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三十一报应三十(杀生)(2/6)
吃了一小块,吃后就很恶心,呕吐一顿,就生病了。觉得喉咙里有东西,塞在喉咙里咽不下去,张开口让华本看。华本看见有一条蛇,张开嘴吐着舌信,华本吓得逃跑了,后来总算病好了。华本后来在家里抓到一条大蛇,粗约六七寸,长五六尺,打死后作了汤,说是用鱼肉做的,招呼麻姑来吃,麻姑觉得味道特别好,一再要求华本把蛇拿来看看,华本因为喝醉了,让家人捧着蛇皮蛇肉给麻姑看,麻姑一看,便吐血而死。
谢盛
晋安帝隆安中,曲阿民谢盛,乘船入湖采菱。见一蛟来向船,船回避。又从其后,盛便以叉杀之,惧而还家。至兴宁中,普天亢旱,盛与同族数人,步至湖中,见先叉杀在地,拾取之,云:“此是我叉。”人问其故,具以实对。行数步,乃得心痛,还家,一宿便死。(出《幽冥录》)
【译文】
晋安帝隆安年间,曲阿百姓谢盛,有一天坐船到湖里采菱角。看见一条蛟龙向船边游来,谢盛就划船躲开,但蛟龙又尾随在船后,谢盛便用鱼叉叉死了它。回到家里还很害怕。到了元兴年间,普天大旱,谢盛和同路的几个人步行走到湖中,只见当年叉死蛟龙的叉子还在地上,就拾起来说:“这是我的叉子。”别人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就把当年的事如实说了。没走几步,就觉得心痛,回到家里一宿就死了。
李婴
东晋义熙中,鄱阳李婴、李滔兄弟二人,善于用弩,尝射大塵,解其四足,悬著树间,以脏为炙。方欲共食,遥见山下有人,长三丈许,鼓步而来,手持大囊。既至,敛取塵头骼皮骨,并火上杂肉,悉内囊中,径负入山。婴兄弟须臾俱卒。(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东晋安帝义熙年间,鄱阳李婴、李滔兄弟二人,善使弩箭。曾射死一只驼鹿,砍下四条腿,悬挂在树上,然后烤着脏器,正要一块儿吃,看见山下走过来一个人,身长有三丈多,那人迈着大步,手里拿着一个大口袋,来到后就收拾起那只驼鹿的头、骨骼和皮,还有正在火上烤着的杂肉,一起装到那个大口袋里,径直背着下山去了。李婴兄弟俩不一会儿全死了。
许宪
晋义熙中,余杭县有仇王庙。高阳许宪为县令,宪男于庙侧放火猎,便秽祠前。忽有三白獐从屋走出,男引弓射,忽失所在。复以火围之,风吹火反,覆其面,欲去莫从,遂烧死。而宪以事免官。(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晋义熙年中,余杭县有座仇王庙。高阳人许宪任余杭县令。许宪的儿子在仇王庙旁边放火围猎,并在祠堂前大便。忽然有三只白獐从屋中跑出,许宪的儿子拉弓射它们,忽然看不见獐子的踪影,许宪的儿子又用火烧围猎,但火反向他扑面而来,他想要逃跑却不知向哪里跑,不一会儿就被烧死了。许宪后来也因为过错而被免职。
益州人
宋元嘉初,益州刺史遣三人入山伐樵。路迷,忽见一龟,大如车轮,四足各蹑一小龟而行,又有百余黄龟从其后,三人叩头,请示出路。龟乃伸颈,若有意焉。因共随逐,即得出路。一人无故取小龟,割以为臛,食之。须臾暴死,唯不啖者无恙。(出《异苑》)
【译文】
