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六十四无赖二(3/4)
赌;不吉利则不赌。或者显示出去哪个方向赌博吉利,不去那个方向赌博,其他方向的人纵然来拉他也不去。索取人家的钱材,就像征讨债物一样一扫而光。有时候竟一年年地忘了自己的家而不回来,多是在花街柳巷鬼混。他的妻子十分气怒,多次找上来羞辱他,驱赶他一起回去,这样的事经常发生。有一回,他又游荡于东川,一年多没有回去,忽然有一天,他正聚集赌徒,携带着陪酒的妓女在一处幽会,晚上正坐在一起欢乐之时,他的妻子又带着一两个女仆从家偷偷地找上来。她先藏在邻居家,等到晚上他们聚在一起饮酒作乐时,她便手持木棒在暗处监视,韩伸一点儿没觉察到,还在踏着拍节唱《池水清》,歌声不断,突然脑后挨了一棒,打落了他的头巾,又扑灭了灯火。韩伸立即钻到饭桌下边,有个与他坐在一起的人,在黑暗中遭到一顿揍,吃尽了苦头。随后她又让两个女仆牵着那个人的发髻行走,走一步打一棒子,并骂道:"你这汉子,到处鬼混,就是不回家!"不多时,把他牵到灯下一照,才知道是那个同席的人,她的丈夫还仍然藏在饭桌下呢。蜀人对此事大为欢笑,当时人们都把韩伸叫做"池水清"。
李令
渚宫有李令者,自宰延安。本狡猾之徒也,强为篇章而干谒。时有归评事,任江陵鹾院,常怀恤士之心。李令既识归君,累求救贷,而悉皆允诺。又曰:"某寻亲湖外,辄假舍而安家族。"归君亦慜诺之。李且乘舟而去,不二旬,其妻遣仆使告丐糇粮,归亦拯其乏绝。李忽寄书于鹾院,情况款密,是异寻常。书中有赠家室等诗一首,意欲组织归君。归君悔恨而不能自明,与武陵渠江之务,以糊其口焉。举士沈擢每述于同院从宾,用兹戒慎也。李令寄其妻诗曰:"有人教我向衡阳,一度思归一断肠。为报艳妻兼少女,与吾觅取朗州场。"(出《云溪友议》)
【译文】
渚宫有个叫李令的人,是从延安开始出任小官吏的。他是个很狡猾的人,勉强写了几篇文章便到处求见拜方。当时有个姓归的评事,任职于江陵鹾院,常怀有一种爱惜救济读书人的心意。李令结识了归君,便一次又一次地向他请求救济或借钱,归评事全都应许。有一次李令对他说:"我要到外地去寻访亲戚,一旦找到就借房安置家眷。"归君也答应了他。李令坐船走了,不到二十天,李令的妻子便让仆人来求要干粮,归君仍旧对她的贫困给予了救济。有一天李令忽然寄到鹾院一封信,情谊恳切,到了异乎寻常的程度。而书中还有赠给家室的一首诗,暗示要罗织罪名陷害归君。归君十分悔恨而又讲不清楚,只好到武陵渠江去做事,以便能糊口维持生活。举人沈擢常常对鹾院的人们讲起这件事,以此来告诫大家交人要千万谨慎。李令寄给他妻子的诗是这样写的:"有人教我向衡阳,一度思归一断肠。为报艳妻兼少女,与吾觅取朗州场。"
孟弘微
唐孟弘微郎中诞妄不拘。宣宗朝,因次对曰:"陛下何以不知有臣,不以文字召用?"上怒曰:"卿何人斯,朕耳冷,不知有卿?"翌日,上谓宰臣曰:"此人噪妄,欲求翰林学士,大容易哉!"(哉字原空缺,据许本补)于是宰臣归中书,贬其官,示小惩也。又尝忿狷,挤其弟落井,外议喧然。乃致书告亲友曰:"悬身井半,风言沸腾。尺水丈波,古今常事。"与郑讽邻居,讽为南海从事,因墙颓,侵入墙界五六丈。知宅者有状,请退其所侵。判其状曰:"海隅从事,少有生还。地势尖斜,打墙夹入。"平生操履,率皆如此,不遭摈弃,幸矣哉。(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朝的郎中孟弘微,是个荒诞虚妄、无拘无束的人。宣宗朝时,有一回他回答皇帝问话说:"陛下为什么不知道我?为什么不看重我的文才而重用?"皇帝怒道:"你是什么人?我耳朵沉,不知道有你这么个人!"第二天,皇帝对宰相说:"此人鼓噪虚妄,想当翰林学士,想得太容易了!"于是宰相们把此事交由中书省处理,贬了他的官,示以小小的惩罚。又有一回,由于愤怒,把他的弟弟推到井里,外面的议论声很大,他便写信告诉亲友们说:"他不过只是身子悬在了井的半空,外面的传言就沸沸扬扬了。本来只有一尺深的水,硬要掀起一丈高的浪,这是古今常有的事。"他与郑讽是邻居,郑讽是南海的从事官。由于围墙倒塌,他便乘机多占人家院地五六丈,管理房子的人给他写了文书,请他退回所占之地,他在文书上写的回答词是:"在天崖海角当从事官的,很少有活着回来的。是因为地势斜歪,砌墙的时候不得不从他的院地砌过去。"平生的操行,就是这样。没有被抛弃,也就算万幸了。"
僧鸾
