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七十八梦三(2/8)
婢女好谈论梦,后来大多很灵验。李逢吉总想做官,常常向老婢女请教。一天,老婢女唉声叹气地走来,李逢吉问她为什么,她说:"我昨晚作了个梦,很不好。"她本不想说,李逢吉逼她讲。老婢女说:"我梦见有人抬一口棺材来到屋后说,'暂时放在这吧。'不久,又挪到屋内。这梦恐怕不是什么好事。"李逢吉听罢却大喜。不久,他便出任中书舍人,主持向皇帝推荐贤能,很快就拜了相。
王播
王播少贫贱,居扬州,无人知识。唯一军将常接引供给,无不罄尽。杜仆射亚在淮南。端午日,盛为竟渡之戏,诸州征伎乐,两县争胜负。采楼看棚,照耀江水,数十年未之有也。凡扬州之客,无贤不肖尽得预焉。唯王公不招,惆怅自责。宗人军将曰:"某有棚,子弟悉在,八郎但于棚内看,却胜居盘筵间也。"王公曰:"唯。"遂往棚。时夏,初日方照,宗人令送法酒一榼。曰:"此甚好,适令求得。"王公方愤懑,自酌将尽。棚中日色转热,酒浓昏惫,遂就枕。才睡,梦身在宴处,居杜之坐。判官在下,多于杜公近半。良久惊觉,亦不敢言于人。后为宰相,将除淮南,兼盐铁使。敕久未下,王公甚闷,因召旧从事在城者语之曰:"某淮南盐铁,此必定矣。当时梦中判官,数多一半,此即并盐铁从事也。"数日果除到。后偶临江宴会,宾介皆在。公忽觉如已至者,思之,乃昔年梦。风景气候,无不皆同。时五月上旬也。(出《逸史》)
【译文】
王播少年时十分贫苦,住在扬州,没有人知道他。只有一个军官常来接济他,每次都吃得干干净净。当时,一位姓杜名亚的仆射来在淮南。端午节那天,举行盛大的赛龙舟表演,各州均征招参赛人员,两个县争胜负。各种颜色的棚子鲜艳夺目,照耀着江水,几十年都没这么热闹过。凡旅居扬州的外地人,无论是有才还是无德无能之辈都尽得其乐,只有王播无人理睬。他不由得一阵怅然,自责不已。同族的那位军官说:"我有棚子,家里人都在,你进去坐着看吧,这不胜过酒宴吗?"王播说声好,便进了棚子。当时正值夏天,太阳刚刚升起来。同族那位军官让人送来一榼酒,说,这酒很不错,刚叫人办来你快点喝吧。"王播心中烦闷,自斟自饮,把那一榼酒都快喝光了。太阳渐渐升高,酒劲也显得浓起来,使王播疲惫欲睡,当即就躺在枕头上。刚睡,他便梦见自己身在筵席上,坐在杜仆射的座位上,判官坐在下面,数目比杜亚的多一半。过了很久,王播惊醒了,也不敢告诉别人。后来他作了宰相,将兼任淮南盐铁使。可诏书好长时间也没有下来。他更加沉闷,便召集老部下对他们说:"我的淮南盐铁使是当定了。当时我梦见的判官,数目就多出一半。这就是说我要做盐铁从事。"几天之后,果然送来了诏书。后来,他在临江大摆筵席,客人们都在。王播忽然觉得这地方好像来过似的,一想,就是当年那个梦呵。风景气候等,没有跟梦中不一样的。当时正是五月上旬。
豆卢署
豆卢署,本名辅贞,少年旅于衢州。刺史郑式瞻厚苻之。谓曰:"子复姓,不宜二名,吾为子易之。"乃书署、著、助三字授之,曰:"吾恐子群从中有同者,子自择焉。"其夕,梦老父告之:闻使君与君易名,君当四举成名,四者甚佳。"又曰:"君后二十年牧兹郡。"又指一方地曰:"此处可建亭台。"既寤,因改名署。后已再下第,又二举,后复不第。又二举,乃成名。盖自改名后四举也。后二十年,果为衢州刺史,于所梦之地立征梦亭。(出《传载》)
