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冯伯玉风月相思小说
入话
深院莺花春昼长,风前月下倍凄凉。
只因忘却当年约,空把朱弦写断肠。
洪武元年春,有冯琛者,字伯玉,故成都府朝阳门兴庆坊人也。父温,为元先锋都督,生琛于金陵,时元至元六年庚戌岁也。幼失怙恃,伊舅氏育养。至聪角颖悟聪明,词章翰墨,举世罕有。少长,咸羡誉之。
未几,南北盗贼兴起。生奔走流离,浪迹江湖。至临安时,直殿将军赵或,见而异之。或无子,得生甚喜,生事之如亲父焉。
或有女,名云琼,幼丧母,或命庶母刘氏育之。年至十三,同生延师教之。生加恭敬,待之如亲妹,而琼待生,亦如亲兄。
一日生忧思干戈不宁,恻然有感。遂赋一诗,以呈师,云,
两虎争雄势不休,回头何处是神州。
一朝鼙鼓喧天动,万里鏖埃匝地福
白日豺狼当道路,黄昏烽火起边楼。
何时南北干戈息。重睹君王奋冕旒。
师诵毕,持以示或,曰,“此子有大志,非常之才也。”或大喜。将二载,刘氏以云琼年长可笄,遂令入闺阁,习女工。
一日,生在书馆独坐,见春光明媚,蜂蝶交飞,不觉惆怅,吟一绝,云,
桃花如锦草如茵,妆点园林无限春。
蜂蝶纷飞缘底事。东君应念断肠人。
生吟毕,云琼在书馆后游玩,听其吟诗有惆怅之意,悒悒不乐。
越数日,百和亭牡丹盛开,琛往观之,琼亦在彼,遂同玩赏。琼问曰,““东君应念断肠人”,为谁作也。”生笑而不答,复将牡丹花题诗一首,诗云,
娇姿艳质解倾城,似语还休意未成。
一点芳心谁共诉。千重密叶苦相屏。
君主笑处天香满,妃子观时国色盈。
何事倚栏同一赏。恨无杯酒邑芳英。
琼见诗,知生意有属于己,乃一笑,叹息而去,回顾再三。
生自此之后,见其姿容秀丽,心忽忽不能自持。琼亦无心针指,时出游戏消遣,见蜂蝶燕莺,景物繁华,赋诗一首。诗云,
春色平分二月时,弓鞋款款步莲池。
九回肠断无由诉,一点芳心不自持。
灼灼奇花皆粉蝶,阴阴古木啭黄鹂。
晓来闷对妆台立,巧画蛾眉为阿谁。
琼有侍女韶华,颇巧慧,能讴,时见琼长吁短叹,设其意而不敢问。
一日,偶过书馆。生语之曰,“我万里无家,四海一身,与我结为兄妹,何如。”韶华曰,“贱妾卑微,何敢上攀君子。”生曰,“何害。”二人拜为兄珠。自此之后,与生往来甚密。
一日,生问曰,“连日不见琼娘子,固无恙乎。”答曰,“娘子近日,偶疾如疟,神思不宁。倚床作望江南词一阕。”生曰,“愿闻。”韶华云,
香闺内,空自想佳期。独步花阴情绪乱,慢将珠泪两行垂,胜会在何时。恹恹病,此夕最难持。一片芳心无托处,荼寮架上月迟迟,惆怅有谁知。
韶华别去,生知琼属意于己,潸然下泪。
次日,与赵公会宴,琼侍父侧。虽然眉目往来,不能通一言语为憾。生归室,见宝鸭香消,银台烛暗,愁怀万斛,展转至晓。乃吟一律,云,
暗思昨日可怜宵,得见佳人粉黛娇。
银海晓含珠泪湿,金莲微动玉钩遥
谢鲲徒折机边齿,弄玉空吹月下箫。
一笑倾城殊绝代,宁教不瘦沈郎腰。
一日,生语韶华曰,“我有手书一缄,烦汝送琼,幸勿沉滞。”韶华乃潜纳于镜奁。次早,琼流妆见书,视之,乃满庭芳词一首。词云,
蝉鬓拖云,蛾眉扫月,天生丽质难描。樽前席上,百媚千娇。一点芳心初动,五更清兴偏饶。诉衷肠不尽,虚度好良宵。秦楼明月夜,余音袅袅,吹彻鸾箫。闲敲棋子,愈觉无聊。何时识得东风面,堪成凤友鸾交。凭鸿雁,潜通尺素,盻杀董妖娆。
词后,复吟一绝,
每同玉步踏芳尘,曾见妆台点绛唇。
春色慢随桃杏去,天台谁为款刘晨。
琼读毕,怒费韶华曰,“汝怎敢传消递息。我与夫人说知。”
韶华悲泣哀告,琼意稍解。乃曰,“舍人何以知我病,而送药方与我。当以实对。”
韶华曰,“昨者舍人与妾言曰,“我四海无亲,欲与结为兄妹。”当时妾惶愧不敢当,复问,“娘子无恙。”
妾曰,“因病,稍安。”妾读娘子望江南词,舍人不觉泪下。至晚,以书令妾转达。”
琼曰,“我虽未愈,不服此药,不可辜其美意,我今回一缄去谢之。”
韶华候琼作书毕,持以诣生室。生见韶华来,甚喜。展视之,乃和满庭芳词云,
短短金针。纤纤玉手,闲将绣带轻描。描鸾刺凤,想像剔还挑。不觉黄昏又到,谁知玉减香消。鸳鸯被,寻思展转,倏忽至中宵。阳台魂梦杳,彩鸾归去,辜负文箫。算人生几,行乐陶陶。何日相逢一面,樽前唱彻红绡。知此时芳心动也,愁杀盖宽饶。
复吟一绝云,
丰姿绝代更青春,妾意拳拳在汝身。
明月一轮花满地,肯容香露湿湘裙。
生视毕,不觉失魂丧志,莫知身之所在。
韶华归以复琼,具道生之喜不自胜。琼曰,“彼特以我病愈,兄妹之情,喜之。”
当时,韶华颇疑之,退而叹曰,“人生莫作妾婢身,城门失火池鱼殃。日后必贻祸于我矣。”自此非堂前有命,不出于外。琼虽意念,不得会生,而生亦以不见云琼,相思憔悴,饮食减少。夫人刘氏,时加宽慰以“休思乡里”。生但俯首而已。
一日,夫人与侍女数人于后花园迎风亭上,观赏荷花。琼推疾不出,夫人去后,琼潜至生室,谓生曰,“兄有何恙。”
生泪下,不能答。琼曰,“兄何苦如此。万事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