僧鸾有逸才而无拘检,早岁称乡衔,谒薛能于嘉州。能以其颠率,难为举子,乃佴出家,自于百尺丈像前披剃,不肯师于常僧也。后入京,为文章供俸,赐紫。柳玭甚爱其才,租庸张睿,亦曾加敬,盛言其可大用。由是反初,号鲜于凤,修刺谒柳,柳鄙之不接。又谒张,张也拒之。于是失望,而为李铤江西判官,后为西班小将军,竟于黄州遇害。(出《北梦琐言》)
【译文】
僧鸾具有超人的才智,而行为却无拘无束,过去名叫乡衔,去嘉州拜见薛能,薛能认为他太颠狂,不能当举子去应试,随后他便出家当了和尚。他自己在一个百尺高的石佛像前为僧,不
李令
渚宫有李令者,自宰延安。本狡猾之徒也,强为篇章而干谒。时有归评事,任江陵鹾院,常怀恤士之心。李令既识归君,累求救贷,而悉皆允诺。又曰:"某寻亲湖外,辄假舍而安家族。"归君亦慜诺之。李且乘舟而去,不二旬,其妻遣仆使告丐糇粮,归亦拯其乏绝。李忽寄书于鹾院,情况款密,是异寻常。书中有赠家室等诗一首,意欲组织归君。归君悔恨而不能自明,与武陵渠江之务,以糊其口焉。举士沈擢每述于同院从宾,用兹戒慎也。李令寄其妻诗曰:"有人教我向衡阳,一度思归一断肠。为报艳妻兼少女,与吾觅取朗州场。"(出《云溪友议》)
【译文】
渚宫有个叫李令的人,是从延安开始出任小官吏的。他是个很狡猾的人,勉强写了几篇文章便到处求见拜方。当时有个姓归的评事,任职于江陵鹾院,常怀有一种爱惜救济读书人的心意。李令结识了归君,便一次又一次地向他请求救济或借钱,归评事全都应许。有一次李令对他说:"我要到外地去寻访亲戚,一旦找到就借房安置家眷。"归君也答应了他。李令坐船走了,不到二十天,李令的妻子便让仆人来求要干粮,归君仍旧对她的贫困给予了救济。有一天李令忽然寄到鹾院一封信,情谊恳切,到了异乎寻常的程度。而书中还有赠给家室的一首诗,暗示要罗织罪名陷害归君。归君十分悔恨而又讲不清楚,只好到武陵渠江去做事,以便能糊口维持生活。举人沈擢常常对鹾院的人们讲起这件事,以此来告诫大家交人要千万谨慎。李令寄给他妻子的诗是这样写的:"有人教我向衡阳,一度思归一断肠。为报艳妻兼少女,与吾觅取朗州场。"
孟弘微
唐孟弘微郎中诞妄不拘。宣宗朝,因次对曰:"陛下何以不知有臣,不以文字召用?"上怒曰:"卿何人斯,朕耳冷,不知有卿?"翌日,上谓宰臣曰:"此人噪妄,欲求翰林学士,大容易哉!"(哉字原空缺,据许本补)于是宰臣归中书,贬其官,示小惩也。又尝忿狷,挤其弟落井,外议喧然。乃致书告亲友曰:"悬身井半,风言沸腾。尺水丈波,古今常事。"与郑讽邻居,讽为南海从事,因墙颓,侵入墙界五六丈。知宅者有状,请退其所侵。判其状曰:"海隅从事,少有生还。地势尖斜,打墙夹入。"平生操履,率皆如此,不遭摈弃,幸矣哉。(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朝的郎中孟弘微,是个荒诞虚妄、无拘无束的人。宣宗朝时,有一回他回答皇帝问话说:"陛下为什么不知道我?为什么不看重我的文才而重用?"皇帝怒道:"你是什么人?我耳朵沉,不知道有你这么个人!"第二天,皇帝对宰相说:"此人鼓噪虚妄,想当翰林学士,想得太容易了!"于是宰相们把此事交由中书省处理,贬了他的官,示以小小的惩罚。又有一回,由于愤怒,把他的弟弟推到井里,外面的议论声很大,他便写信告诉亲友们说:"他不过只是身子悬在了井的半空,外面的传言就沸沸扬扬了。本来只有一尺深的水,硬要掀起一丈高的浪,这是古今常有的事。"他与郑讽是邻居,郑讽是南海的从事官。由于围墙倒塌,他便乘机多占人家院地五六丈,管理房子的人给他写了文书,请他退回所占之地,他在文书上写的回答词是:"在天崖海角当从事官的,很少有活着回来的。是因为地势斜歪,砌墙的时候不得不从他的院地砌过去。"平生的操行,就是这样。没有被抛弃,也就算万幸了。"
僧鸾
僧鸾有逸才而无拘检,早岁称乡衔,谒薛能于嘉州。能以其颠率,难为举子,乃佴出家,自于百尺丈像前披剃,不肯师于常僧也。后入京,为文章供俸,赐紫。柳玭甚爱其才,租庸张睿,亦曾加敬,盛言其可大用。由是反初,号鲜于凤,修刺谒柳,柳鄙之不接。又谒张,张也拒之。于是失望,而为李铤江西判官,后为西班小将军,竟于黄州遇害。(出《北梦琐言》)
【译文】
僧鸾具有超人的才智,而行为却无拘无束,过去名叫乡衔,去嘉州拜见薛能,薛能认为他太颠狂,不能当举子去应试,随后他便出家当了和尚。他自己在一个百尺高的石佛像前为僧,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