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三十二器玩四(1/5)
卷第二百三十二器玩四
符载破山剑扬州贡郑云逵张存百合花浙右渔人元祯李德裕 甘露僧令狐绹裴岳苟讽红沫铁头虔州刺史(以上五条原缺)周邯真阳观陴湖渔者文谷
符载
唐符载文学武艺双绝,常畜一剑,神光照夜为昼。客游至淮浙,遇巨商舟艦,遭蛟作梗,不克前进。掷剑一挥,血洒如雨,舟舸安流而逝。后遇寒食,于人家裹柜粽,粗如桶,食刀不可用,以此剑断之讫。其剑无光,若顽铁,无所用矣。古人云:"千钩之弩,不为鼷鼠发机。"其此剑之谓乎。(出《芝田录》)
【译文】
唐朝人符载文武双全,曾经有一把宝剑,会发光,将夜间照成白昼。一次,符载出游到淮浙一带,遇到一只大商人的货船遭到水中巨蛟的拦阻,不能继续航行。他拔出这把宝剑向巨蛟刺去,血水象下雨一样从巨蛟身上喷洒出来。于是,这只商船安然无恙地驶走了。后来,有一年寒食节,符载暂时借宿的这家用秬黍包裹粽子,有桶那么粗,用菜刀切割不了。符载用他随身带着的这把宝剑去割。切完后,宝剑再也不发光了,变成了一块顽铁,没什么大用了。古人说:"有千钧之力的箭弩,不能用它去射鼷这样的小鼠。"这话完全适合符载的这把宝剑啊。
破山剑
近世有士人耕地得剑,磨洗诣市。有胡人求买,初还一千,累上至百贯,士人不可。胡随至其家,爱玩不舍,遂至百万。已克明日持直取剑。会夜佳月,士人与其妻持剑共视。笑云:"此亦何堪,至是贵价。"庭中有捣帛石,以剑指之,石即中断。及明,胡载钱至。取剑视之,叹曰:"剑光已尽,何得如此。"不复买。士人诘之,胡曰:"此是破山剑,唯可一用。吾欲持之以破宝山,今光芒顿尽,疑有所触。"士人夫妻悔恨,向胡说其事,胡以十千买之而去。(出《广异记》)
【译文】
近年有个男人在耕地时拣到一把剑,磨洗之后,拿到集市上去卖。有位北方的外族人要买这把剑。最初出一千文钱,后来涨到一百贯,这个男人还是不卖。买者跟随卖剑的男人到家中,最后出一百万贯买这把剑。双方说定了,明天这位外族人拿钱来取剑。这天夜晚,月色很好。男人跟他妻子在院中月光下,一块儿观看这把剑,笑着说:"这把剑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值得那个胡佬出那么高的价钱?"他家庭院中有一块捣衣石,说话间,这个男人随意用剑向这块捣衣石一指,捣衣石立时断为两截。夫妻俩也没有在意。第二天,买剑的胡人载着钱来到男人家,拿起宝剑一看,惊讶地说:"剑光已经没有了,你们是怎么弄的?"于是,不买这把剑了。得剑的男人责问他为什么不买了?这位胡人说:"这是把破山剑,只可用一次,我想用这把剑刺破宝山。现在,剑的光芒已经消失了。我怀疑你们用它触指什么东西了。"夫妻俩听了后异常悔恨,将昨天晚上用剑指断捣衣石的事情告诉了这位胡人。胡人最后用十千钱买走了这把剑。
扬州贡
扬州旧贡江心镜,五月五日,扬子江所铸也。或言无百炼者,六七十炼则止。易破难成,往往有鸣者。(出《国史补》)
【译文】
扬州旧日向朝廷进贡的江心镜,是在五月五日这天,在扬子江上铸造的。有人说铸镜时没有铸一百次,也有六七十次。这面镜子非常容易铸不好,有破损,极难铸成。铸成后,它常常自己发生鸣声。
郑云逵
