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三报应二(金刚经)(2/5)
身上有疮,恐怕污染了床。你可以多把灰放在床上。”弟弟按照她的话做,放上灰后,再看床上有很多的脓血。她又告诉弟弟说:“姐姐担心你不能缝衣服,你穿得太破了,把布拿来,我给你作件衣服和袜子。”弟弟把布放在灵床上。过了一宿就做成了。又对她的姐姐说:“我小的时候染上了病,就杀一只螃蟹,取它的汁涂在疮上就病愈了。现在我已入刀林地狱。肉体中看见有七把断刀。愿姐姐大发慈善怜悯之心,为我修功德救助于我。姐姐很困难,的确很难办成,我的随身衣服,对于已经死去的人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现在也并没有破,用这些东西来做功德吧。”没等姐姐答话。又说:“我自己去拿。”过了一会又说:“衣服已拿来了,在床上。”她的姐姐往床上看,的确是给她入殓时穿的衣服。于是就把它送到净土寺宝献禅师那里。凭着这个去写金刚般若经。每写完一卷,就报告说:已经拔出一把刀了。一共写了七卷。她才说:“七把刀都被拔出来了。现在承蒙所修功德的帮助,我就要去托生了。”于是她和姐弟洒泪而别。这件事是吴兴沈玄法说的,和净土寺的和尚智整所说的一样。
陈文达
唐陈文达,梓州郪县人。常持金刚经,愿与亡父母念八万四千卷,多有祥瑞。为人转经,患难皆免。铜山县人陈约曾为冥司所追,见地下筑台,问之,云:“此是般若台,待陈文达。”其为冥司所敬如此。(出《法苑珠林》)
【译文】
唐朝陈文达,是梓州郪县人,常念金刚经许愿给死去的父母念八万四千卷,有很多吉祥的兆头。给别人念经,灾祸都能免除。铜山县人陈约曾被冥司拘魂,看见地下筑起一台,一问,说:“这是般若台,等待陈文达来念经的。”他为冥司尊敬到如此程度。
高纸
高纸,隋仆射颍之孙也。唐龙朔二年,出长安顺义门,忽逢二人乘马,曰:“王唤。”纸不肯从去,亦不知其鬼使,策马避之,又被驱拥。纸有兄,是化度寺僧。欲往寺内,至寺门,鬼遮不令入。纸乃殴鬼一拳。鬼怒,即拽落马,曰:“此汉大凶粗。”身遂在地,因便昏绝。寺僧即令舁入兄院,明旦乃苏,云:初随二使见王,王曰:“汝未合来,汝曾毁谤佛法,旦令生受其罪。”令左右拔其舌,以犁耕之,都无所伤。王问本吏曰:“彼有何福德如此?”曰:“曾念金刚经。”王称善,即令放还。因与客语。言次忽闷倒,如吞物状,咽下有白脉一道,流入腹中,如此三度。人问之。曰:“少年盗食寺家果子,冥司罚令吞铁丸。”后仕为翊卫,专以念经为事。(出《报应记》)
【译文】
高纸,是隋朝仆射颍的孙子。唐高宗龙朔二年,从长安顺义门走出,忽然碰着两个骑马的人说:“大王叫你。”高纸不肯跟着他走,也不知道他们是鬼使,打马躲开了他们,又被驱赶着。高纸有个哥哥是化度寺的和尚,想要去寺内找他。到了寺庙门口,鬼挡住门不让他进去,高纸就打了鬼一拳,鬼发怒了,就把他拽落马下说:“这个汉子是最野蛮粗鲁的人。”纸倒在地上,昏死过去。寺庙的和尚把他抬到他哥哥的院内。第二天苏醒过来后,说:起初跟着两个使者来见阎王,阎王说:“你本来不应该现在来。但你曾毁谤佛法,暂且让你活着受罪。”于是就叫左右的人割掉他的舌头,用犁耕他的身,却没有使他受到伤害。阎王问本吏说:“他有什么福德能够这样?”回答说:“曾经念过金刚经。”阎王称赞好,就令放他还生。说到这里又和其他客人谈话,正说着话忽然昏倒,象吞咽东西的样子。咽喉下面一道白线,流进腹中,象这样三次。客人问他,他说:“少年时曾盗窃寺庙里的果子吃,冥司惩罚让他吞铁丸子。”以后他出仕做了翊卫,每天专心念经。
白仁皙
唐白仁皙,龙朔中为虢州朱阳尉,差运米辽东。过海遇风,四望昏黑,仁皙忧惧,急念金刚经,得三百遍。忽如梦寐,见一梵僧,谓曰:“汝念真经,故来救汝。”须臾风定,八十余人俱济。(出《报应记》)
【译文】
唐代的白仁皙,龙朔年中做虢州朱阳尉。被派往辽东运粮,过海时遇到大风,四下看一片昏暗,仁皙忧虑害怕,急忙念金刚经,念了三百遍。忽然象睡梦一样,看见一个梵僧,对他说:“你念真经,所以前来救你。”不一会风停浪静,八十多人全都渡过了海。
窦德玄
