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百文章三(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井屠,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合,万古传名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诗成,泣下数行。义宁元年,密僣据洛口,会群盗百万,筑坛称魏公。建元二年,密自巩洛,鼓行伐隋,兵败归唐,授光禄卿。(出《河洛记》)
【译文】
隋时,李密是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初时授他亲卫大都督,他不喜欢这个官职,便称病回家,大业九年时,他参与杨玄感起兵反隋,兵败之后,他逃入关内,流亡到平原,叛军将领郝孝德没有接待他。他经常挨饿,以至于削树皮充饥。到了睢阳,住在乡村,改名换姓叫刘知远。曾当了几个月的教书先生,很不得志。他曾写了一首五言诗:
金风飏秋节,玉露凋晚林。
此夕穷途士,郁陶伤寸心。
眺听良多感,慷慨独沾襟。
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
樊哙市井屠,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合,万古传名谥。
寄言诗上雄,虚生真可愧。
诗写成后,他落下了几行热泪。隋恭帝义宁元年,他占据洛口,聚众百万,自称魏公。建元二年时,李密又从巩洛出兵伐隋,兵败后归唐,授光禄卿。
高崇文
唐相高崇文本蓟门之骁将也,以讨刘辟功,授西川节度使。一旦大雪,诸从事吟赏有诗。崇文遽至饮席,笑曰:"诸君自为乐,殊不见顾鄙夫,鄙夫武人,亦有一咏雪诗。"乃口占曰:"崇文崇武不崇文,提戈出塞旧从军。有似胡儿射飞雁,白毛空里落纷纷。"诗多中的,皆谓北齐敖曹之比。太尉骈,即其孙也。(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朝宰相高崇文,是蓟门的一员勇敢的将军,因讨伐刘辟有功,授他西川节度使,一天,府中的从事们在一起赏雪吟诗,高崇文突然来到席间,笑着说:"你们在这里娱乐,也不告诉我,我虽是一介武夫,也有一首咏雪诗。"他口中念道:
崇文崇武不崇文,提戈出塞旧从军。
有似胡儿射飞雁,白毛空里落纷纷。
诗意中肯,大家把他比作北齐将高昂。太尉高骈,是他的孙子。
王智兴
唐侍中王智兴,初为徐州节度使,武略英特,有命世之誉。幕府既开,所辟皆是名士。一旦从事于使院会饮,与宾朋赋诗。顷之达于王。王乃召护军俱至。从事因屏去翰墨,但以杯盘迎接。良久问之曰:"适闻判官与诸贤作诗,何得见某而罢?"遽令却取笔砚,以彩笺数幅陈席上。众宾相与持疑。俟行觞举乐,复曰:"本来欲观制作,非以饮酒为意。"时小吏亦以笺翰置于王公之前,从事礼为揖让。王曰:"某韬钤发迹,未尝留心章句。今日陪奉英髦,不免亦陈愚恳。"于是引纸援毫,顷刻而就云:"三十年来老健儿,刚被郎官遣作诗。江南花柳从君咏,塞北烟尘我自知。"四座览之,惊叹无已。时文人张祜亦预此筵。监军谓元曰:"观兹盛事,岂得无言?"祜即席为诗以献云:"十年受命镇方隅,孝节忠规两有余。谁信将坛嘉政外,李陵章句右军书。"智兴览之笑曰:"褒饰之词,可谓过当矣。"左右或言曰:"书生之徒,务为谄侫。"智兴叱之曰:"有人道我恶,汝辈又肯否?张秀才海内名士,岂云易得。"天下人闻,且以为王智兴乐善矣。驻留数旬,临岐赠绢千匹。(出《剧谈录》)
【译文】
唐朝侍中(御史)王智兴,初为徐州节度使,文韬武略,很负盛名,在幕府初建时,他招纳了很多知名人士。一天,幕府中的从事们在使院中宴饮,和宾朋们赋诗。一会儿,王智兴知道了,王智兴便和护军一起来到宴会上。从事们见他来了,便撤去了笔墨,又摆上了酒菜迎接。呆了一会儿他才问道:"方才听说判官(副手)和你们作诗,怎么看我来了就停止了?"马上又叫人取来了笔砚,把一些彩笺放在桌上。众宾客正在疑惑,他和大家一起举杯喝酒,并说;"我本来是想看你们作诗的,并不是来为了喝酒。"小吏也把彩笺放到他面前,从事都让他作一首诗,王智兴说:"我是靠用兵打仗起家的,对诗词文章很少留心,今天和各位名士在一起,我就不怕献丑了。"于是展纸提笔,一会就写完一首:
三十年来老健儿,刚被郎官遣作诗。
江南花柳从君咏,塞北烟尘我自知。
四座宾客看到后,都很惊讶、赞叹。当时文人张祜也在座,监军对张祜说:"你看到了这种场面,能没有话说么?"张祜便即席献诗:
十年受命镇方隅,孝节忠规两有余。
谁信将坛嘉政外,李陵章句右军书。
王智兴看完笑着说:"你对我褒奖得有点过头了。"他左右有人说:"这些读书人,就会谄媚。"王智兴训斥了那些人说:"有人若是说我坏,你们又能怎么说?张秀才是国内知名人士,叫国内人听说了这事,还以为我智兴只愿听好话似的。"
他把张祜留住了好些日子,临走时,还赠送他一千匹绢。
高骈
唐高骈幼好为诗,雅有奇藻,属情赋咏,横绝常流,时秉笔者多不及之。故李氏之季,言勋臣有文者,骈其首焉。集遇乱多亡,今其存者盛传于时。其自赋《言怀诗》曰:"恨乏平戎策,惭登拜将坛。手持金钺重,身挂铁衣寒。主圣匡扶易,恩深报效难。三边犹未静,何敢便休官。《二女庙诗》云:"帝舜南巡去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当时珠泪垂多少,直到而今竹尚斑。又《咏雪》云:"六月花飘入户时,坐看修竹变琼枝。逡巡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又《听歌》诗:"公子邀欢月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