【译文】
豆卢署这个人,本名辅贞,少年流落到衢州。衢州刺史郑式瞻对他很器重,处处照顾他。一日对他说:"你是复姓,不宜取两个字的名,我为你改改吧。"便写了"署、著、助"三个字给他,又说:"我怕与你们家族中的人取的名字相同,你自己选择吧。"当夜,豆卢署梦见老父亲告诉他说:"我听说刺史大人给你改了名字,这样一来你四次应考就可以中举,署字上面这个四字很好呵。"又说,"你二十年之后便可以管理此郡。"接着,他又指着一块地说,这地方可以建一个亭子。这时豆卢署醒了。由于他改了名字,一连三次应试均未考取,而第四次终于中举。二十年之后,他果然出任衢州刺史,在他所梦见的那块地上修了一座征梦亭。
韦词
元和六年,京兆韦词为宛陵廉使房武从事。秋七月,微雨,词于公署,因昼寝。忽梦一人投刺,视之了然。见题其字曰:"李故言。"俄于恍惚间,空中有人言:"明年及第状头。"是时元和初,有李顾言及第,意甚讶其事。为名中少有此故字者,焉得复有李故言哉?秋八月,果有取解举人具名投刺,一如梦中,但"故"为"固"耳,即今西帅李公也。词閟梦中之事不泄,乃曰:"足下明年必擢第,仍居众君之首。"是冬,兵部侍郎许孟容知举,果擢为榜首。初固言尝梦著宋景衣。元和十年已后,景甚著,时望籍甚,有拜大宪之耗。及景自司刑郎中知杂,出为泽州刺史,寻又物故。固言心疑其梦。长庆初。穆宗有事于圆丘,时固言居左拾遗。旧例:谏官从驾行礼者,太常各颁礼衣一袭。固言所服,因褰衣观其下,乃见书云:"左补阙宋景衣。"因言自说于班行。(出《续定命录》)
【译文】
唐代元和六年,京兆韦词在宛陵廉使
王播
王播少贫贱,居扬州,无人知识。唯一军将常接引供给,无不罄尽。杜仆射亚在淮南。端午日,盛为竟渡之戏,诸州征伎乐,两县争胜负。采楼看棚,照耀江水,数十年未之有也。凡扬州之客,无贤不肖尽得预焉。唯王公不招,惆怅自责。宗人军将曰:"某有棚,子弟悉在,八郎但于棚内看,却胜居盘筵间也。"王公曰:"唯。"遂往棚。时夏,初日方照,宗人令送法酒一榼。曰:"此甚好,适令求得。"王公方愤懑,自酌将尽。棚中日色转热,酒浓昏惫,遂就枕。才睡,梦身在宴处,居杜之坐。判官在下,多于杜公近半。良久惊觉,亦不敢言于人。后为宰相,将除淮南,兼盐铁使。敕久未下,王公甚闷,因召旧从事在城者语之曰:"某淮南盐铁,此必定矣。当时梦中判官,数多一半,此即并盐铁从事也。"数日果除到。后偶临江宴会,宾介皆在。公忽觉如已至者,思之,乃昔年梦。风景气候,无不皆同。时五月上旬也。(出《逸史》)
【译文】
