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八十九妖妄二(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未满一百岁,便形容枯槁,已被我驱逐到山村的茅屋里了呵。"听罢,客人们更加信以为真,将他当神崇拜。后来,有人暗地里盘问道士的亲戚朋友,这才得知:那位伛偻身子的老头儿,乃是道士的父亲呵。喜好道术的人们,受到了他的欺骗和盅惑,就像婴孩儿受到大人的欺骗一样。
于世尊
遂州巡属村民,姓于,号世尊者,与一女,皆逆知人之吉凶,数州敬奉,舍财山积。錾凿崖壁,列为佛像,所费莫知纪极。节度许公存,以其妖妄,召至府衙,俾其射覆。不中,乃械而杀之,一无神变。于其所居,得五色文麻絙,以牛载僅百驮,钱帛即可知也。每夜会,自作阿弥陀佛,宫殿池沼,一如西方。男女俱集,念佛而已。斯亦下愚之流,岂术神耶,将有物凭之耶?(出《北梦琐言》)
【译文】
遂州巡属有位姓于的村民,号称世尊。他和一个女儿,全能预先知道人的吉凶祸福,附近几个州部将他们奉若神灵,施舍的财物堆积如山。他们便开凿悬崖陡壁,想刻上一排佛像,所花的费用不知道极限。当政的节度使许公存认为于世尊二人为妖妄作乱,把他们召进府衙,看他们射覆置的盆,结果没有射中,就用棍棒把他们打死了。他们神色坦然。后来在他们的住处翻到一批五色花纹的棉线,用牛载了将近一百驮,穿钱的彩绳多得数不清,钱和布帛便可想而知了。他们每天晚上聚在一起,自设佛堂,还有宫殿池沼等,如同西天佛祖圣地。男男女女集中一起,念佛而已,受骗的也都是些愚昧之人。难道说他们向神祈祷求术早成,还用得着这么些东西吗?
捉佛光事
高燕公镇蜀日,大慈寺僧申报,堂佛光见。燕公判曰:"付马步使捉佛光过。"所司密察之,诱其童子,具云:"僧辈以镜承隙日中影,闪于佛上。"由此乖露,擒而罪之。(出《北梦琐言》)
【译文】
高燕公镇守蜀郡时,大慈寺的僧人来报告说:大殿上有佛光闪现。燕公判断说:付马步使捉佛光过。派去的人密地进行调查,诱使小孩露出线索,他们说:"那和尚用镜子吸来太阳从门缝中射入的光影,再反射到大佛身上。"此事就这样暴露了,那位僧人被抓去判了罪。
大轮咒
释教五部持念中,有大(大据书前题作火。)轮咒术,以之救病,亦不甚效。然其摄人精魄,率皆狂走,或登屋梁,或龇瓷碗。闾阎敬奉,殆似神圣。此辈由是广获金帛。陵州贵平县牛鞞村民有周达者,贩鬻此术,一旦沸油煎其阴,以充供养,观者如堵,或惊或笑。初自忘痛,寻以致殂也。中间僧昭浦说,朗州有僧号周大悲者,行此咒术,一旦炼阴而毙。与愚所见何姓氏恰同,而其事无殊也?盖小人用道欺天,残形自罚,以其事同,因而录之。(出《北梦琐言》)
【译文】
佛教的五部持念中,有一种大轮咒术。用它治病救命,成效甚微,但它摄人的精气和魂魄,使人全都不知不觉地狂奔乱走,或登上屋顶,或啃咬瓷碗。平民百姓对通此咒术的人奉若神灵,虔心敬奉,这种人于是便广收礼品发了大财。陵州贵平县牛鞞村有个叫周达的村民,竟以此术为业。一天,他用沸油煎自己的阴部,充当献佛的供养品,看热闹的人把他围个水泄不通,有人惊奇有人嘲笑。周达开始忘了疼痛,但很快就死了。中间僧昭浦说:"朗州有位法号叫周大悲的僧人行此大轮咒术,一天煎炼阴部而死。为什么他与我所看见的这位姓氏恰恰相同?他们所做的事情是没有区别的呵。"小人用道术欺侮上天,自我摧残,自我惩罚,得到了一样的下场。因而我便把它记载下来。
陈仆射
唐军容使田令孜擅权,有回天之力。尝致书于许昌,为其兄陈敬瑄求兵马使职,节将崔侍中安潜拒而不与。迩后崔公移镇西川,陈敬瑄与杨师立、牛勖、罗元杲,以打球争三川,敬瑄获头筹,制授右蜀节度,以代崔公。中外惊骇。报状云陈仆射之命,莫知谁何。青城县妖人作弥勒会,窥此声势,伪作陈仆射行李,云,山东盗起,车驾必幸蜀,先以陈公走马赴任。乃树一魁,妖共翼佐之。军府未谕,亦差迎侯。至近驿,有指挥索白马四匹,察事者觉其非常,乃羁糜之。未及旋踵,真陈仆射速辔而至,其妖人等悉擒缚而俟命,颍州俾隐而诛之。识者曰:"陈太师由阉宦之力,无涓尘之效。盗处方镇,始为妖物所凭,终亦自贻(贻原作殆。据明抄本改。)诛灭,非不幸也。(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代军容使宦官田令孜擅自专权,势力极大,专横跋扈。他曾经给许昌令写过一信,为其兄陈敬瑄谋求兵马使的职务,侍中崔安潜节度使拒绝了他。后来,崔安潜镇守西川去了。陈敬暄和杨师立、牛勖、罗元杲等人,以打球来赌博,争夺三川之地。陈敬暄得头筹获大胜,朝廷授他蜀节度使之要职,顶替了崔安潜,使得朝廷上下震惊不已。报状上评论说,陈仆射这个职务,不知道能否胜任?青城县的妖人们举办弥勒斋会,探听到这个消息,做了一套行李,伪称是陈仆射的,并说:山东起了盗寇,皇帝必然要临蜀巡视,先派陈公走马上任。他们推举出一个头目,前呼后拥来到蜀地。军府虽然没有得到通知,也只好派人迎候。接到附近的驿站,妖人中有个头目向军府索要四匹白马,心细的人感到事态非常,就故意拖延时间。未等转身,真陈仆身骑马赶到。于是,那伙妖人等全被擒缚看押起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