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六十二嗤鄙五(5/6)
都很叹息。
不识镜
有民妻不识镜。夫市之而归。妻取照之,惊告其母曰:"某郎又索一妇归也。"其母也照曰:"又领亲家母来也。"(出《笑林》)
【译文】
有个人的妻了不认得镜子。丈夫买了一个拿回来,妻子拿过来一照,吃惊地告诉她的母亲说:"我丈夫又取回来一个媳妇!"她母亲也去照了照,说道:"还把亲家母也领来了!"
啮鼻
甲与乙斗争,甲啮下乙鼻,官吏欲断之,甲称乙自啮落,吏曰:"夫人鼻高耳口低,岂能就啮之乎?"甲曰:"他踏床子就啮之。"(出《笑林》)
【译文】
甲与乙打架,甲咬下了乙的鼻子,有个官吏正想要给他们断案,甲却说是乙自己把鼻子咬掉的。官说:"人的鼻子在高处,而嘴在低处,怎么能够咬到它呢?"甲说:"他是登上床去咬的。"
助丧礼
有人吊丧,并欲赍物助之,问人:"可与何等物?"答曰:"钱布帛。任君所有尔。"因赍大豆一斛,置孝子前,谓曰:"无可有,以大豆一斛相助。"孝子哭孤穷奈何,曰:"造豉(豉原作鼓,据黄本改)。"孝子又哭孤穷,曰:"适得便穷,更送一石。"(出《笑林》)
【译文】
有个人要去吊丧,并想要送些礼物帮助他们,向别人打听可以送些什么东西。别人告诉他:"钱、布或绸缎,不管任何东西只要你有都可。"于是送去一斛大豆,放在孝子面前。他对孝子说:"没有可以拿的,送一斛大豆帮帮你吧。"孝子哭述说我这么孤单穷困可怎么办。那人说:"你可以做豆豉。"可孝子还哭又孤单又穷困,那人道:"是相当穷困。"又送来一石大豆。
外学归
甲父母在,出学三年而归,舅氏问其学何得,并序别父久。乃答曰:"渭阳之思,过于秦康。"既而父数之:"尔学奚益?"答曰:"少失过庭之训,故学无益。"(出《笑林》)
【译文】
某人的父母都在世,去外地学习了三年回来,舅舅问他这三年学习有什么收获,并说一说久别父亲有何感受。他回答道:"对舅舅的思念,超过秦康(秦康公的舅舅重耳逃亡在外,后来穆公召他回来时,太子秦康公送他至渭阳并写诗叙别。后人以渭阳表示舅甥)。"接着父亲一一列举了他的不是,并问道:"你学了半天有什么用呢?"他回答说:"小时候得不到父教,所以学业没有长进。"
行吊
伧人欲相共吊丧,各不知仪,一人言粗习,谓同伴曰:"汝随我举止。"既至丧所,旧习者在前,伏席上,余者一一相髡于背。而为首者,以足触詈曰:"痴物!"诸人亦为仪当尔,各以足相踏曰:"痴物!"最后者近孝子,亦踏孝子而曰:"疾物!"(出《笑林》)
【译文】
几个粗人要一起去吊丧,可是谁也不懂得吊丧的礼节,其中有一个平时说话很粗俗的人对同伴们说:"你们都随着我做就行了。"到了办丧事的人家后,那个人走在最前面,他先趴在席子上,其余的人也随着他依次趴在后面,那个人用脚登了后边的人一下骂道:"蠢物!"大家都以为礼节就该是这样,每个人都登了一脚后边的人道:"蠢物!"最后边的人紧挨着孝子,也登孝子一脚说:"蠢物!"
