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六十五廉俭(吝啬附)(5/7)
恭敬。当时天气刚刚转冷,嘉王派人将一只旧火炉送到学校给仲庭预取暖。仲庭预在炉子旁边坐下来休息,并用铁筷子拨弄炉子里的灰,从炉灰里发现了一双金子制成的火筷子。他立刻去求见嘉五,嘉王说:"贫穷的人来找我,必然有什么要求。"叫人告诉仲庭预说,正在为他制做新衣服。仲庭预辩白说:"我来不是这个意思。"嘉王历来想要成为神仙,多方寻求长生不老的方法,怀疑仲庭预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勉强接见了他。仲庭预将金筷子拿了出来,讲述了发现它的过程。嘉王说:"我们家里丢失这双金火筷子已经有十年了,你今天得到,还能送还,真有古人君子的风格!"随后,他赏给仲庭预十万文钱,一套衣服,三十石米麦。从这以后他对待仲庭预如贵宾,后来又推荐任命仲庭预为荣州录事参军。
吝啬
汉世老人
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出《笑林》)
【译文】
汉朝的时候有个老头,没有儿子。家里非常有钱,但是他非常俭朴吝啬,吃的穿的都很简单节省。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快到半夜才睡觉,细心经营自己的产业,积攒钱财从不满足,自己也舍不得花费。如果有人向他乞讨,他又推辞不了时,便到屋里取十文钱,然后往外走,边走边减少准备送人的钱的数目,等到走出门去,只剩下一半了。他心疼地闭着眼睛将钱交给乞丐。反复叮嘱说:"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至乞丐们仿效着都来向我要钱。"老头不久便死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没收,钱则上缴了国库。
沈峻
吴沈峻,字叔山,有名誉而性俭吝。张温使蜀,与峻别。峻入内良久,出语温曰:"向择一端布,欲以送卿,而无粗者。"温嘉其无隐。又尝经太湖岸上,使从者取盐水。已而恨多,敕令还减之。寻以自愧曰:"此吾天性也。"又说曰,姚彪与张温俱至武昌,遇吴兴沈珩。守风粮尽,遣人从彪贷盐一百斛。彪性峻直,得书不答。方与温谈论。良久,呼左右:"倒百斛盐著江中。"谓温曰:"明吾不惜,惜所与耳。"沈珩弟峻,有名誉而性俭吝。(出《笑林》)
【译文】
吴国的沈峻,字叫叔山。他有名誉地位,但很吝啬。张温出使蜀国。临行前向沈峻告别,沈峻走进里屋很久,出来后对张温说:"我想找一块布料送给你,但是没有找到一块质量差的粗布。"张温称赞他诚实不加隐瞒。还有一次沈峻经过太湖岸边,叫随行的人去取盐水。过一会儿他觉得多了,叫人逐渐减少。他惭愧地说:"这是我的天性啊!"还有人说,姚彪和张温都来到武昌,碰到了吴兴的沈珩,守风粮尽,派人向姚彪借一百斛,也就是一千斗盐。姚彪性格耿直,接到借盐的书信以后没有立即答复,继续与张温说话。过了好一会儿,才对左右的人说:"往江中倒一百斛盐。"然后又对张温说:"盐我并不可惜,可惜的是给他。"沈珩的弟弟沈峻有名声,只是太吝啬了。
李崇
后魏高阳王雍,性奢豪,嗜食味,厚自奉养,一食必以数百万钱为限,海陆珍羞,方丈于前。陈留候李崇谓人曰:"高阳一食,敌我千日。"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亦富倾天下僮仆千人,而性多俭吝,恶衣粗食,食常无肉,止有韭茹韭菹。崇家客李元祐语人云:"李令公一食十八种。"人问其故。元祐曰:"二韭十八。"闻者大笑。(出《洛阳伽蓝记》)
【译文】
后魏高阳王雍,性格大方豪爽。他非常喜好美食,生活奢侈,每一顿饭都要花费几万文钱,山珍海味摆满桌子。陈留侯李崇对别人说:"高阳王雍吃一顿饭所花的钱,够我一千天用的了。"李崇的官职是尚书令仪同三司,也富裕为天下少有,家里的书僮和仆人多达一千多人,但是他非常吝啬,吃的和穿的都很俭朴。他很少吃肉,平时只吃炒韭菜和腌韭菜。李崇家的食客李元祐对别人说:"李崇一顿饭要吃十八个菜。"人们问都有什么菜。李元祐回答说:"二韭十八。"听的人都大笑起来。
南阳人
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日,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瓶酒,数脔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责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贫。"及其死后,诸子争财,逐兄杀之。(出《颜氏家训》)
【译文】
