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三十八诡诈(4/8)
人说:"我有一个仇家,此仇已结十年了。今夜我将他杀死了,报了这段怨仇。"边说边高兴得不能自已,指着行囊接着说:"这里面装的就是这位仇人的首级啊!"又问张祜:"这儿有酒店吗?请张大侠打些酒,我们一块儿喝一杯好吗?"喝完酒,来人说:"离这儿三四里地有一位义士,我想报答他对我的大恩。如果今晚上能报答了我的这位恩人,那么,我平生恩、仇两件大事就都算处理完了。听说张大侠非常讲义气,能不能借我十万缗钱?我用完之后马上还给你。我的这两件夙愿都完成后,今后张大侠就是让我赴汤蹈火,我决没有什么顾及的了。"张祜听来人这样说,大喜过望,一点也不吝惜自己的资财。马上将家中的一切值钱的物品都拿出来摆放在烛光下,将其中中等品级以上的书、画真迹,计算好相当于十万缗的价值,给了这位来客。来人高兴地赞扬说:"真是位痛快人啊!我平生再没有什么遗憾的事情啦!"于是将行囊连同里面的人头留下,便离开了张祜家,约定好报完恩后马上返回来。待到这位来人离开张家后,到了约定回来的时间却没有回来。张祜一直等到外面报夜的敲完五鼓了,还是一点踪影也没有。张祜考虑到一旦行囊中的人头让人发现了,会连累自己的。况且这位深夜来客又不按约回来,实在没有什么好办法啦,只好让家中的仆人将行囊打开看看,原来里面装的是一只猪头。从此,张祜的豪侠精神立时没有啦。
大安寺
唐懿宗用文理天下,海内晏清。多变服私游寺观。民间有奸猾者,闻大安国寺,有江淮进奏官寄吴绫千匹在院。于是暗集其群,就内选一人肖上之状者,衣上私行之服,多以龙脑诸香薰裛,引二三小仆,潜入寄绫之院。其时有丐者一二人至,假服者遗之而去。逡巡,诸色丐求之人,接迹而至,给之不暇。假服者谓院僧曰:"院中有何物,可借之。"僧未诺间,小仆掷眼向僧。僧惊骇曰:"柜内有人寄绫千匹,唯命是听。"于是启柜,罄而给之。小仆谓僧曰:"来日早,于朝门相见,可奉引入内,所酧不轻。"假服者遂跨卫而去。僧自是经日访于内门,杳无所见,方知群丐并是奸人之党焉。(出《玉堂闲话》)
【译文】
唐懿宗用文治理国家,注重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因此海内清平,国泰民安。懿宗多次改穿便装扮作普通人,游览寺院、道观。一次,有一伙狡猾奸诈的人,听说大安国寺院中,寄放着江淮进奏官进献给朝廷的吴绫一千匹。他们暗中串联谋划,挑选出一个长相很象懿宗皇帝的人,穿上皇上私游时穿的衣服扮成皇上,并用龙脑等多种香料熏染衣服,带着二三个小仆人来到大安国寺寄放吴绫的院落中。当时有一二个乞丐来到院中,假扮皇上的这个贼人分给他们一些钱后打付他们离开这里。过了一会儿,各种各样的乞丐接连不断地来到院中向假扮皇上的人行乞讨。这个假扮的贼人施舍不过来,对寺院的僧人说:"寺院里有什么东西,暂借我用用。"僧人没有立即答应,假扮的小仆人向僧人递眼色,暗示是皇上微服私访。僧人无比惊惶恐惧,连连说:"寺院柜里有他人寄放的吴绫一千匹,听候吩咐。"于是,假扮的皇上命令打开柜子,将一千匹绫都施舍给了那些乞丐。假扮的小仆人对僧人说:"明天早晨,在朝门相见。我奉皇上之命引导你进入宫内,不会少还给你的。"说完,服侍假皇帝骑上驴背,扬长而去。第二天从早到晚,大安国寺的僧人都在宫门边等候寻找,连个人影都没等着。这才知道昨日在寺院借绫的皇上和那些乞讨的乞丐,都是奸人贼党假扮的啊!
