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湘子假形传信息石狮点化变成金(2/4)
水官话,搬起那富阳呔声,嚷道:“你这贼道,真个可恶!若再不起身,叫手下打你这贼狗骨头!”湘子道:“我出家人又不上门布施你的钱钞,又不拦路冲撞着你;你怎么就骂我,平白地又要打我?”手拿青泥一把,照脸撒将去。韩清气忿忿跑进家里,叫人去打他。窦氏看见他变了脸乱跑,便叫住他道:“我使你去叫那打渔鼓的道人,你怎的做出这一副嘴脸来?”韩清只得立住脚,回复道:“孩儿去叫那贼囚,他身也不立起来,倒拿把青淄泥撒我一身。我如今叫人去拿他进来,吊在这里,打他一个下马威,才消得我这口气。”窦氏道:“必定是你倚家主势,打那道童,道童才敢将泥撒汝。汝快快进去,不要生事,惹得老爷不欢喜。”韩清只得依言走了进去。
窦氏唤叫张千道:“门外那敲渔鼓的道童,你好好地叫他来见我,不要大呼小叫,吓坏了他。”张千果然去叫湘子道:“小师父,我府中夫人请你进来唱个道情,散一散闷。你须小心上前,不可撒野放肆。”湘子便跟了他进来见窦氏,道:“老夫人,小道稽首。”窦氏道:“童儿,你是几岁上出家的?如今有多少年纪了?”湘子道:“小道是十六岁出家,也历过几遍寒暑,恰忘记了年庚岁月。”窦氏道:“出家的囊无宿钱,瓮无宿米,东趁西讨,有恁么好处?你小小年纪,便抛撇了父母妻小,做这般勾当。”湘子道:“夫人有所不知,小道有诗一首,敢念与夫人听者。”诗云:
一钵千家吃,孤身万里游。
为求生死路,乞化度春秋。
窦氏道:“千家饭有米麦生熟不均,烂湿干燥各别,吃在口中,有恁么好处?少年孤身一个,东不着庵堂,西不着寺观,飘荡荡似浮云孤鹤一般,饱一餐,饥一日,有恁么好快活?想起当初一时间差了念头,抛撇了家属,走了出家,就像我湘子一般行径,只怕如今也悔之晚矣!”湘子道:“小道并无悔心。只为着要度两位恩养的父母,故此暂离山洞,到这里走一遭。”窦氏道:“你从那一山来的?”湘子道:“小道是从终南山来的。”窦氏问张千道:“天下有几个终南山?”张千答道:“十五道三百五十八州府,只有一个终南山。”窦氏又问湘子道:“你那山到我这里有多少路程?”湘子道:“陆路有十万八千七百八十五里,还有三千里水路不算。”窦氏道:“你走几时才到这里?”湘子道:“不瞒夫人说,小道今早已时在山上辞别了师父,午时就到长安。”窦氏笑道:“先生这般说,莫不是驾云来的?”湘子道:“云便不会驾,略略沾些雾露儿,故此来得快。”窦氏道:“先生既腾云跨雾,往来霄汉之间,这一定是一位神仙了。”湘子道:“我头顶泰山,脚踏大地,手托日月,腰搨青天,四壁上没有遮拦,徒然怕无端漏泄。筑基炼己,功行满三千;降龙伏虎,不让大罗仙。”窦氏道:“先生上姓?”湘子道:“姓卓名韦。”窦氏道:“先生,你既是从终南山来,我要问你一个消息。”湘子道:“夫人问什么消息?”窦氏道:“数年前,有两个道人将我侄儿拐上终南山去,至今没有信息。不知他生死存亡,朝夕悬挂,所以要问先生一声。”湘子道:“夫人侄儿叫恁么名字?”窦氏道:“名唤韩湘,小字湘子。”湘子道:“山上是有两个湘子,只不知那一位是夫人的侄儿。”窦氏道:“他两个约有多少年纪?”湘子道:“大湘子是海东敖来国长眉李大仙的徒弟,约有一千多岁了。”窦氏笑道:“先生错说了,大湘子敢只有一百岁。”湘子道:“小湘子是永平州昌黎县人氏,山上钟离师父、两口先生的徒弟,还不满三十岁。”窦氏道:“据先生所言,小湘子是我的侄儿了。可怜!可怜!我侄儿几时才得回来?”湘子道:“我听得他说不回来了。”窦氏道:“他身上衣服何如?日逐吃些恁么物事?”湘子道:“那湘子效二皇圣父,身穿草衣,日餐树叶,苦捱时光,像小道一般模样。”窦氏哭道:“湘子儿,你在他乡外郡,受这般凄凉苦楚,只你自家知道,你叔父腰金衣紫,那一日不想着你来!”湘子道:“夫人不必啼哭,小道几乎忘了,今早小道起身时节,小湘子曾央我寄有一封家信在此。”窦氏道:“谢天谢地,有了信息,就好着人去寻他了。先生,我侄儿书信如今在那里?拿来我
看,重重酬谢先生。”湘子假向腰间摸了一摸,道:“咳!小道因今日起得早了些,在那聚仙石上打个盹,倒失落了小湘子的家书,如何是好!”窦氏道:“我侄儿千难万难,寄个家信,如何把来失落了?这可是受人之托,终人之事的。”湘子想一想,道:“书信虽故失落,小湘子写的时节,我曾见来,还记得在此,小道便念一遍与夫人听罢。”窦氏道:“书是怎么样写的?你快念来,省得我心里像半空中吊桶,不上不落。”湘子道:“他写的是《画眉序》一首,夫人听小道念来:
儿封母拆书,霜毫未染泪如珠。幼年间,遭不幸,父母双徂。多亏叔婶抚遗孤,养育我二八青春富。虽然娶妻房林氏芦英,抛撇了去出家修行不顾。算将来六载有余,炼丹砂碧天洞府。谨附书拜覆,婶娘万勿空忧虑,万勿空忧虑!”
