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四乐二(2/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译文】
韦皋镇守西川,向皇上进奉乐曲,连同跳舞的人乐谱一同进奉。到京后,在官邸处披阅,教坊中有几个人悄悄偷看,因此才被最先进奉皇上。
于頔
于司空頔因韦太尉奉圣乐,亦撰《顺圣乐》以进。每宴,必使奏之。其曲将半,行缀皆伏,而一人舞于中央。幕客韦绶笑曰:"何用穷兵独舞。"虽诙谐,亦各有为也。頔又令女妓为侑舞,雄健壮妙,号《孙武顺圣乐》。(出《国史补》)
【译文】
司空于頔因为太尉韦皋奉献圣乐,也撰写了《顺圣乐》进献。每有酒宴,都让人演奏《顺圣乐》。乐曲演奏到一半时,群舞的队列都匍伏在地,只有一人舞在中央。幕僚宾客韦绶笑着说:"为什么用穷兵独舞(谐音"黩武")呢!"虽然看是笑谈,其实是各有所指。于頔又让女舞妓作八人行舞。舞姿雄健丽妙,号称是《孙武顺圣乐》。
文宗
文宗善吹小管。时法师文溆为入内大德,一日得罪流之。弟子入内,收拾院中籍入家具辈,犹作法师讲声。上采其声为曲子,号《文溆子》。(出《卢氏杂说》)
【译文】
唐文宗善吹小管。当时文溆法师进宫为最高的法师。一天获罪文宗,罪当流放。文溆法师的弟子进宫收拾他的物品。边收拾东西边模仿文溆法师讲道的声音,被文宗无意中听到,用这声音为旋律,即兴谱写出一支曲子,名叫《文溆子》。
沈阿翘
文宗时,有宫人沈阿翘为上舞《河满子》。声词风态,率皆宛畅。曲罢,上赐金臂环,即问其从来,阿翘曰:"妾本吴元济之妓。元济败,因以声得为宫娥。"遂自进白玉方响,云:"本吴元济所有也。"光明洁泠,可照十数步。言其槌即犀也,凡物有声,乃响其中焉。架则云檀香也,而文彩若云霞之状,芬馥著人,则弥月不散。制度精妙,故非中国所有。上因令阿翘奏《凉州曲》,音韻清越,听者无不怆然。上谓之曰:"天上乐。"仍选内人,与阿翘为弟子。(出《杜阳杂编》)
【译文】
文宗时,宫人沈阿翘为皇上跳《河满子》舞,不论是歌声、歌词,还是舞姿神态,都宛扬畅丽。舞曲终,文宗赏赐给沈阿翘金臂环一只,问她:"从什么地方进到宫里来的?"沈阿翘回答说:"我原来是吴元济的乐妓。吴元济兵败后,我因为会歌会舞才得以进宫啊。"并且将白玉方响献给文宗皇上。说:"这白玉方响本是吴元济的。"白玉方响光洁明亮,可照十步内外。沈阿翘说击打这方响的槌,是用犀角做成的,不论遇到什么物件发出响声,都能在它这里得到回声。支架是用檀香木制成的,上面的文彩灿若云霞。它散发出来的香气扑人脸面,可弥漫月余不散。这方响的作工精妙非凡,因为它不是中国制造的。于是让阿翘当场演奏一阙《凉州曲》,声音清越,听的人无不神色凄凉。文宗赞叹地说:"真是天上仙乐啊!"于是挑选宫女中能歌舞的人让沈阿翘收为弟子,跟她学习歌舞。
懿宗
懿宗一日召乐工,上方奏乐为《道调弄》,上遂拍之。故乐工依其节,奏曲子,名《道调子》。十宅诸王,多解音声。倡优杂戏皆有之,以备上幸其院,迎驾作乐。禁中呼为"音声郎君"。(出《卢氏杂说》)
【译文】
唐懿宗一次召见乐工。乐工方始为懿宗演奏《道调弄》,于是懿宗用手打着拍子,因此乐工就随着懿宗拍节演奏曲子,命名曲子为《道调子》。十家护卫都通晓声律。宫中的倡优杂戏人等都备好,以备皇帝亲临他们这里时演奏。为此,皇宫里的人,私下都叫懿宗"音声郎君"。
王令言
隋炀帝幸江都时,乐工王令言子自内归。令言问其子:"今日所进曲子何?"曰:"安公子。"令言命其子奏之,曰:"汝不须随驾去,此曲子无宫声,上必不回。"果如其言。(出《卢氏杂说》)
【译文】
隋炀帝巡游江都时,乐工王令言的儿子自宫内回家来。王令言问他的儿子:"今日进献给皇上的是什么曲子!"儿子说:"是《安公子》。"王令言让他儿子演奏一遍,听完后,说:"你不要随驾去江都了。这支曲子没有宫声,皇上一定不会回来了。"后来真如王令言说的那样,隋炀帝在江都被刺杀身死。
宁王献
西凉州俗好音乐,制新曲曰《凉州》。开元中,列上献之,上召诸王于便殿同观焉。曲终,(终原作江,据明抄本改)诸王拜贺,蹈舞称善,独宁王不拜。上顾问之,宁王进曰:"此曲虽佳。臣有所闻焉。夫音也,始之于宫,散之于商,成之于角徵羽,莫不根蒂而袭于宫商也。斯曲也,宫离而少,徵商乱而加暴。臣闻宫君也,商臣也。宫不胜则君势卑,商有余则臣事僭。卑则逼下,僭则犯上。发于忽微,形于音声;播之于咏歌,见之于人事。臣恐一日有播越之祸,悖逼之患,莫不兆于斯曲也。"上闻之默然。及安史乱作,华夏鼎沸,所以见宁王审音之妙也。(出《开天传信记》)
【译文】
西凉州素有喜好音乐的风俗,制作新曲叫《凉州》,开元年间,西凉府都督郭知远将这支曲子进献给玄宗皇帝。玄宗召集诸王在便殿一同观赏。曲终,诸王齐声祝贺,手舞足蹈,唯有宁王不祝贺。玄宗问他,宁王回答说:"这支曲子听起来是很美的,但是臣听人说,一支乐曲从宫音开始,在商音结束,中间由角、徵、羽诸音组成,没有不头、尾都相因宫、商的。这支乐曲,开头离开宫调而且中间也很少用宫,徵、商用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