南朝宋国元嘉初年,益州刺史派三个人进山砍柴。这三个人在山里迷了路,忽然看见一只大龟,大得好象车轮,四只脚各踩一只小龟朝前走。还有一百多只小黄龟跟在它的后边。三人向大龟叩头请大龟指示出路。大龟伸了伸脖子,好象明白了他们的意思,三个人就跟着大龟走,终于找到了出山的道路。其中有一个人无缘无故抓了一只小龟,宰杀后做了龟汤吃了。不一会突然死了。只有没吃龟肉的人没有什么意外。
章安人
宋元嘉中,章安县人尝屠虎。至海口,见一蟹,匡大如笠,脚长三尺,取食甚美。其夜,梦一少妪语云:“汝噉我肉,我食汝心。”明日,其人为虎所食。(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南朝宋元嘉年间,章安县有个人曾杀过虎。到海口时,看见一只大螃蟹,象大草帽一样,蟹脚就有三尺多长。他把它抓来煮吃,味道美极了。当天晚上,这人就作了一个梦,梦一少妇对他说:“你吃了我的肉,我要吃你的心。”第二天,这个人就被老虎吃了。
元稚宗
宋元穆宗者,河东人也。元嘉十六年,随钟离太守阮愔在郡,愔使稚宗行至远村,郡吏葢苟、边定随焉。行至民家,恍惚如眠,便不复寤。民以为死,舁出门外,方营殡具,经夕能言。说初有一百许人,缚稚宗去,数十里至一佛图,僧众供养,不异于世。有一僧曰:“汝好猎,今应受报。”便取稚宗,皮剥脔截,具如治诸性兽之法。复纳于澡水,钩口出之,剖破解切,若为脍状。又镬煮炉灸,初悉糜烂,随以还复,痛恼苦毒,至三乃止。问欲活否,稚宗便叩头请命,道人令其蹲地,以水灌之,云:“一灌除罪五百。”稚宗苦求多灌,沙门曰:“唯三足矣。”见有蚁类数头,道人曰:“此虽微物,亦不可杀,无复论巨此者也,鱼肉自此可戒(“戒”原作“噉”。据明抄本改。)耳。斋会之日,悉著新衣,无新可浣也。”稚宗因问:“我行旅有三,而独婴苦,何也?”道人曰:“彼二人自知罪福,知而无犯。唯尔愚豪,不识缘报,故以相戒。”因而便苏,数日能起,由是遂断渔猎云。(出《祥异记》)
【译文】
南朝宋国的元稚宗,河东人。元嘉十六年,跟随钟离太守阮愔在郡中任职。阮愔派稚宗到
谢盛
晋安帝隆安中,曲阿民谢盛,乘船入湖采菱。见一蛟来向船,船回避。又从其后,盛便以叉杀之,惧而还家。至兴宁中,普天亢旱,盛与同族数人,步至湖中,见先叉杀在地,拾取之,云:“此是我叉。”人问其故,具以实对。行数步,乃得心痛,还家,一宿便死。(出《幽冥录》)
【译文】
晋安帝隆安年间,曲阿百姓谢盛,有一天坐船到湖里采菱角。看见一条蛟龙向船边游来,谢盛就划船躲开,但蛟龙又尾随在船后,谢盛便用鱼叉叉死了它。回到家里还很害怕。到了元兴年间,普天大旱,谢盛和同路的几个人步行走到湖中,只见当年叉死蛟龙的叉子还在地上,就拾起来说:“这是我的叉子。”别人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就把当年的事如实说了。没走几步,就觉得心痛,回到家里一宿就死了。
李婴
东晋义熙中,鄱阳李婴、李滔兄弟二人,善于用弩,尝射大塵,解其四足,悬著树间,以脏为炙。方欲共食,遥见山下有人,长三丈许,鼓步而来,手持大囊。既至,敛取塵头骼皮骨,并火上杂肉,悉内囊中,径负入山。婴兄弟须臾俱卒。(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东晋安帝义熙年间,鄱阳李婴、李滔兄弟二人,善使弩箭。曾射死一只驼鹿,砍下四条腿,悬挂在树上,然后烤着脏器,正要一块儿吃,看见山下走过来一个人,身长有三丈多,那人迈着大步,手里拿着一个大口袋,来到后就收拾起那只驼鹿的头、骨骼和皮,还有正在火上烤着的杂肉,一起装到那个大口袋里,径直背着下山去了。李婴兄弟俩不一会儿全死了。