南阳有一个人,生来就深藏广蓄,非常吝啬。冬至那一天,他的女婿来了,他只准备了一铜瓶酒,几片獐子肉。女婿恨他准备的食物太少,太简单,端起铜瓶一口就喝干了。他非常惊讶,不得已又倒了一瓶酒,如此这样添了好几次酒。他生气地责备女儿说:"你丈夫好喝酒,所以你们贫穷。"等到他死了以后,几个儿子争夺财产,将哥哥杀了。
夏侯处信
唐夏侯处信为荆州长史,有宾过之。处信命仆作食,仆附耳语曰:"溲几许面?"信曰:"两人二升即可矣。"仆入,久不出。宾以事告去,信遽呼仆。仆曰:"已溲讫。"信鸣指曰:"大异事(明抄本"异"作"费","事"下有"也"字)!"良久乃曰:"可总
吝啬
汉世老人
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矣。(出《笑林》)
【译文】
汉朝的时候有个老头,没有儿子。家里非常有钱,但是他非常俭朴吝啬,吃的穿的都很简单节省。他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快到半夜才睡觉,细心经营自己的产业,积攒钱财从不满足,自己也舍不得花费。如果有人向他乞讨,他又推辞不了时,便到屋里取十文钱,然后往外走,边走边减少准备送人的钱的数目,等到走出门去,只剩下一半了。他心疼地闭着眼睛将钱交给乞丐。反复叮嘱说:"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至乞丐们仿效着都来向我要钱。"老头不久便死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没收,钱则上缴了国库。
沈峻
吴沈峻,字叔山,有名誉而性俭吝。张温使蜀,与峻别。峻入内良久,出语温曰:"向择一端布,欲以送卿,而无粗者。"温嘉其无隐。又尝经太湖岸上,使从者取盐水。已而恨多,敕令还减之。寻以自愧曰:"此吾天性也。"又说曰,姚彪与张温俱至武昌,遇吴兴沈珩。守风粮尽,遣人从彪贷盐一百斛。彪性峻直,得书不答。方与温谈论。良久,呼左右:"倒百斛盐著江中。"谓温曰:"明吾不惜,惜所与耳。"沈珩弟峻,有名誉而性俭吝。(出《笑林》)
【译文】
吴国的沈峻,字叫叔山。他有名誉地位,但很吝啬。张温出使蜀国。临行前向沈峻告别,沈峻走进里屋很久,出来后对张温说:"我想找一块布料送给你,但是没有找到一块质量差的粗布。"张温称赞他诚实不加隐瞒。还有一次沈峻经过太湖岸边,叫随行的人去取盐水。过一会儿他觉得多了,叫人逐渐减少。他惭愧地说:"这是我的天性啊!"还有人说,姚彪和张温都来到武昌,碰到了吴兴的沈珩,守风粮尽,派人向姚彪借一百斛,也就是一千斗盐。姚彪性格耿直,接到借盐的书信以后没有立即答复,继续与张温说话。过了好一会儿,才对左右的人说:"往江中倒一百斛盐。"然后又对张温说:"盐我并不可惜,可惜的是给他。"沈珩的弟弟沈峻有名声,只是太吝啬了。
李崇
后魏高阳王雍,性奢豪,嗜食味,厚自奉养,一食必以数百万钱为限,海陆珍羞,方丈于前。陈留候李崇谓人曰:"高阳一食,敌我千日。"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亦富倾天下僮仆千人,而性多俭吝,恶衣粗食,食常无肉,止有韭茹韭菹。崇家客李元祐语人云:"李令公一食十八种。"人问其故。元祐曰:"二韭十八。"闻者大笑。(出《洛阳伽蓝记》)
【译文】
后魏高阳王雍,性格大方豪爽。他非常喜好美食,生活奢侈,每一顿饭都要花费几万文钱,山珍海味摆满桌子。陈留侯李崇对别人说:"高阳王雍吃一顿饭所花的钱,够我一千天用的了。"李崇的官职是尚书令仪同三司,也富裕为天下少有,家里的书僮和仆人多达一千多人,但是他非常吝啬,吃的和穿的都很俭朴。他很少吃肉,平时只吃炒韭菜和腌韭菜。李崇家的食客李元祐对别人说:"李崇一顿饭要吃十八个菜。"人们问都有什么菜。李元祐回答说:"二韭十八。"听的人都大笑起来。
南阳人
南阳有人,为生奥博,性殊俭吝。冬至日,女婿谒之,乃设一铜瓶酒,数脔獐肉。婿恨其单率,一举尽之。主人愕然,俯仰命益。如此者再。退而责其女曰:"某郎好酒,故汝常贫。"及其死后,诸子争财,逐兄杀之。(出《颜氏家训》)
【译文】
南阳有一个人,生来就深藏广蓄,非常吝啬。冬至那一天,他的女婿来了,他只准备了一铜瓶酒,几片獐子肉。女婿恨他准备的食物太少,太简单,端起铜瓶一口就喝干了。他非常惊讶,不得已又倒了一瓶酒,如此这样添了好几次酒。他生气地责备女儿说:"你丈夫好喝酒,所以你们贫穷。"等到他死了以后,几个儿子争夺财产,将哥哥杀了。
夏侯处信
唐夏侯处信为荆州长史,有宾过之。处信命仆作食,仆附耳语曰:"溲几许面?"信曰:"两人二升即可矣。"仆入,久不出。宾以事告去,信遽呼仆。仆曰:"已溲讫。"信鸣指曰:"大异事(明抄本"异"作"费","事"下有"也"字)!"良久乃曰:"可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