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四乐二(5/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二十年来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旧人唯有何戡在,更请殷勤唱渭城。"(出《卢氏杂说》)
【译文】
人们喜爱歌曲,由来已久。唐宪宗元和年间,梨园中称得上国家级歌星的就有米嘉荣、何戡等人,近来又出了个陈不嫌。陈不嫌的儿子陈意奴,一二十年来从来没听说过他能演唱所谓的"正歌",却以能演唱流行歌曲而称盛一时。第一个演唱流行歌曲的歌手是李可久。到了唐懿宗时代,连堂堂的一国之主的懿宗也喜欢流行歌曲。象《哭赵十》、《别赵十》这两支流行歌曲,皇帝佬官就非常爱听。礼部尚书刘禹锡在一首《与歌者米嘉荣》的诗中,曾记述了当时歌坛的一些事情。诗是这样的:三朝供奉米嘉荣,能变新声作旧声。于今后辈轻前辈,好染髭须事后生。刘禹锡自他被贬谪发配的州郡重返京师后,又写过一首吟著名歌星何戡的词。大意是这样的:二十年来别帝京,重闻天乐不胜情。旧人唯有何戡在,更请殷勤唱渭城。

昭华管
秦咸阳宫有玉笛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隐相次,息亦不见,名曰昭华之管。(出《西京杂记》)
【译文】
秦咸阳宫有玉笛,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奏时就可以看到车、马、山川、树木隐约相接出现,不吹了就消失了。这支玉笛叫昭华管。
唐玄宗
玄宗尝坐朝时,以手指上下按其腹。朝退,高力士进曰:"陛下向来数以手指按其腹,岂非圣体小不安耶?"玄宗曰:"非也。吾昨夜梦游月宫,诸仙娱余以上清之乐。流亮清越,殆非人所闻也。酣醉久之,合奏清乐。以送吾归。其曲凄楚动人,杳杳在耳。吾向以玉笛寻,尽得矣。坐朝之际,虑或遗忘,故怀玉笛,时以上下寻之。非不安也。"力士再拜贺曰:"非常之事也,愿陛下为臣一奏之。"上试奏,其音寥寥然,不可名也。力士又奏拜,且请其名。上笑曰:"此曲名《紫云回》。"载于乐章,今太常刻石在焉。(出《开天传信记》)
【译文】
唐玄宗一次坐朝,用手上下按自己的肚腹。退朝后,高力士进前问玄宗说:"刚才陛下多次用手指按腹部,是圣体不太舒服么?"玄宗说:"非也。我昨夜梦游月宫,诸位仙女为我演奏上清之乐,流亮清越,在人间是完全听不到的啊!使我久久地沉醉在这仙声妙乐之中。后来,仙女们又演奏清乐为我送别,这支仙曲凄楚清丽、哀宛动人。我醒来后还感觉到余音杳杳,如在耳边。我马上吹奏玉笛来寻找记录它,都让我记录下来了。刚才坐朝,我怕有所遗忘,因此怀里揣着玉笛,不时地上下寻找它的音律,不是身体不适啊。"高力士再次拜贺玄宗,说:"这可是千载难遇的事情啊,愿陛下为老奴吹笛一遍可以吗?"玄宗试着吹奏一遍,其声飘渺旷远,绝非凡响,不可名状啊!高力士再次拜贺玄宗皇帝,并请皇帝给这支仙曲起个名字。玄宗笑着说:"就暂叫它《紫云回》吧。"后来主管乐事的太常卿将这支仙曲收入唐乐大典中,现在还有当年太常府的刻石为证。
汉中王瑀
汉中王瑀为太卿。早起朝,闻永兴里人吹笛,问是太常乐人否。曰:"然。"已后因阅乐而唤之,问曰:"何得某日卧吹笛耶。"(出《传记》)
【译文】
汉中王李瑀任太卿时,一天早起上朝,听到永兴里有人吹笛,问:"是太常府的乐工在吹笛子吧?"答:"是的。"后来,他因查阅乐曲召唤来太常府的乐工,问:"在某天,你们怎么能够躺着吹笛呢!"

李舟好事尝得村舍烟竹,截为笛,坚如铁石。以遗李謩。謩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与同舟人吹,寥亮逸发。俄有客于岸,呼舟请载。既至,请笛而吹,甚为精妙,山石可裂。謩平生未尝见。及入破,呼吸盘擗,应指粉碎。客散,不知所之。舟人著记,疑其蛟龙也。謩尝秋夜吹笛于瓜州,楫载甚隘。初发调,群动皆息;及数奏,微风飒然立至。有顷,舟入贾客,有怨叹悲泣之声。(出《国史补》)
又 謩,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有故,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宴,以观其妙。时州客举进士者十人,皆有资业,乃醵二千文同会镜湖,欲邀李生湖上吹之,想其风韵,尤敬人神。以费多人少,遂相约各召一客。会中有一人,以日晚方记得,不遑他请。其邻居有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人事不知,茅屋数间,尝呼为独孤丈。至是遂以应命。到会所,澄波万顷,景物皆奇。李生拂笛,渐移舟于湖心。时轻云朦胧,微风拂流,波澜陡起。李生捧笛,其声始发之后,昏噎齐开,水木森然,仿佛如有神鬼之来。坐客皆更赞咏之,以为钧天之乐不如也。独孤生乃无一言,会者皆怒。李生为轻己,意甚忿之。良久,又静思作一曲,更加妙绝,无不赏骇。独孤生又无言。邻居召至者甚惭悔,白於众曰:"独孤村落幽处,城郭稀至。音乐之类,率所不通。"会客同诮责之,独孤生不答,但微笑而已。李生曰:"公如是,是轻薄为?(明抄本为作技)复是好手?"独孤生乃徐曰:"公安知仆不会也?"坐客皆为李生改容谢之。独孤曰:"公试吹《凉州》。"至曲终,独孤生曰:"公亦甚能妙,然声调杂夷乐,得无有龟兹之侣乎?"李生大骇,起拜曰:"丈人神绝,某亦不自知,本师实龟兹之人也。"又曰:"第十三叠误入水调,足下知之乎?"李生曰:"某顽蒙,实不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