王使君
王凝侍郎案察长沙日,有新授柳州刺使王某者,不知何许人,将赴所任。抵于湘川。谒凝。凝召预宴于宾佐。王(明抄本"凝召宴于宾佐王"作"王君请司宾吏上")启凝云:"某是侍郎诸从(明抄本"从"作"院")子侄,合受拜。"凝遽问云:"既是吾族,小名何也。"答曰:"名通郎。"凝乃谓左右曰:"促召郎君来。"逡巡,其子至。凝诘曰:"家籍中有通郎者乎?"其子沉思少顷,乃曰:"有之,合是兄矣。"凝始命邀王君,则受以从侄之礼。因从容问云:"前任何官?"答曰:"昨罢职北海盐院,旋有此授。"凝闻之,不悦。既退,凝复召其子谓曰:"适来王君,资历颇杂,的非吾之枝叶也。"遽征属籍,寻其派,乃有通郎,已于某年某日物化矣。凝睹之怒。翌日,厅内备馔招之。王君望凝,欲屈膝。忽被二壮士挟而扶之,鞠躬不得。凝前语曰:"使君非吾宗也。昨日误受君之拜,今谨奉还。"遂拜之如其数讫。二壮士退,乃命坐与餐。复谓之曰:"当今清平之代,此后不可更乱入人家也。"在庭吏卒悉笑。王君惭赧,饮食为之不下。斯须,踟躇而出。(出《南楚新闻》)
【译文】
侍郎王凝在长沙查处期间,有位新近授任的柳州刺史王某人,不知道他是哪地方的人,在赴任途中经过长沙时,请求拜见王凝。王凝得知后,先请他跟僚属们一块饮酒。席间,这位王刺史对王凝说:"我本是侍郎你的几个堂侄中的一位,今天应该受小侄一拜。"王凝立刻问他:"既然是我族上的人,请问你小名叫什么?"王某人回答说:"侄子小名通郎。"王凝对手下人说:"快召唤我的儿子来。"不一会儿,王凝的儿子被召来了。王凝问儿子:
大安寺
唐懿宗用文理天下,海内晏清。多变服私游寺观。民间有奸猾者,闻大安国寺,有江淮进奏官寄吴绫千匹在院。于是暗集其群,就内选一人肖上之状者,衣上私行之服,多以龙脑诸香薰裛,引二三小仆,潜入寄绫之院。其时有丐者一二人至,假服者遗之而去。逡巡,诸色丐求之人,接迹而至,给之不暇。假服者谓院僧曰:"院中有何物,可借之。"僧未诺间,小仆掷眼向僧。僧惊骇曰:"柜内有人寄绫千匹,唯命是听。"于是启柜,罄而给之。小仆谓僧曰:"来日早,于朝门相见,可奉引入内,所酧不轻。"假服者遂跨卫而去。僧自是经日访于内门,杳无所见,方知群丐并是奸人之党焉。(出《玉堂闲话》)
【译文】
唐懿宗用文治理国家,注重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因此海内清平,国泰民安。懿宗多次改穿便装扮作普通人,游览寺院、道观。一次,有一伙狡猾奸诈的人,听说大安国寺院中,寄放着江淮进奏官进献给朝廷的吴绫一千匹。他们暗中串联谋划,挑选出一个长相很象懿宗皇帝的人,穿上皇上私游时穿的衣服扮成皇上,并用龙脑等多种香料熏染衣服,带着二三个小仆人来到大安国寺寄放吴绫的院落中。当时有一二个乞丐来到院中,假扮皇上的这个贼人分给他们一些钱后打付他们离开这里。过了一会儿,各种各样的乞丐接连不断地来到院中向假扮皇上的人行乞讨。这个假扮的贼人施舍不过来,对寺院的僧人说:"寺院里有什么东西,暂借我用用。"僧人没有立即答应,假扮的小仆人向僧人递眼色,暗示是皇上微服私访。僧人无比惊惶恐惧,连连说:"寺院柜里有他人寄放的吴绫一千匹,听候吩咐。"于是,假扮的皇上命令打开柜子,将一千匹绫都施舍给了那些乞丐。假扮的小仆人对僧人说:"明天早晨,在朝门相见。我奉皇上之命引导你进入宫内,不会少还给你的。"说完,服侍假皇帝骑上驴背,扬长而去。第二天从早到晚,大安国寺的僧人都在宫门边等候寻找,连个人影都没等着。这才知道昨日在寺院借绫的皇上和那些乞讨的乞丐,都是奸人贼党假扮的啊!
王使君
王凝侍郎案察长沙日,有新授柳州刺使王某者,不知何许人,将赴所任。抵于湘川。谒凝。凝召预宴于宾佐。王(明抄本"凝召宴于宾佐王"作"王君请司宾吏上")启凝云:"某是侍郎诸从(明抄本"从"作"院")子侄,合受拜。"凝遽问云:"既是吾族,小名何也。"答曰:"名通郎。"凝乃谓左右曰:"促召郎君来。"逡巡,其子至。凝诘曰:"家籍中有通郎者乎?"其子沉思少顷,乃曰:"有之,合是兄矣。"凝始命邀王君,则受以从侄之礼。因从容问云:"前任何官?"答曰:"昨罢职北海盐院,旋有此授。"凝闻之,不悦。既退,凝复召其子谓曰:"适来王君,资历颇杂,的非吾之枝叶也。"遽征属籍,寻其派,乃有通郎,已于某年某日物化矣。凝睹之怒。翌日,厅内备馔招之。王君望凝,欲屈膝。忽被二壮士挟而扶之,鞠躬不得。凝前语曰:"使君非吾宗也。昨日误受君之拜,今谨奉还。"遂拜之如其数讫。二壮士退,乃命坐与餐。复谓之曰:"当今清平之代,此后不可更乱入人家也。"在庭吏卒悉笑。王君惭赧,饮食为之不下。斯须,踟躇而出。(出《南楚新闻》)
【译文】
侍郎王凝在长沙查处期间,有位新近授任的柳州刺史王某人,不知道他是哪地方的人,在赴任途中经过长沙时,请求拜见王凝。王凝得知后,先请他跟僚属们一块饮酒。席间,这位王刺史对王凝说:"我本是侍郎你的几个堂侄中的一位,今天应该受小侄一拜。"王凝立刻问他:"既然是我族上的人,请问你小名叫什么?"王某人回答说:"侄子小名通郎。"王凝对手下人说:"快召唤我的儿子来。"不一会儿,王凝的儿子被召来了。王凝问儿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