痴婿
有痴婿,妇翁死,妇教以行吊礼。于路值水,乃脱袜而渡,惟(惟字原空缺,据黄本补)遗一袜。又睹林中鸠鸣云:"喒締咕。"而私诵之,都忘吊礼。及至,乃以有袜一足立,而缩其跣者,但云:"喒締咕。"孝子皆笑。又曰:"莫笑莫笑,如拾得袜,即还我。"(出《笑林》)
【译文】
有一个傻女婿,岳父去世,媳妇在家时已教给他怎样行吊孝礼。路上遇河,就脱袜子蹚过去,可是不慎丢了一只。他又看到林子里的鸠鸟在"喒締咕"地叫,就默默地背诵鸟的叫声,而把吊孝的礼节全忘光了。到了灵堂,他便用穿着袜子的那只脚站地,把光着的那只脚抬起来,只是说:"喒締咕!"孝子们也都笑了,可他还说道:"别笑别笑,如果拾到袜子,就快点儿还给我。"
鲁人执杆
鲁有执长杆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出笑林)
【译文】
山东有这么一个人要拿长木杆进城门,一开始是竖着拿,怎么也进不去,后来又横着拿,也是进不去,他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了。一会儿过来一个老头对他说:"我倒不是圣人,但是见的事可多了。你为什么不把它用锯从中间截断再进啊?"于是那人就依照老人说的把木杆截断了。
齐人学瑟 齐人就赵人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齐人怪之,有从赵来者,问其意,方知向人之愚。(出《笑林》)
【译文】
一个齐(今山东)人跟一个赵(今河北南部)人学弹琴。他为了记好先前学弹琴的调子,就把调节音调的钮柱用胶粘死而回来。可是回来后三年弹不成一个曲子,齐人十分奇怪。有从赵地来的人,他就去问这是怎么回事。那人一看才知道跟前这个人是何等愚笨。
市马
洛中有大僚,世籍膏梁。不分牝牡。偶市一马,都莫知其妍媸。为驵侩所(所字原空缺,据黄本补)欺曰:"此马不唯驯良,齿及二十余岁。,合直两马之资。况行不动尘,可谓驯良之甚也。"遂多金以市之。侩既倍获利。临去又曰:"此马兼有榅桲牙出也。"于是大喜。诘旦乘出,如鹅鸭
不识镜
有民妻不识镜。夫市之而归。妻取照之,惊告其母曰:"某郎又索一妇归也。"其母也照曰:"又领亲家母来也。"(出《笑林》)
【译文】
有个人的妻了不认得镜子。丈夫买了一个拿回来,妻子拿过来一照,吃惊地告诉她的母亲说:"我丈夫又取回来一个媳妇!"她母亲也去照了照,说道:"还把亲家母也领来了!"
啮鼻
甲与乙斗争,甲啮下乙鼻,官吏欲断之,甲称乙自啮落,吏曰:"夫人鼻高耳口低,岂能就啮之乎?"甲曰:"他踏床子就啮之。"(出《笑林》)
【译文】
甲与乙打架,甲咬下了乙的鼻子,有个官吏正想要给他们断案,甲却说是乙自己把鼻子咬掉的。官说:"人的鼻子在高处,而嘴在低处,怎么能够咬到它呢?"甲说:"他是登上床去咬的。"
助丧礼
有人吊丧,并欲赍物助之,问人:"可与何等物?"答曰:"钱布帛。任君所有尔。"因赍大豆一斛,置孝子前,谓曰:"无可有,以大豆一斛相助。"孝子哭孤穷奈何,曰:"造豉(豉原作鼓,据黄本改)。"孝子又哭孤穷,曰:"适得便穷,更送一石。"(出《笑林》)
【译文】
有个人要去吊丧,并想要送些礼物帮助他们,向别人打听可以送些什么东西。别人告诉他:"钱、布或绸缎,不管任何东西只要你有都可。"于是送去一斛大豆,放在孝子面前。他对孝子说:"没有可以拿的,送一斛大豆帮帮你吧。"孝子哭述说我这么孤单穷困可怎么办。那人说:"你可以做豆豉。"可孝子还哭又孤单又穷困,那人道:"是相当穷困。"又送来一石大豆。
外学归