唐郑云逵少时得一剑,鳞铁星錍,有时而吼。常庄居,横膝玩之。忽有一人从庭树窣然而下,紫衣朱帻,被发露剑而立。黑气周身,状如重雾。郑素有胆气,佯若不见。其人因言:"我上界人,知公有异剑,愿借一观。"郑谓曰:"此凡铁耳。君居上界,岂藉此乎?"其人求之不已。郑伺更良久,疾斫之,不中。刜坠黑气著地,数日方散。(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朝人郑云逵小时候得到一柄剑,剑鞘上布有鳞片,剑很薄,象星星一样泛着亮光,而且时常自己发出鸣叫声。一次,郑云逵在家盘腿坐着把玩这把剑。忽然,从院里树上跳下一个人,身穿紫色衣服,戴朱红色的头巾,头发披散着,手中持剑站在那儿。他周身围有一团黑气,象一团浓雾。郑云逵素来胆气过人,假装没看见,继续把玩怀中宝剑。紫衣人说:"我是上界人,得知你有一柄奇异的宝剑,希望能借我看看。"郑云逵说:"这是一块凡铁啊。你既然住在天上,难道还顾念这么一块凡铁吗?"紫衣人一再请求郑云逵借他看看。郑云逵盯视他好长时间,突然挥剑疾砍过去,没有砍中。只削下来一团黑气落在地上,好几天后才散去。
张存
唐段成式,其友人温介云:大历中,高邮百姓张存以踏藕为业。尝于陂中见旱藕稍大如臂,遂尽力掘之,深二丈,大至合抱。以不可穷,乃断之。中得一剑长二尺,色青无刃,存不之宝。邑人有知者,以十束薪获焉。其藕无丝。(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朝人段成式,他有个朋友叫温介,曾讲过这样一件事:唐代宗大历年间,高邮有个叫张存的平民,以踏藕为业。一次,他在池塘中发现一只旱藕,藕稍象胳臂那么粗。他用尽全力挖掘,掘到两丈深时,这只旱藕已有双手合抱那么粗,可是还没有挖到根。没办法,张存用刀将旱藕砍断,在藕中得到一柄剑,长二尺,呈青色,没有剑刃。张存不想保存这把剑,城里有个人得知这事后,用十捆柴薪将这柄剑买了
符载破山剑扬州贡郑云逵张存百合花浙右渔人元祯李德裕 甘露僧令狐绹裴岳苟讽红沫铁头虔州刺史(以上五条原缺)周邯真阳观陴湖渔者文谷
符载
唐符载文学武艺双绝,常畜一剑,神光照夜为昼。客游至淮浙,遇巨商舟艦,遭蛟作梗,不克前进。掷剑一挥,血洒如雨,舟舸安流而逝。后遇寒食,于人家裹柜粽,粗如桶,食刀不可用,以此剑断之讫。其剑无光,若顽铁,无所用矣。古人云:"千钩之弩,不为鼷鼠发机。"其此剑之谓乎。(出《芝田录》)
【译文】
唐朝人符载文武双全,曾经有一把宝剑,会发光,将夜间照成白昼。一次,符载出游到淮浙一带,遇到一只大商人的货船遭到水中巨蛟的拦阻,不能继续航行。他拔出这把宝剑向巨蛟刺去,血水象下雨一样从巨蛟身上喷洒出来。于是,这只商船安然无恙地驶走了。后来,有一年寒食节,符载暂时借宿的这家用秬黍包裹粽子,有桶那么粗,用菜刀切割不了。符载用他随身带着的这把宝剑去割。切完后,宝剑再也不发光了,变成了一块顽铁,没什么大用了。古人说:"有千钧之力的箭弩,不能用它去射鼷这样的小鼠。"这话完全适合符载的这把宝剑啊。
破山剑
近世有士人耕地得剑,磨洗诣市。有胡人求买,初还一千,累上至百贯,士人不可。胡随至其家,爱玩不舍,遂至百万。已克明日持直取剑。会夜佳月,士人与其妻持剑共视。笑云:"此亦何堪,至是贵价。"庭中有捣帛石,以剑指之,石即中断。及明,胡载钱至。取剑视之,叹曰:"剑光已尽,何得如此。"不复买。士人诘之,胡曰:"此是破山剑,唯可一用。吾欲持之以破宝山,今光芒顿尽,疑有所触。"士人夫妻悔恨,向胡说其事,胡以十千买之而去。(出《广异记》)
【译文】