窦德玄,麟德中为卿,奉使扬州。渡淮,船已离岸数十步,见岸上有一人,形容憔悴,擎一小袱坐于地。德玄曰:“日将暮,更无船渡。”即令载之。中流觉其有饥色,又与饭,乃济。及德玄上马去,其人即随行,已数里。德玄怪之,乃问曰:“今欲何去?”答曰:“某非人,乃鬼使也。今往扬州,追窦大使。”曰:“大使何名?”云:“名德玄。”德玄惊惧,下马拜曰:“某即其人也。”涕泗请计,鬼曰:“甚愧公容载,复又赐食,且放,公急念金刚经一千遍,当来相报。至月余,经数足,其鬼果来,云:“经已足,保无他虑,然亦终须相随见王。”德玄于是就枕而绝,一宿乃苏。云:初随使者入一宫城,使者曰:“公且住,我当先白王。”使者乃入。于屏障后,闻王遥语曰:“你与他作计,漏泄吾事,遂受仗三十。”使者却出,袒以示公曰:“吃杖了也。”德玄再三愧谢,遂引入。见一著紫衣人,下阶相揖,云:“公大有功德,尚未合来,请公
陈文达
唐陈文达,梓州郪县人。常持金刚经,愿与亡父母念八万四千卷,多有祥瑞。为人转经,患难皆免。铜山县人陈约曾为冥司所追,见地下筑台,问之,云:“此是般若台,待陈文达。”其为冥司所敬如此。(出《法苑珠林》)
【译文】
唐朝陈文达,是梓州郪县人,常念金刚经许愿给死去的父母念八万四千卷,有很多吉祥的兆头。给别人念经,灾祸都能免除。铜山县人陈约曾被冥司拘魂,看见地下筑起一台,一问,说:“这是般若台,等待陈文达来念经的。”他为冥司尊敬到如此程度。
高纸
高纸,隋仆射颍之孙也。唐龙朔二年,出长安顺义门,忽逢二人乘马,曰:“王唤。”纸不肯从去,亦不知其鬼使,策马避之,又被驱拥。纸有兄,是化度寺僧。欲往寺内,至寺门,鬼遮不令入。纸乃殴鬼一拳。鬼怒,即拽落马,曰:“此汉大凶粗。”身遂在地,因便昏绝。寺僧即令舁入兄院,明旦乃苏,云:初随二使见王,王曰:“汝未合来,汝曾毁谤佛法,旦令生受其罪。”令左右拔其舌,以犁耕之,都无所伤。王问本吏曰:“彼有何福德如此?”曰:“曾念金刚经。”王称善,即令放还。因与客语。言次忽闷倒,如吞物状,咽下有白脉一道,流入腹中,如此三度。人问之。曰:“少年盗食寺家果子,冥司罚令吞铁丸。”后仕为翊卫,专以念经为事。(出《报应记》)
【译文】
高纸,是隋朝仆射颍的孙子。唐高宗龙朔二年,从长安顺义门走出,忽然碰着两个骑马的人说:“大王叫你。”高纸不肯跟着他走,也不知道他们是鬼使,打马躲开了他们,又被驱赶着。高纸有个哥哥是化度寺的和尚,想要去寺内找他。到了寺庙门口,鬼挡住门不让他进去,高纸就打了鬼一拳,鬼发怒了,就把他拽落马下说:“这个汉子是最野蛮粗鲁的人。”纸倒在地上,昏死过去。寺庙的和尚把他抬到他哥哥的院内。第二天苏醒过来后,说:起初跟着两个使者来见阎王,阎王说:“你本来不应该现在来。但你曾毁谤佛法,暂且让你活着受罪。”于是就叫左右的人割掉他的舌头,用犁耕他的身,却没有使他受到伤害。阎王问本吏说:“他有什么福德能够这样?”回答说:“曾经念过金刚经。”阎王称赞好,就令放他还生。说到这里又和其他客人谈话,正说着话忽然昏倒,象吞咽东西的样子。咽喉下面一道白线,流进腹中,象这样三次。客人问他,他说:“少年时曾盗窃寺庙里的果子吃,冥司惩罚让他吞铁丸子。”以后他出仕做了翊卫,每天专心念经。
白仁皙
唐白仁皙,龙朔中为虢州朱阳尉,差运米辽东。过海遇风,四望昏黑,仁皙忧惧,急念金刚经,得三百遍。忽如梦寐,见一梵僧,谓曰:“汝念真经,故来救汝。”须臾风定,八十余人俱济。(出《报应记》)
【译文】
唐代的白仁皙,龙朔年中做虢州朱阳尉。被派往辽东运粮,过海时遇到大风,四下看一片昏暗,仁皙忧虑害怕,急忙念金刚经,念了三百遍。忽然象睡梦一样,看见一个梵僧,对他说:“你念真经,所以前来救你。”不一会风停浪静,八十多人全都渡过了海。
窦德玄
窦德玄,麟德中为卿,奉使扬州。渡淮,船已离岸数十步,见岸上有一人,形容憔悴,擎一小袱坐于地。德玄曰:“日将暮,更无船渡。”即令载之。中流觉其有饥色,又与饭,乃济。及德玄上马去,其人即随行,已数里。德玄怪之,乃问曰:“今欲何去?”答曰:“某非人,乃鬼使也。今往扬州,追窦大使。”曰:“大使何名?”云:“名德玄。”德玄惊惧,下马拜曰:“某即其人也。”涕泗请计,鬼曰:“甚愧公容载,复又赐食,且放,公急念金刚经一千遍,当来相报。至月余,经数足,其鬼果来,云:“经已足,保无他虑,然亦终须相随见王。”德玄于是就枕而绝,一宿乃苏。云:初随使者入一宫城,使者曰:“公且住,我当先白王。”使者乃入。于屏障后,闻王遥语曰:“你与他作计,漏泄吾事,遂受仗三十。”使者却出,袒以示公曰:“吃杖了也。”德玄再三愧谢,遂引入。见一著紫衣人,下阶相揖,云:“公大有功德,尚未合来,请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