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十八报应十七(异类)(5/5)
十七次,都有年月,最后调任江西观察使,官衔到御史大夫。到最后三年,厅前的皂荚树开花,应当是调任改官北归了,以后再就没有写什么了。韦丹平常象宝贝一样带着它。自从科举考中后,一直到江西任观察使,每次被授一官,日月时间没有差错。洪州刺史厅堂前面,有一株皂荚树,年深日久了。民间传说:此树开花,地主大忧。”元和第八年,韦丹在位,有一天早晨皂荚树忽然开花了,韦丹于是辞去官职,在回家的中途就死了。当初韦丹遇到元长史,很觉怪异,以后每次经过东路,就到旧居去寻访,但总也寻访不到。到胡芦先生那儿去问,先生说:“那是神龙呀,变化无常,怎么能找到呢?”韦丹说:“如果是那样,怎么能有中桥之祸呢?”胡芦先生说:“遭遇困难险恶,凡人和圣人,神龙和最小的动物,都是不能避免的,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熊慎
唐豫章民有熊慎者,其父以贩鱼为业,尝载鱼宿于江浒。闻船内千百念经佛声,惊而察之,乃船中诸鱼也。遂叹异而悉取放之,不复以渔为业。后鬻薪于石头,穷苦至甚,尝暮宿于江上。忽见沙中光焰高尺余,就掘之,得黄金数斤。明日,赍诣都市货之。市人云:“此所谓紫磨金也。”酬缗数十万,熊氏由此殖产钜富,子孙于今存焉。(出《报应录》)
【译文】
唐朝豫章有个叫熊慎的平民,他的父亲以贩卖鱼为职业,曾经装载着鱼在江边住宿,听到船仓里有念佛经的声音,吃了一惊,到处察看,原来是船中的那些鱼。长叹着,“太奇怪了。”然后就全都放了,从此不再贩鱼了。后来在南京卖烧柴,生活非常穷苦。有一天晚上睡在船上,忽然见岸上的沙滩里发出一尺多高的光焰,就挖发光的地方,挖出来几斤黄金。第二天,到都市去买,市上的人说:“这就是所说的紫磨金。给了数十万缗的酬金,熊家从此发展成为巨富。熊家的子孙现在还在那里。
王行思
伪蜀渠阳隣山,有富民王行思,尝养一马,甚爱之,刍粟喂饲,倍于他马。一日因乘往本郡,遇夏潦暴涨,舟子先渡马,回舟以迎王氏。至中流,风起船覆,其马自岸奔入骇浪,接其主。苍茫之间,遽免沉溺。(出《儆戒录》)
【译文】
前蜀渠阳隣山,有一个富家百姓王行思。曾经养了一匹马,特别爱护它,马小的时候就用精饲料喂养,超过其它马的一倍。一天,骑着那匹马到郡中去,正遇到江水突然上涨。撑船的人先把马渡过去,回来再渡王氏过江,到江中间时大风掀起波浪把船掀翻了。那匹马从岸上奔跑到大浪中接它的主人,在苍茫的大波浪中,立刻免于沉溺。
陈弘泰
伪蜀广都县百姓陈弘泰者,家富于财。尝有人假贷钱一万,弘泰征之甚急。人曰:“请无虑,吾先养虾蟆万余头,货之,足以奉偿。”泰闻之恻然,已其债,仍别与钱十千,令悉放虾蟆于江中。经月余,泰因夜归,马惊不进,前有物光明,视之,乃金虾蟆也。(出《儆戒录》)
【译文】
前蜀广都县百姓陈弘泰,家里很有钱。曾有人向他借钱一万。弘泰追要很急。那人说:“请不要担心,吾以前养了万余头虾蟆,我卖了以后完全可以偿还你。”陈弘泰听了以后有了恻隐之心,免了债,另外给那人十千钱,让人把虾蟆全都放到江里去。经过一个多月,一次陈弘泰晚上回家,骑的马受惊不肯前进,原来是前面有发光的东西。仔细一看,是金虾蟆。
熊慎
唐豫章民有熊慎者,其父以贩鱼为业,尝载鱼宿于江浒。闻船内千百念经佛声,惊而察之,乃船中诸鱼也。遂叹异而悉取放之,不复以渔为业。后鬻薪于石头,穷苦至甚,尝暮宿于江上。忽见沙中光焰高尺余,就掘之,得黄金数斤。明日,赍诣都市货之。市人云:“此所谓紫磨金也。”酬缗数十万,熊氏由此殖产钜富,子孙于今存焉。(出《报应录》)
【译文】
唐朝豫章有个叫熊慎的平民,他的父亲以贩卖鱼为职业,曾经装载着鱼在江边住宿,听到船仓里有念佛经的声音,吃了一惊,到处察看,原来是船中的那些鱼。长叹着,“太奇怪了。”然后就全都放了,从此不再贩鱼了。后来在南京卖烧柴,生活非常穷苦。有一天晚上睡在船上,忽然见岸上的沙滩里发出一尺多高的光焰,就挖发光的地方,挖出来几斤黄金。第二天,到都市去买,市上的人说:“这就是所说的紫磨金。给了数十万缗的酬金,熊家从此发展成为巨富。熊家的子孙现在还在那里。
王行思
伪蜀渠阳隣山,有富民王行思,尝养一马,甚爱之,刍粟喂饲,倍于他马。一日因乘往本郡,遇夏潦暴涨,舟子先渡马,回舟以迎王氏。至中流,风起船覆,其马自岸奔入骇浪,接其主。苍茫之间,遽免沉溺。(出《儆戒录》)
【译文】
前蜀渠阳隣山,有一个富家百姓王行思。曾经养了一匹马,特别爱护它,马小的时候就用精饲料喂养,超过其它马的一倍。一天,骑着那匹马到郡中去,正遇到江水突然上涨。撑船的人先把马渡过去,回来再渡王氏过江,到江中间时大风掀起波浪把船掀翻了。那匹马从岸上奔跑到大浪中接它的主人,在苍茫的大波浪中,立刻免于沉溺。
陈弘泰
伪蜀广都县百姓陈弘泰者,家富于财。尝有人假贷钱一万,弘泰征之甚急。人曰:“请无虑,吾先养虾蟆万余头,货之,足以奉偿。”泰闻之恻然,已其债,仍别与钱十千,令悉放虾蟆于江中。经月余,泰因夜归,马惊不进,前有物光明,视之,乃金虾蟆也。(出《儆戒录》)
【译文】
前蜀广都县百姓陈弘泰,家里很有钱。曾有人向他借钱一万。弘泰追要很急。那人说:“请不要担心,吾以前养了万余头虾蟆,我卖了以后完全可以偿还你。”陈弘泰听了以后有了恻隐之心,免了债,另外给那人十千钱,让人把虾蟆全都放到江里去。经过一个多月,一次陈弘泰晚上回家,骑的马受惊不肯前进,原来是前面有发光的东西。仔细一看,是金虾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