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七十九梦四(4/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作的一个梦,说:"我姓柳,昨晚梦见柳树倒在地上,这是不是不祥之兆?"算命的人说:"没有什么不祥的,只是怕要到远处做官了。"柳宗元又问其中之意,那人回答说:"你生是柳树,死便是柳木。木者牧也,看样子你得去柳州主事了!"后来,正如他所说的那样,柳宗元做了柳州州牧并一直到死。
卫中行
卫中行为中书舍人时,有故旧子弟赴选,投卫论嘱,卫欣然许之。驳榜将出,其人忽梦乘驴渡水,蹶坠水中,登岸而靴不沾湿。选人与秘书郎韩皋有旧,访之,韩被酒,半戏曰:"公今年选事不谐矣!据梦,卫生相负,足下不沾。"及榜出,果驳放。韩有学术,韩仆射犹子也。(出《酉阳杂俎》)
【译文】
卫中行任中书舍人时,有老朋友的子弟进京应选,投到其门下并拜托于他,他痛痛快快地应承下来。驳榜将要公布时,那个人忽然梦见自己骑驴过河,驴一尥蹶子把他甩入水中,登岸后鞋却没有湿。这人与秘书郎韩皋有交情,登门拜访时,韩皋备下酒菜宴请他。韩皋半开玩笑地说:"你今年应选的事情不顺利呀!根据你的梦分析,卫中行肯定不会替你说话的,因为你鞋上没有沾水。"等到榜公布时,那人的名字果然被甩到一旁,没有重用。韩皋有学问,有见识,他本是大名鼎鼎的韩仆射的侄子呵。
张省躬
枝江县令张汀,子名省躬,汀亡,因住枝江。有张垂者,举秀才下第,客于蜀,与省躬素未相识。大和八年,省躬昼寤,忽梦一人,(一人二字原缺。据明抄本补。)自言当家,名垂,与之接,欢狎弥日。将去,留赠诗一首曰:"戚戚复戚戚,秋堂百年色。而我独茫茫,荒郊遇寒食。"惊觉,遽录其诗,数日而卒。(出《酉阳杂俎》)
【译文】
枝江县令张汀的儿子叫张省躬。父亲死后,他一直住在枝江。有一位叫张垂的人,考秀才科未中,客死于四川,与省躬素不相识。大和八年,张省躬白天睡于堂前,忽梦一人自称与他同姓,名字叫垂。张垂同他一见如故,无拘无束地玩了几天,临别时,留下一首诗赠给省躬,那诗是:"戚戚复戚戚,秋堂百年色。而我独茫茫,荒郊遇寒食。"这时,张省躬惊醒了,当即录下那首诗。他于数日之后死去。
王恽
进士王恽,才藻雅丽,尤长体物。著《送君南浦赋》,为词人所称。会昌二年,其友人陆休符忽梦被录至一处,有驺卒止于屏外,见若胥縻数十,王恽在其中。陆欲就之,恽面若愧色,陆强牵之语,恽垂泣曰:"近受一职司,厌人闻。"指其类,"此悉同职也。"休符恍惚而觉。时恽住杨州,其子住太平,休符异所梦,迟明,访其家信,得王至洛书。又七日,其讣至,计其卒日,乃陆之梦夕也。(出《酉阳杂俎》)
【译文】
进士王恽,才华横溢,文词典雅清丽,尤其擅长咏物。他写的《送君南浦赋》,为词人们所称道。唐会昌二年,他的朋友陆休符忽然梦见自己被押到一个地方,屏外站着养马驭车的驺从。这时,只见几十个跟自己一样用绳索牵连着的人走过来,王恽也在其中。陆休符想凑过去,王恽惭愧地低下头。陆休符就硬把他拽到一旁问话,王恽哭泣着说:最近接受一个苦差事,谁听了谁厌恶。他又指指身边的人说,这些人全干一样的差事。陆休符恍惚间醒来。当时,王恽住在扬州,他的儿子住在太平。陆休符对此梦十分惊异。第二天早上,他去王家问有无消息,看到了王恽从洛阳写的信。又过七天,王恽的死讯送到。算算他死的日子,正是陆休符作梦的那天晚上。
柳凌
司农卿韦正贯应举时,尝至汝州。汝州刺史柳凌留署军事判官。柳尝梦有人呈案,中言欠柴一千七百束,因访韦解之,韦曰:"柴,薪木也。公将此不久乎!"月余,柳疾卒。素贫,韦为部署,米麦镪帛,悉前请于官数月矣。唯官中欠柴一千七百束,韦披案,方省柳前梦。(出《酉阳杂俎》)
司农卿韦正贯进京应试时,曾来到汝州。汝州刺史柳凌留他任军事判官。柳凌曾梦见有人呈上个案子,案子上说欠柴一千七百束。他请韦正贯为自己解梦,韦正贯说:"柴薪木也,柳将木,看来你在这里住不多久了。"一个多月后,柳凌病死。他生前向来贫穷,韦正贯为他安排后事。他发现柳凌已向公家借过好几个月的钱粮布等维持生活,死后仍欠公家一千七百捆柴。
崔暇
中书舍人崔暇弟嘏,娶李续女。李为曹州刺史,令兵马使国邵南勾当障车。后邵南因睡,忽梦崔女在一厅中,女立于床西,崔嘏在床东。女执红笺,题诗一首,笑授嘏,嘏因朗吟之。诗言:"莫以贞留妾,从他理管弦。容华难久驻,知得几多年。"梦后才一岁,崔嘏妻卒。(出《酉阳杂俎》)
【译文】
中书舍人崔暇的弟弟叫崔嘏,娶李续的女儿作妻子。李续任曹州刺史。他派兵马使国邵南布置喜车,挂上布帷。后来,国邵南困极而睡,忽梦见崔嘏和李续的女儿在一个大厅里,李续的女儿站在床西,崔嘏站在床东。李续的女儿拿一红笺,题诗一首,笑着递给崔嘏。崔嘏朗声吟道:"莫以贞留妾,从他理管弦。容华难久驻,知得几多年。"梦后才一年,崔嘏的妻子便死了。
苏检
苏检登第,归吴省家,行及同州澄城县,止于县楼上。醉后,梦其妻取笔砚,箧中取红笺,剪数寸而为诗曰:"楚水平如镜,周回白鸟飞。金陵几多地,一去不知归。"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