要做平北将军及徐州和兖州的刺史。”王文度说:“我已经当上了这样的官,为什么还要召见我呢?”那鬼吏说:“这是人间哪,今天让你做的则是天上的官呀。”王文度更加惊恐万状。俄顷,只见不少黑衣人鹄衣小吏来迎接他,他随即便病死了。
徐长
吴兴徐长夙与鲍靓有神明之交,欲授以秘术。先请徐宜有约,誓以不仕,于是授录。以常见八大神在侧,能知来见往。才识日异,州乡翕然美谈。欲用为州主簿。徐心悦之。八神一朝不见七人,余一人倨傲不如常。徐问其故,答云:“君违(原来违下有不字。据明抄本删。)誓,不复相为。使身一人留卫录耳。”徐乃还录,遂退。(出《世说》)
【译文】
吴兴县的徐长早就跟鲍靓有神祈之交往,想跟他学神仙法术。鲍靓先让徐长立下誓约,今后不再做官,然后才把记载法术的的籍录传授给他。不久,徐长就能把常见的八大神召到自己身边,而且使人们看见这八大神怎么来的和怎么走的。他的法术越来越高,日新月异,当地人传为美谈。官府还要任用他为州主簿。听到这消息,徐长很高兴。一天,八大神少了七个,只召来一个大神还傲慢无礼不如往常。徐长问其原因,他回答说:“你违背了誓约,大家不再奉陪,派我一个人留下来是保护这套籍录的呵。”徐长把籍录还回后,这个大神也走了。
陈绪
新城县民陈绪家,晋永和中,旦闻扣门,自通云:“陈都尉。”便有车马声,不见形。径进,呼主人共语曰:“我应来此,当权住君家,相为致福。”令绪施设床帐于斋中。或人诣之,斋持酒礼求愿,所言皆验。每进酒食,令人跪拜,授闱里,不得开视。复有一身,疑是狐狸之类,因跪,急把取。此物却还床后,大怒曰:“何敢嫌试都尉?”此人心痛欲死,主人为扣头谢,良久意解。自后众不敢犯,而绪举家无恙,每事益利,此外无多损益也。(出《幽明录》)
【译文】
晋代永和年间,新城县陈绪家里,天刚亮就听见敲门声,并且自报姓名和身份说:“我是陈都尉。”接着就听见一阵车马声,但却看不见人影。“陈都尉”径直走进屋里,把主人喊出来说道:“我应该到这里来,暂且住在你们家,让我们相互致福吧!”他让陈绪在书房里架设床帐。有人来拜见他,拿着酒和礼品求他算命,所说的都很灵验。每次送酒饭,他都让人跪下,把酒饭送进门里,但不准开门而视。一天,有个怀疑这位“陈都尉”是狐狸精之类的妖怪的人,刚跪下把酒饭送进去,又急忙夺了回来。“陈都尉”却回到床上,大怒道:“你还敢怀疑并试探都尉?”那人立即心痛欲死。陈绪急忙走过来,为那人磕头谢罪,好久他的病情才缓解。从此之后,众人谁也不敢冒犯它,而陈绪全家均平安无事,什么事都很吉利,几乎没有什么意外损失。
白道猷
章安县西有赤城山,周三十里,一峰特高,可三百余丈。晋泰元中,有外国道(道字原缺。据明抄本补。)人白道猷,居于此山。山神屡遣狼怪形异声往恐怖之,道猷自若。山神乃自诣之云:“法师威德严重,今推此山相与,弟子更卜所托?”道猷曰:“君是何神?居此几时,今若必去,当去何所?”答云:“弟子夏王之子,居此千余年。寒石山是家舅所住,某且往寄憩,将来欲还会稽山庙。”临去,遗信赠三奁香。又躬来别,执手恨然,鸣鞞响角,凌空而逝。(出《述异记》)
【译文】
章安县西部有座赤城山,方圆三十里,其中一峰特别高大,大约有三百多丈。晋代泰元年间,有一位外国道士名叫白道猷,就居住在这座山上。山神三番两次地派遣狼变成十分可怕的样子,怪声怪气地嗥叫着吓唬他。白道猷泰然自若。山神便又亲自上山见他,说道:“大法师德重威严,今天,我就把这座山送给你了,希望你不要辜负我之所托。”道猷说:“你是什么神?在这住了多长时间?今天如果必须离开,你将去往何处?”山神回答道:“我是夏王的儿子,在这里住一千多年了。寒石山是我舅舅住的地方,我暂且去那寄居一段时间,将来回到会稽山神庙去。”临走,留下一封信,又赠给白道猷三奁香。然后,向白道猷躬身告别,举手时感到十分遗憾,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