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俏佳人代丑汉呈身(3/4)
张寅道:“晚生末学,巴人下里之词,祇好涂饰闾里,怎敢陈於老太师山斗之下。今既蒙诱引,敢不献丑。”因向跟家人取了一册《张子新编》,深深打了一恭,送上道:“鄙陋之章,敢求老太师转致令嫒小姐笔削。”
山显仁接了,展开一看,见迁柳庄、题壁、听莺诸作,字字清新,十分欢喜道:“贤契美才,可谓名下无虚。”又看了两首,津津有味。因叫家人送与小姐,一面就邀张寅到后厅留饮。张寅辞逊不得,祇得随到后厅,小饮数杯。
山显仁又问道:“云间大郡,人文之邦。前日王督学特荐一个燕白颔,也是松江人,贤契可是相知么?”张寅道:“这燕白颔号紫侯,也是敝县华亭人,与晚生是自幼同窗,最为莫逆。凡遇考事,第一、第二,每每与晚生不相上下。才是有些,祇是为人狂妄,出语往往诋毁前辈,乡里以此薄之。家父常说他既承宗师荐举,又蒙圣恩徵召,就该不俟驾而来,却又不知向何方流荡,竟无踪迹,以辜朝廷德意,岂是上进之人?”山显仁听了道:“原来这燕生如此薄劣。纵使有才,亦不足重。”
正说未完,祇见一个家人走到山显仁耳边,低低说些甚么。山显仁就说道:“小女见了佳章,十分欣羨,因内中有甚么解处,要请贤契到玉尺楼一解,不识贤契允否?”张寅道:“晚生此来正要求教小姐,得蒙赐问,是所愿也。”山显仁道:“既是这等,可请一往,老夫在此奉候。”就叫几个家人送到玉尺楼去。
张寅临行,山显仁又说道:“小女赋性端严,又不能容物,比不得老夫,贤契言语要谨慎。”张寅打一恭道:“谨领台命。”遂跟了家人同往。心下暗想道:“山老之言,过於自大。他阁老女儿纵然贵重,我尚书之子也不寒贱,难道敢轻薄我不成,怕她怎的。若要十分小心,倒转被她看轻了。”主意定了,遂昂昂然随着家人入去。
不期这玉尺楼直在最后边,过了许多亭榭曲廊方纔到了楼下。家人请他坐下,叫侍妾传话上楼。坐不多时,祇见楼上走下两个侍妾来,向张寅说道:“小姐请问张相公,这《张子新编》还是自作的,还是选集众人的?”张寅见问得突然,不觉当心一拳,急得面皮通红。幸喜得小姐不在面前,祇得勉强硬说道:“上面明明刻着『张子新编』,张子就是我张相公了,怎说是别人做的。”侍妾道:“小姐说既是张相公自做的,为何连平如衡的诗都刻在上面?”张寅听见说出平如衡三字,摸着根脚,惊得哑口无言,默然半晌,祇得转口说道:“你家小姐果然有眼力,果然是个才子。后面有两道是平如衡与我唱和做的,故此连他的都刻在上面。”侍妾道:“小姐说不独平如衡两首,还有别人的哩!”张寅心下暗想道:“她既然看出平如衡来,自然连燕白颔都知道,莫若直认罢了。”因说道:“除了平如衡,便是燕白颔还有两首。其余都是我的了,再无别人。请小姐祇管细看,我张相公是真才实学,决不做那盗袭小人之事。”侍妾上楼复命。
不多时,又走下楼来。手里拿着一幅字,递与张寅道:“小姐说《张子新编》既是张相公自做的,定然是个奇才了。今题诗一首在此,求张相公和韵。”张寅接了,打开一看,祇见上写着一首绝句道:
一池野草不成莲,满树杨花岂是绵。
失去燕平旧时句,忽然张子有新编。
张寅见了,一时没摆布,祇得假推要磨墨、拈笔。写来写去,悄悄写了一个稿儿,趁人看不见,递与帖身一个僮子,叫他传出去与宋信代做。自家口里哼哼唧唧的沉吟,一会儿虚写了两句,一会儿又抹去了两句。一会儿又将原稿读两遍,一会儿又起身走几步,两只眼祇望着外边。侍妾们看了,俱微微含笑。挨的工夫久了,楼上又走下两个侍妾来,催促道:“小姐问张相公,方纔这首诗还是和,还是不和?”张寅道:“怎么不和?”侍儿道:“既然和,为何祇管做去?”张寅道:“诗妙於工,潦草不得。况诗人之才情不同,李太白斗酒百篇,杜工部吟诗太瘦,如何一样论得。”正然着急不题。
却说小僮拿了一张诗稿,忙忙走出,要寻宋信代作。奈房子深远,转折甚多,一时认不得出路,祇在东西乱撞。不期,冷绛雪听得山小姐在玉尺楼考张寅,要走去看看。正走出房门,忽撞见小僮乱走,因叫侍妾捉住问道:“你是甚么人?走到内里来。”小僮慌了,说道:“我是跟张相公的。”冷绛雪道:“你跟张相公,为何在此乱走?”小僮道:“我要出去,因认不得路,错走到此。”冷绛雪见他说话慌张,定有缘故,因道:“你既跟张相公,又出去做甚?定是要做贼了,快拿到老爷处去问。”小僮慌了道:“实是相公吩咐,出去有事,并不是做贼。”冷绛雪道:“你实说,出去做甚么,我就饶你,你若说一句谎,我就拿你去。”