许宪
晋义熙中,余杭县有仇王庙。高阳许宪为县令,宪男于庙侧放火猎,便秽祠前。忽有三白獐从屋走出,男引弓射,忽失所在。复以火围之,风吹火反,覆其面,欲去莫从,遂烧死。而宪以事免官。(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晋义熙年中,余杭县有座仇王庙。高阳人许宪任余杭县令。许宪的儿子在仇王庙旁边放火围猎,并在祠堂前大便。忽然有三只白獐从屋中跑出,许宪的儿子拉弓射它们,忽然看不见獐子的踪影,许宪的儿子又用火烧围猎,但火反向他扑面而来,他想要逃跑却不知向哪里跑,不一会儿就被烧死了。许宪后来也因为过错而被免职。
益州人
宋元嘉初,益州刺史遣三人入山伐樵。路迷,忽见一龟,大如车轮,四足各蹑一小龟而行,又有百余黄龟从其后,三人叩头,请示出路。龟乃伸颈,若有意焉。因共随逐,即得出路。一人无故取小龟,割以为臛,食之。须臾暴死,唯不啖者无恙。(出《异苑》)
【译文】
南朝宋国元嘉初年,益州刺史派三个人进山砍柴。这三个人在山里迷了路,忽然看见一只大龟,大得好象车轮,四只脚各踩一只小龟朝前走。还有一百多只小黄龟跟在它的后边。三人向大龟叩头请大龟指示出路。大龟伸了伸脖子,好象明白了他们的意思,三个人就跟着大龟走,终于找到了出山的道路。其中有一个人无缘无故抓了一只小龟,宰杀后做了龟汤吃了。不一会突然死了。只有没吃龟肉的人没有什么意外。
章安人
宋元嘉中,章安县人尝屠虎。至海口,见一蟹,匡大如笠,脚长三尺,取食甚美。其夜,梦一少妪语云:“汝噉我肉,我食汝心。”明日,其人为虎所食。(出《广古今五行记》)
【译文】
南朝宋元嘉年间,章安县有个人曾杀过虎。到海口时,看见一只大螃蟹,象大草帽一样,蟹脚就有三尺多长。他把它抓来煮吃,味道美极了。当天晚上,这人就作了一个梦,梦一少妇对他说:“你吃了我的肉,我要吃你的心。”第二天,这个人就被老虎吃了。
元稚宗
宋元穆宗者,河东人也。元嘉十六年,随钟离太守阮愔在郡,愔使稚宗行至远村,郡吏葢苟、边定随焉。行至民家,恍惚如眠,便不复寤。民以为死,舁出门外,方营殡具,经夕能言。说初有一百许人,缚稚宗去,数十里至一佛图,僧众供养,不异于世。有一僧曰:“汝好猎,今应受报。”便取稚宗,皮剥脔截,具如治诸性兽之法。复纳于澡水,钩口出之,剖破解切,若为脍状。又镬煮炉灸,初悉糜烂,随以还复,痛恼苦毒,至三乃止。问欲活否,稚宗便叩头请命,道人令其蹲地,以水灌之,云:“一灌除罪五百。”稚宗苦求多灌,沙门曰:“唯三足矣。”见有蚁类数头,道人曰:“此虽微物,亦不可杀,无复论巨此者也,鱼肉自此可戒(“戒”原作“噉”。据明抄本改。)耳。斋会之日,悉著新衣,无新可浣也。”稚宗因问:“我行旅有三,而独婴苦,何也?”道人曰:“彼二人自知罪福,知而无犯。唯尔愚豪,不识缘报,故以相戒。”因而便苏,数日能起,由是遂断渔猎云。(出《祥异记》)
【译文】
南朝宋国的元稚宗,河东人。元嘉十六年,跟随钟离太守阮愔在郡中任职。阮愔派稚宗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