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八十七异僧一(3/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色光,照耀堂刹。诱肃然毛竖,由此信敬。于寺东更立小塔。远由大圣神感,近亦康会之力也,故图写厥像,传之于今尔。(出《高僧传》)
【译文】
康僧会,祖先是康居国人,世居天竺,父亲因为经商移居交趾。十余岁时,父母双亡,他以至诚的孝心侍奉父母,服孝期满后就出了家。修道期间,他严格遵守教规。为人宽容大量而有见识。他勤备好学,通晓三藏,博览六经,对于天文地理他也能在总体上有所涉猎,他对所有佛教的教义能把握精神实质,他还有很好的文字功底。他到吴地的时候,孙权已经控制了江东,但那个地方佛教尚未广泛流行。在这之前,有个僧人支谦曾在这里传播过佛教。优婆塞支谦,字恭明,一名越,本是月支人,后来到了中国。当初,在汉桓帝、汉灵帝的时候,支谶翻译出许多佛经;支亮,字绝明,就学于支谶;支谦又受业于支亮。支谦博览佛教经籍,无不有着深刻的研究;对于世间种种技艺,他也多有学习;他大量阅读各种奇异的书籍,通晓六国语言。他长得细长黑瘦,眼白特别多而眼珠呈黄色,当时人们为他编了一句话:“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汉朝末年发生战乱时,支谦躲避动乱而到了吴地。孙权听说他聪明有才,在召见的那天封他为博士,让他辅导太子。他与韦曜等几个人在辅佐东吴政权方面共同尽了力,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只因他是在外国出生的,所以在吴国的志书上未被记载。支谦认为佛教虽然已经流传开来,但经书多是用梵文写的,尚未全部译成汉文,而自己又熟悉几个地方的语言,于是就想收集各种佛经著作,译成汉文。从吴国黄武元年开始,到建兴年间为止,译出了《维摩经》、《大般若经》、《泥洹经》、《法句经》、《瑞应本起经》等四十九种经书。他译的书,能够委婉圆满地传达原著的丰采,文辞旨趣流畅典雅。他还依据《无量寿经》、《中本起经》,创作了《赞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并且注译了《本先死经》等。这些译著都流行在世上。当时吴地刚刚开始传播佛法,影响并不普遍,康僧会想使佛教振兴于江东,要在那里兴建浮图寺庙,便带百锡杖东游。吴国赤乌十年他第一次到达建业,他在那里营建茅屋,摆设佛像开始行道。当时,吴国人因为初次看见沙门的服装打扮,又不太了解佛教的道理,都怀疑他是个异端。有人奏禀孙权道:“有个异人进入我们吴国境内,他自称是沙门,模样儿服饰都与常人不同。这件事应该认真调查。”孙权说:“以前汉明帝梦见一位神,号称为佛。你说的那个人所做的事,莫不是佛的遗风吧。”他立即召见僧会,问他道:“你所行的道,有什么灵验?”僧会说:“如来迁迹已过千年,但其遗骨舍利永远光照无极,从前阿育王建立寺塔多达八万四千,而塔寺的兴旺正表明佛祖的影响之大。”孙权以为这是夸饰之辞、无稽之谈,便对僧会说:“如能得到舍利,我就为你建塔,如果以谎言骗人,小心国法制裁。”僧会要求给他七天期限,回去后便对从属们说:“佛法的兴与废,在此一举,现在如不至诚祭佛,将来后悔不及。”他们共同把斋房打扫得干干净净,把铜瓶供在香案上,然后烧香施礼,虔诚地祈祷佛祖显灵。七天的期限满了,仍然毫无响应。请求延期到二七,也如前七天一个样。孙权说:“这是在以谎言骗人,我要加罪惩罚的。”僧会请求再延到三七,孙权又特别应充了。僧会请来法侣对他们说:“孔子说过:‘文王死了,文王的精神就不存在了吗?’法云理应降临的,是我们没有感悟到,怎样才能得到王法的宽容呢?我们必须誓死也不超过这个期限呵!”三七最后一天的傍晚,仍是什么也没见到,一个个无不震惊恐惧。到了半夜,忽然听到铜瓶里铿然有声,僧会亲自走过去一看,果然得到了舍利。第二天一早,孙权亲手拿着瓶子往铜盘上倾倒时,在舍利的冲击下,铜盘即刻破碎了。孙权肃然惊起,说道:“其是稀世之宝啊!”僧会走到跟前说:“舍利的神威止于表面形相而已!拿了去烧炼,烈火不能烧化它,金刚石不能把它捣碎。”孙权命人试验试验,僧会祝愿道:“法云刚才覆盖天下,苍生仰仗恩泽,愿您再降奇迹,更多地显示您的威灵。”说完便把舍利放在铁砧子上,让有力气的人全力去砸,结果铁砧与铁锤都陷下去一个坑,舍利却丝毫无损。孙权大为叹服,同意立即建塔。塔建成后,东吴开始有了佛寺,所以给这座塔起名叫建初寺,那个地方起名为陁里。从此,佛教便在江东兴起来了。到了孙皓即位之后,法令苛刻暴虐,要废除一切朝廷规定正式祭典之外的祠庙,连佛寺都要一起毁坏。孙皓说:“佛寺有什么理由让它存在?如果他们的教义是教化人们忠贞正直,与儒家经典一致,那就让他所奉行自己的教义;如果不是这样,那就统统烧掉!”大臣们提醒他说:“佛的威力与神仙不一样。康僧会当年感化降下舍利瑞宝,大皇才创建了佛寺。现在如果轻易毁坏,恐怕招致后悔。”孙皓派遣张昱到寺庙去诘难僧会。张昱极有辩才,他在僧会面前辩难诘问,议论纵横,提出种种难题。僧会针对对方提出的问题,旁征博引,展开议论;条理十分清晰严密,文辞犀利流畅。从早晨一直争论到晚上,张昱未能使对方屈服。张昱告退,僧会送他出门,当时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