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六十八酷暴二(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选送入宫,一定要申诉于皇上,永远不会放过你的!"王旭十分惭愧惧怕,只好放了她。
京师三豹
唐监察御史李嵩、李全交、殿中王旭,京师号为三豹。嵩为赤黧豹,交为白额豹,旭为黑豹。皆狠虐不轨,鸩毒无仪,体性狂疏,精神惨刻。每讯囚,必铺棘卧,削竹签指,方梁压髁,碎瓦搘膝,遣作仙人献果、玉女登梯、犊子悬拘(拘原作驹,据明抄本改)、驴儿拔橛、凤凰晒翅、猕猴钻火、上麦索、下阑单。人不聊生,囚皆乞死。肆情锻炼,证是为非。任意指麾。传空为实。周公、孔子,请伏杀人;伯夷、叔齐,求其劫罪。讯劾干堑,水必有期;推鞠湿泥,尘非不入。来俊臣乞为弟子,索元礼求作门生。被追者皆相谓曰:"牵羊付虎,未有出期。缚鼠与猫,终无脱日。妻子永别。朋友长辞。"京人相要,作咒曰:"若违心负教,横遭三豹。"其毒害也如此。(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的监察御史李嵩、李全交和殿中侍御史王旭,被京城的人称为三豹。李嵩叫赤黧豹,李全交叫白额豹,王旭叫黑豹。他们都极暴虐而不守法度,极狠毒而无法无天。体性放荡不羁,心神歹毒刻薄。每次审讯囚犯,都要铺上荆棘让囚犯躺卧,或削竹签刺他的指甲缝,或用方型梁木压他的胯骨,或让他跪碎瓦片。或者命令他做仙人献果、玉女登梯、犊子悬拘、驴儿拔橛、凤凰晒翅等,直到垂下脑袋,身子精疲力尽。人无法活下去,囚徒们都求一死。他们肆意罗织罪名,颠倒是非,随意发令调遣材料,传来的材料没有事实的就去捏造。这样审讯,即使周公、孔子在世,也会服罪说杀了人,伯夷、叔齐也会求他说自己犯了抢劫罪的。即使审讯的是干壕,总有一天会有水的;审讯的是湿泥,也会有尘土飞进来的。他们这三个人,即使是最歹毒的来俊臣也会乞求做他们的弟子,最残忍的索元礼也会请求收他作门徒的。凡是被审讯的都相互说道:"这是牵着羊送给了老虎,不会有出去的日子;是绑了老鼠送给猫,永远不会有逃脱的那一天了。妻儿永别,朋友长辞了。"京城里的人在相互立约时,作咒语都说:"如果我要违背自己的良心辜负了你的教诲,就会突然遭遇三豹!"他们竟是这样的恶毒厉害。
张孝嵩
京兆人高丽家贫,于御史台替勋官递送文牒。其时令史作伪帖,付高丽追人,拟吓钱。事败,令史逃亡,追讨不获。御史张孝嵩捉高丽拷,膝骨落地,两脚俱挛,抑遣代令史承伪。准法断死讫。大理卿状上。故事,准名例律,笃疾不合加刑。孝嵩勃然作色曰:"脚挛何废造伪?"命两人(两人二字原作乃,据明抄本改)舁上市斩之。(出《朝野佥载》)
【译文】
京都人高丽家里很穷。在御史台为勋官们传送文书。当时有个令史伪制一个假帖子,让高丽拿去送人,打算用它去恐吓诈骗钱财。事情败露后,令史逃走,去追捕而没有捉到,御史张孝嵩便把高丽捉来拷打,直打得膝骨落在地上,两尺脚都痉挛抽缩在一起,还要叫他代替令史承担伪造之罪。判他死刑的状文批复下来之后,大理卿上了一份状文,意思是按照过去的典章制度,准则律条。残废人是不该加刑的。张孝嵩勃然大怒道:"脚痉挛难道能停止他去假骗吗?"于是命令两个人把他抬到街市上斩首。
王弘义
王弘义,衡水人也,告变授游击将家。天授中,拜御史,与俊臣罗告衣冠。俊臣败,义亦流于岭南。妄称敕追,时胡无礼以御史使岭南,次于襄邓,会而按之,弘义词穷,乃谓曰:"与公气类。"元礼曰:"足下昔任御史,礼任洛阳尉;礼今任御史,公乃流囚。复何气类。"乃榜杀之。弘义每暑月系囚,必于小房中,积蒿而施毡褥,遭之者,期须气将绝矣,苟自诬或他引,则易于别房。俊臣常行移牒,州县慑惧,自矜曰:"我之文牒,有如狼毒冶葛也。"弘义尝于乡里求旁舍瓜,瓜主吝之。义乃状言。瓜园中有白兔。县吏会人捕逐,期须苗尽矣。内史李照德曰:"昔闻苍鹰狱吏,今见白兔御史。"(出《御史台记》)
【译文】
王弘义,衡水人,是因为揭发了别人要反叛而被授予游击将军的。武后称帝的天授年间,被任命为御史,与来俊臣一起专干诬告士大夫的勾当,来俊臣的事情败露被处死,王弘义也被流放到岭南。后来他胡说皇帝下令要追他回京,当时御史胡元礼被派遣到岭南,暂住于襄邓,找到他查问这件事,王弘义无话可讲,便对他说:"别忘了,我跟你可是一样的人啊。"胡元礼道:"你当年任御史,我任洛阳县尉;而我今天任御史,你却是个被流放的囚犯,这怎么能说是一样的人呢?"于是将他用鞭子打死。王弘义每年酷暑季节拘留囚犯时,都是把人关在一个小房子里,里面堆上蒿子并铺上毡褥,关进去的人,很快就被熏呛得喘不上气来,于是便会随意地诬陷自己或乱咬别人,然后再给他换到别的房间去。来俊臣常给人发放文书,州县官员十分害怕。他常自我夸耀说:"我的文书,就像狼毒、野蒿(均为巨毒药草)一样!"王弘义曾在乡村向临舍的人要瓜,瓜主对他很吝啬,王弘义便绘声绘色地说,瓜园里有白兔,县衙役便立即集合人去追捕,霎时间瓜秧被扫荡一空。内史李昭德说:"过去常听说有苍鹰狱卒,今日却看到了白兔御史!"
谢祐
周黔府都督谢祐凶险忍毒。则天朝,徙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