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八十二贡举五(4/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里,翁彦枢去拜访他。和尚问翁彦枢:"你对考试前途有什么想法?"翁彦枢说心里没底。和尚说:"你想中第几名?"翁彦枢以为和尚开他的玩笑,顺口答第八名就行。和尚又到裴家去,裴勋、裴质还在那里议论。和尚忽然把眼珠一瞪,说:"是你父亲做主考还是你们做主考?科考进士是国家的大事,朝廷委派侍郎(指裴垣)做主考,本意是让他革除以往的弊端,让贫苦的读书人有个奔头。当今科举,由你父亲主持,难道他是木偶吗?你们弟兄想选中的人都是些权贵的公子哥儿,连一个有才学的贫苦学子也没提过。我说的你们认可不?"板着手指从头数到尾,不差一个。把其中的曲曲折折,揭露无遗。裴勋、裴质很害怕。问和尚有什么要求,并且以钱财利诱。和尚说:"我老了,要钱财做什么用?我的同乡翁彦枢,一定要中的。"裴勋、裴质立即答应列在末等里。和尚说,非第八不可。裴勋、裴质不得已,只好答应。和尚说给我立个字据。翁彦枢考中,按和尚的要求,中了第八名。
刘虚白
刘虚白与裴垣早同砚席,垣主文,虚白犹是举子。试杂文日:帘前献一绝句云:"二十年前此夜中,一般灯烛一般风。不知岁月能多少,犹著麻衣侍至公。"孟棨年长于魏公,放榜日,棨出行曲谢,沆泣曰:"先辈吾师也。"沆泣,棨亦注。棨出入场籍三十年。长孙藉与张公旧交,公兄呼藉。公尝讽其改图。藉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出《摭言》)
【译文】
刘虚白跟裴垣同学。裴垣做了主考,刘虚白还是个考生。考试那天,刘虚白向裴垣献了一首诗,大意说,二十年前这样的夜晚,也是这样的灯烛,这样的风。能有几个二十年呢?我还在穿着麻布的衣服侍候你啊。孟棨比崔沆年长。放榜那天,孟棨向主考崔沆表示谢意。崔沆流泪,说:"你的父亲是我的老师。"两人都流泪。孟棨考了三十多年。长孙藉跟张公是好朋友,张公称藉为兄长。张公曾经劝过长孙藉做点别的。藉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话在这里借用,意思说早上考中,晚上死了也可。
封定卿
大中后,进士尤盛。封定卿、丁茂珪,举子与其交者,必先登第,而二公各二十举方成名。何进退之相悬也?先是李都、崔雍、孙瑝、郑嵎四君子,蒙其眄睐者因是进升。故曰:欲得命通,问瑝、嵎、都、雍。(出《北梦琐言》)
【译文】
大中后期,进士风很盛。举子们只要能跟封定卿、丁茂珪交往,就能得中进士。但是他们两个人却都是考了二十年才考中的。为什么他们这样慢而人家这样快呢?先前,李都、崔雍、孙瑝郑嵎被称四君子,他们看中和交往的,才有了中第和晋升的机会。所以有人说,要想运气好,四君子就是榜样。冯藻 唐冯藻,常侍宿之子,涓之叔父,世有科名。藻文彩不高,酷爱名第,已十五举。有相识道士谓曰:"某曾'入静'观之,此生无名第,但有官职也。"亦未之信。更应十举,已二十五举矣。姻亲劝令罢举,且谋官。藻曰:譬如一生无成,更誓五举。无成,遂三十举,方就仕宦。历卿监峡牧,终于骑省。(出《北梦琐言》)
【译文】
唐朝的冯藻是常侍冯宿的儿子,是冯涓的叔父。冯氏家族是一个出进士的学问家族。但是,冯藻的文彩不高,而且热中功名。考了十五次,不中。有一个相识的道士跟他说:"我曾'入静'替你看了。你一生都考不中,但能做官。"冯藻不肯相信。又考了十次,已经考了二十五年。亲家劝他作罢,谋个官职算了。冯藻说即使一生无成,我也再考五次。三十次再考不中才去谋官。做到峡州牧,死于散骑常侍任上。
赵琮
赵琮妻父为钟陵大将。琮以久随计不第,穷悴甚,妻族益相薄,虽妻父母不能不然也。一日,军中高会,州郡谓("谓"原作"请",据《玉泉子》改。)之春设者,大将家相率列棚以观之。其妻虽贫,不能无往。然所服故弊,众以帷隔绝之。设方酣,廉使忽驰吏呼将,将惊且惧。既至,廉使临轩,手持一书笑曰:"赵琮得非君子婿乎?"曰:"然。"乃告之:适报至,已及第矣。即授所持书,乃榜也。将遽以榜奔归,呼曰:赵郎及第矣!妻之族即撤去帷障,相与同席,竞以簪服而庆遗焉。(出《玉泉子》)
【译文】
赵琮的岳父是一位将军。赵琮久试不中,很穷困,妻族的人都瞧不起。岳父、岳母也是一样。一天,地方官犒劳军队(称为春设)。岳父家搭了棚子,一家人坐在棚上看。他的妻子虽然跟他受穷,也不能不去。但是,她的衣服很破,将军家的人嫌弃,就用布帘子把她隔开。宴会高潮,廉访使忽然差人传呼将军。将军又惊又惧,马上前往。廉访使在大厅里接见他,手里拿着一封信,笑问:"赵琮是你的女婿吗?"将军说是。廉访使说:"刚才来了关报(也称邸报),他中了进士。"就把信交给将军,那封信就是抄的榜文。将军拿着榜文就跑。跑回之后就喊:"赵琮中进士了!"妻族立即把布帘子撤掉,跟她同席,并且给她换了华丽的衣服,送她回去,表示庆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