甲父母在,出学三年而归,舅氏问其学何得,并序别父久。乃答曰:"渭阳之思,过于秦康。"既而父数之:"尔学奚益?"答曰:"少失过庭之训,故学无益。"(出《笑林》)
【译文】
某人的父母都在世,去外地学习了三年回来,舅舅问他这三年学习有什么收获,并说一说久别父亲有何感受。他回答道:"对舅舅的思念,超过秦康(秦康公的舅舅重耳逃亡在外,后来穆公召他回来时,太子秦康公送他至渭阳并写诗叙别。后人以渭阳表示舅甥)。"接着父亲一一列举了他的不是,并问道:"你学了半天有什么用呢?"他回答说:"小时候得不到父教,所以学业没有长进。"
行吊
伧人欲相共吊丧,各不知仪,一人言粗习,谓同伴曰:"汝随我举止。"既至丧所,旧习者在前,伏席上,余者一一相髡于背。而为首者,以足触詈曰:"痴物!"诸人亦为仪当尔,各以足相踏曰:"痴物!"最后者近孝子,亦踏孝子而曰:"疾物!"(出《笑林》)
【译文】
几个粗人要一起去吊丧,可是谁也不懂得吊丧的礼节,其中有一个平时说话很粗俗的人对同伴们说:"你们都随着我做就行了。"到了办丧事的人家后,那个人走在最前面,他先趴在席子上,其余的人也随着他依次趴在后面,那个人用脚登了后边的人一下骂道:"蠢物!"大家都以为礼节就该是这样,每个人都登了一脚后边的人道:"蠢物!"最后边的人紧挨着孝子,也登孝子一脚说:"蠢物!"
痴婿
有痴婿,妇翁死,妇教以行吊礼。于路值水,乃脱袜而渡,惟(惟字原空缺,据黄本补)遗一袜。又睹林中鸠鸣云:"喒締咕。"而私诵之,都忘吊礼。及至,乃以有袜一足立,而缩其跣者,但云:"喒締咕。"孝子皆笑。又曰:"莫笑莫笑,如拾得袜,即还我。"(出《笑林》)
【译文】
有一个傻女婿,岳父去世,媳妇在家时已教给他怎样行吊孝礼。路上遇河,就脱袜子蹚过去,可是不慎丢了一只。他又看到林子里的鸠鸟在"喒締咕"地叫,就默默地背诵鸟的叫声,而把吊孝的礼节全忘光了。到了灵堂,他便用穿着袜子的那只脚站地,把光着的那只脚抬起来,只是说:"喒締咕!"孝子们也都笑了,可他还说道:"别笑别笑,如果拾到袜子,就快点儿还给我。"
鲁人执杆
鲁有执长杆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出笑林)
【译文】
山东有这么一个人要拿长木杆进城门,一开始是竖着拿,怎么也进不去,后来又横着拿,也是进不去,他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了。一会儿过来一个老头对他说:"我倒不是圣人,但是见的事可多了。你为什么不把它用锯从中间截断再进啊?"于是那人就依照老人说的把木杆截断了。
齐人学瑟 齐人就赵人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齐人怪之,有从赵来者,问其意,方知向人之愚。(出《笑林》)
【译文】
一个齐(今山东)人跟一个赵(今河北南部)人学弹琴。他为了记好先前学弹琴的调子,就把调节音调的钮柱用胶粘死而回来。可是回来后三年弹不成一个曲子,齐人十分奇怪。有从赵地来的人,他就去问这是怎么回事。那人一看才知道跟前这个人是何等愚笨。
市马
洛中有大僚,世籍膏梁。不分牝牡。偶市一马,都莫知其妍媸。为驵侩所(所字原空缺,据黄本补)欺曰:"此马不唯驯良,齿及二十余岁。,合直两马之资。况行不动尘,可谓驯良之甚也。"遂多金以市之。侩既倍获利。临去又曰:"此马兼有榅桲牙出也。"于是大喜。诘旦乘出,如鹅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