窦氏听念书中说话,号啕大哭。正是:
世上万般哀苦事,无过死别与生离。
今朝忽闻湘子信,高堂老母愈悲啼。
这湘子见窦氏号啕大哭,便打动渔鼓简板,唱一个《浪淘沙》道
窦氏唤叫张千道:“门外那敲渔鼓的道童,你好好地叫他来见我,不要大呼小叫,吓坏了他。”张千果然去叫湘子道:“小师父,我府中夫人请你进来唱个道情,散一散闷。你须小心上前,不可撒野放肆。”湘子便跟了他进来见窦氏,道:“老夫人,小道稽首。”窦氏道:“童儿,你是几岁上出家的?如今有多少年纪了?”湘子道:“小道是十六岁出家,也历过几遍寒暑,恰忘记了年庚岁月。”窦氏道:“出家的囊无宿钱,瓮无宿米,东趁西讨,有恁么好处?你小小年纪,便抛撇了父母妻小,做这般勾当。”湘子道:“夫人有所不知,小道有诗一首,敢念与夫人听者。”诗云:
一钵千家吃,孤身万里游。
为求生死路,乞化度春秋。
窦氏道:“千家饭有米麦生熟不均,烂湿干燥各别,吃在口中,有恁么好处?少年孤身一个,东不着庵堂,西不着寺观,飘荡荡似浮云孤鹤一般,饱一餐,饥一日,有恁么好快活?想起当初一时间差了念头,抛撇了家属,走了出家,就像我湘子一般行径,只怕如今也悔之晚矣!”湘子道:“小道并无悔心。只为着要度两位恩养的父母,故此暂离山洞,到这里走一遭。”窦氏道:“你从那一山来的?”湘子道:“小道是从终南山来的。”窦氏问张千道:“天下有几个终南山?”张千答道:“十五道三百五十八州府,只有一个终南山。”窦氏又问湘子道:“你那山到我这里有多少路程?”湘子道:“陆路有十万八千七百八十五里,还有三千里水路不算。”窦氏道:“你走几时才到这里?”湘子道:“不瞒夫人说,小道今早已时在山上辞别了师父,午时就到长安。”窦氏笑道:“先生这般说,莫不是驾云来的?”湘子道:“云便不会驾,略略沾些雾露儿,故此来得快。”窦氏道:“先生既腾云跨雾,往来霄汉之间,这一定是一位神仙了。”湘子道:“我头顶泰山,脚踏大地,手托日月,腰搨青天,四壁上没有遮拦,徒然怕无端漏泄。筑基炼己,功行满三千;降龙伏虎,不让大罗仙。”窦氏道:“先生上姓?”湘子道:“姓卓名韦。”窦氏道:“先生,你既是从终南山来,我要问你一个消息。”湘子道:“夫人问什么消息?”窦氏道:“数年前,有两个道人将我侄儿拐上终南山去,至今没有信息。不知他生死存亡,朝夕悬挂,所以要问先生一声。”湘子道:“夫人侄儿叫恁么名字?”窦氏道:“名唤韩湘,小字湘子。”湘子道:“山上是有两个湘子,只不知那一位是夫人的侄儿。”窦氏道:“他两个约有多少年纪?”湘子道:“大湘子是海东敖来国长眉李大仙的徒弟,约有一千多岁了。”窦氏笑道:“先生错说了,大湘子敢只有一百岁。”湘子道:“小湘子是永平州昌黎县人氏,山上钟离师父、两口先生的徒弟,还不满三十岁。”窦氏道:“据先生所言,小湘子是我的侄儿了。可怜!可怜!我侄儿几时才得回来?”湘子道:“我听得他说不回来了。”窦氏道:“他身上衣服何如?日逐吃些恁么物事?”湘子道:“那湘子效二皇圣父,身穿草衣,日餐树叶,苦捱时光,像小道一般模样。”窦氏哭道:“湘子儿,你在他乡外郡,受这般凄凉苦楚,只你自家知道,你叔父腰金衣紫,那一日不想着你来!”湘子道:“夫人不必啼哭,小道几乎忘了,今早小道起身时节,小湘子曾央我寄有一封家信在此。”窦氏道:“谢天谢地,有了信息,就好着人去寻他了。先生,我侄儿书信如今在那里?拿来我
看,重重酬谢先生。”湘子假向腰间摸了一摸,道:“咳!小道因今日起得早了些,在那聚仙石上打个盹,倒失落了小湘子的家书,如何是好!”窦氏道:“我侄儿千难万难,寄个家信,如何把来失落了?这可是受人之托,终人之事的。”湘子想一想,道:“书信虽故失落,小湘子写的时节,我曾见来,还记得在此,小道便念一遍与夫人听罢。”窦氏道:“书是怎么样写的?你快念来,省得我心里像半空中吊桶,不上不落。”湘子道:“他写的是《画眉序》一首,夫人听小道念来:
儿封母拆书,霜毫未染泪如珠。幼年间,遭不幸,父母双徂。多亏叔婶抚遗孤,养育我二八青春富。虽然娶妻房林氏芦英,抛撇了去出家修行不顾。算将来六载有余,炼丹砂碧天洞府。谨附书拜覆,婶娘万勿空忧虑,万勿空忧虑!”
窦氏听念书中说话,号啕大哭。正是:
世上万般哀苦事,无过死别与生离。
今朝忽闻湘子信,高堂老母愈悲啼。
这湘子见窦氏号啕大哭,便打动渔鼓简板,唱一个《浪淘沙》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