近年有个男人在耕地时拣到一把剑,磨洗之后,拿到集市上去卖。有位北方的外族人要买这把剑。最初出一千文钱,后来涨到一百贯,这个男人还是不卖。买者跟随卖剑的男人到家中,最后出一百万贯买这把剑。双方说定了,明天这位外族人拿钱来取剑。这天夜晚,月色很好。男人跟他妻子在院中月光下,一块儿观看这把剑,笑着说:"这把剑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值得那个胡佬出那么高的价钱?"他家庭院中有一块捣衣石,说话间,这个男人随意用剑向这块捣衣石一指,捣衣石立时断为两截。夫妻俩也没有在意。第二天,买剑的胡人载着钱来到男人家,拿起宝剑一看,惊讶地说:"剑光已经没有了,你们是怎么弄的?"于是,不买这把剑了。得剑的男人责问他为什么不买了?这位胡人说:"这是把破山剑,只可用一次,我想用这把剑刺破宝山。现在,剑的光芒已经消失了。我怀疑你们用它触指什么东西了。"夫妻俩听了后异常悔恨,将昨天晚上用剑指断捣衣石的事情告诉了这位胡人。胡人最后用十千钱买走了这把剑。
扬州贡
扬州旧贡江心镜,五月五日,扬子江所铸也。或言无百炼者,六七十炼则止。易破难成,往往有鸣者。(出《国史补》)
【译文】
扬州旧日向朝廷进贡的江心镜,是在五月五日这天,在扬子江上铸造的。有人说铸镜时没有铸一百次,也有六七十次。这面镜子非常容易铸不好,有破损,极难铸成。铸成后,它常常自己发生鸣声。
郑云逵
唐郑云逵少时得一剑,鳞铁星錍,有时而吼。常庄居,横膝玩之。忽有一人从庭树窣然而下,紫衣朱帻,被发露剑而立。黑气周身,状如重雾。郑素有胆气,佯若不见。其人因言:"我上界人,知公有异剑,愿借一观。"郑谓曰:"此凡铁耳。君居上界,岂藉此乎?"其人求之不已。郑伺更良久,疾斫之,不中。刜坠黑气著地,数日方散。(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朝人郑云逵小时候得到一柄剑,剑鞘上布有鳞片,剑很薄,象星星一样泛着亮光,而且时常自己发出鸣叫声。一次,郑云逵在家盘腿坐着把玩这把剑。忽然,从院里树上跳下一个人,身穿紫色衣服,戴朱红色的头巾,头发披散着,手中持剑站在那儿。他周身围有一团黑气,象一团浓雾。郑云逵素来胆气过人,假装没看见,继续把玩怀中宝剑。紫衣人说:"我是上界人,得知你有一柄奇异的宝剑,希望能借我看看。"郑云逵说:"这是一块凡铁啊。你既然住在天上,难道还顾念这么一块凡铁吗?"紫衣人一再请求郑云逵借他看看。郑云逵盯视他好长时间,突然挥剑疾砍过去,没有砍中。只削下来一团黑气落在地上,好几天后才散去。
张存
唐段成式,其友人温介云:大历中,高邮百姓张存以踏藕为业。尝于陂中见旱藕稍大如臂,遂尽力掘之,深二丈,大至合抱。以不可穷,乃断之。中得一剑长二尺,色青无刃,存不之宝。邑人有知者,以十束薪获焉。其藕无丝。(出《酉阳杂俎》)
【译文】
唐朝人段成式,他有个朋友叫温介,曾讲过这样一件事:唐代宗大历年间,高邮有个叫张存的平民,以踏藕为业。一次,他在池塘中发现一只旱藕,藕稍象胳臂那么粗。他用尽全力挖掘,掘到两丈深时,这只旱藕已有双手合抱那么粗,可是还没有挖到根。没办法,张存用刀将旱藕砍断,在藕中得到一柄剑,长二尺,呈青色,没有剑刃。张存不想保存这把剑,城里有个人得知这事后,用十捆柴薪将这柄剑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