王播少年时十分贫苦,住在扬州,没有人知道他。只有一个军官常来接济他,每次都吃得干干净净。当时,一位姓杜名亚的仆射来在淮南。端午节那天,举行盛大的赛龙舟表演,各州均征招参赛人员,两个县争胜负。各种颜色的棚子鲜艳夺目,照耀着江水,几十年都没这么热闹过。凡旅居扬州的外地人,无论是有才还是无德无能之辈都尽得其乐,只有王播无人理睬。他不由得一阵怅然,自责不已。同族的那位军官说:"我有棚子,家里人都在,你进去坐着看吧,这不胜过酒宴吗?"王播说声好,便进了棚子。当时正值夏天,太阳刚刚升起来。同族那位军官让人送来一榼酒,说,这酒很不错,刚叫人办来你快点喝吧。"王播心中烦闷,自斟自饮,把那一榼酒都快喝光了。太阳渐渐升高,酒劲也显得浓起来,使王播疲惫欲睡,当即就躺在枕头上。刚睡,他便梦见自己身在筵席上,坐在杜仆射的座位上,判官坐在下面,数目比杜亚的多一半。过了很久,王播惊醒了,也不敢告诉别人。后来他作了宰相,将兼任淮南盐铁使。可诏书好长时间也没有下来。他更加沉闷,便召集老部下对他们说:"我的淮南盐铁使是当定了。当时我梦见的判官,数目就多出一半。这就是说我要做盐铁从事。"几天之后,果然送来了诏书。后来,他在临江大摆筵席,客人们都在。王播忽然觉得这地方好像来过似的,一想,就是当年那个梦呵。风景气候等,没有跟梦中不一样的。当时正是五月上旬。
豆卢署
豆卢署,本名辅贞,少年旅于衢州。刺史郑式瞻厚苻之。谓曰:"子复姓,不宜二名,吾为子易之。"乃书署、著、助三字授之,曰:"吾恐子群从中有同者,子自择焉。"其夕,梦老父告之:闻使君与君易名,君当四举成名,四者甚佳。"又曰:"君后二十年牧兹郡。"又指一方地曰:"此处可建亭台。"既寤,因改名署。后已再下第,又二举,后复不第。又二举,乃成名。盖自改名后四举也。后二十年,果为衢州刺史,于所梦之地立征梦亭。(出《传载》)
【译文】
豆卢署这个人,本名辅贞,少年流落到衢州。衢州刺史郑式瞻对他很器重,处处照顾他。一日对他说:"你是复姓,不宜取两个字的名,我为你改改吧。"便写了"署、著、助"三个字给他,又说:"我怕与你们家族中的人取的名字相同,你自己选择吧。"当夜,豆卢署梦见老父亲告诉他说:"我听说刺史大人给你改了名字,这样一来你四次应考就可以中举,署字上面这个四字很好呵。"又说,"你二十年之后便可以管理此郡。"接着,他又指着一块地说,这地方可以建一个亭子。这时豆卢署醒了。由于他改了名字,一连三次应试均未考取,而第四次终于中举。二十年之后,他果然出任衢州刺史,在他所梦见的那块地上修了一座征梦亭。
韦词
元和六年,京兆韦词为宛陵廉使房武从事。秋七月,微雨,词于公署,因昼寝。忽梦一人投刺,视之了然。见题其字曰:"李故言。"俄于恍惚间,空中有人言:"明年及第状头。"是时元和初,有李顾言及第,意甚讶其事。为名中少有此故字者,焉得复有李故言哉?秋八月,果有取解举人具名投刺,一如梦中,但"故"为"固"耳,即今西帅李公也。词閟梦中之事不泄,乃曰:"足下明年必擢第,仍居众君之首。"是冬,兵部侍郎许孟容知举,果擢为榜首。初固言尝梦著宋景衣。元和十年已后,景甚著,时望籍甚,有拜大宪之耗。及景自司刑郎中知杂,出为泽州刺史,寻又物故。固言心疑其梦。长庆初。穆宗有事于圆丘,时固言居左拾遗。旧例:谏官从驾行礼者,太常各颁礼衣一袭。固言所服,因褰衣观其下,乃见书云:"左补阙宋景衣。"因言自说于班行。(出《续定命录》)
【译文】
唐代元和六年,京兆韦词在宛陵廉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