小僮要脱身,又脱不得,祇得实说道:“相公要做甚么诗,叫我传出去与宋相公代做。”冷绛雪道:“要做甚么诗?可拿与我看。”小僮没法,祇得取出来递与冷绛雪。冷绛雪看了,笑一笑道:“这是小姐奈何他了,待我也取笑他一场。”因对小僮说道:“你不消出去寻人,等我替你做了罢。”小僮道:“若是小姐肯做得,一发好了。”冷绛雪道:“跟我来。”遂带了小僮到房中,信笔写了两首,递与他道:“你可拿去,祇说是宋相公做的。”小僮得了诗,欢喜不过。
冷绛雪又叫
山显仁接了,展开一看,见迁柳庄、题壁、听莺诸作,字字清新,十分欢喜道:“贤契美才,可谓名下无虚。”又看了两首,津津有味。因叫家人送与小姐,一面就邀张寅到后厅留饮。张寅辞逊不得,祇得随到后厅,小饮数杯。
山显仁又问道:“云间大郡,人文之邦。前日王督学特荐一个燕白颔,也是松江人,贤契可是相知么?”张寅道:“这燕白颔号紫侯,也是敝县华亭人,与晚生是自幼同窗,最为莫逆。凡遇考事,第一、第二,每每与晚生不相上下。才是有些,祇是为人狂妄,出语往往诋毁前辈,乡里以此薄之。家父常说他既承宗师荐举,又蒙圣恩徵召,就该不俟驾而来,却又不知向何方流荡,竟无踪迹,以辜朝廷德意,岂是上进之人?”山显仁听了道:“原来这燕生如此薄劣。纵使有才,亦不足重。”
正说未完,祇见一个家人走到山显仁耳边,低低说些甚么。山显仁就说道:“小女见了佳章,十分欣羨,因内中有甚么解处,要请贤契到玉尺楼一解,不识贤契允否?”张寅道:“晚生此来正要求教小姐,得蒙赐问,是所愿也。”山显仁道:“既是这等,可请一往,老夫在此奉候。”就叫几个家人送到玉尺楼去。
张寅临行,山显仁又说道:“小女赋性端严,又不能容物,比不得老夫,贤契言语要谨慎。”张寅打一恭道:“谨领台命。”遂跟了家人同往。心下暗想道:“山老之言,过於自大。他阁老女儿纵然贵重,我尚书之子也不寒贱,难道敢轻薄我不成,怕她怎的。若要十分小心,倒转被她看轻了。”主意定了,遂昂昂然随着家人入去。
不期这玉尺楼直在最后边,过了许多亭榭曲廊方纔到了楼下。家人请他坐下,叫侍妾传话上楼。坐不多时,祇见楼上走下两个侍妾来,向张寅说道:“小姐请问张相公,这《张子新编》还是自作的,还是选集众人的?”张寅见问得突然,不觉当心一拳,急得面皮通红。幸喜得小姐不在面前,祇得勉强硬说道:“上面明明刻着『张子新编』,张子就是我张相公了,怎说是别人做的。”侍妾道:“小姐说既是张相公自做的,为何连平如衡的诗都刻在上面?”张寅听见说出平如衡三字,摸着根脚,惊得哑口无言,默然半晌,祇得转口说道:“你家小姐果然有眼力,果然是个才子。后面有两道是平如衡与我唱和做的,故此连他的都刻在上面。”侍妾道:“小姐说不独平如衡两首,还有别人的哩!”张寅心下暗想道:“她既然看出平如衡来,自然连燕白颔都知道,莫若直认罢了。”因说道:“除了平如衡,便是燕白颔还有两首。其余都是我的了,再无别人。请小姐祇管细看,我张相公是真才实学,决不做那盗袭小人之事。”侍妾上楼复命。
不多时,又走下楼来。手里拿着一幅字,递与张寅道:“小姐说《张子新编》既是张相公自做的,定然是个奇才了。今题诗一首在此,求张相公和韵。”张寅接了,打开一看,祇见上写着一首绝句道:
一池野草不成莲,满树杨花岂是绵。
失去燕平旧时句,忽然张子有新编。
张寅见了,一时没摆布,祇得假推要磨墨、拈笔。写来写去,悄悄写了一个稿儿,趁人看不见,递与帖身一个僮子,叫他传出去与宋信代做。自家口里哼哼唧唧的沉吟,一会儿虚写了两句,一会儿又抹去了两句。一会儿又将原稿读两遍,一会儿又起身走几步,两只眼祇望着外边。侍妾们看了,俱微微含笑。挨的工夫久了,楼上又走下两个侍妾来,催促道:“小姐问张相公,方纔这首诗还是和,还是不和?”张寅道:“怎么不和?”侍儿道:“既然和,为何祇管做去?”张寅道:“诗妙於工,潦草不得。况诗人之才情不同,李太白斗酒百篇,杜工部吟诗太瘦,如何一样论得。”正然着急不题。
却说小僮拿了一张诗稿,忙忙走出,要寻宋信代作。奈房子深远,转折甚多,一时认不得出路,祇在东西乱撞。不期,冷绛雪听得山小姐在玉尺楼考张寅,要走去看看。正走出房门,忽撞见小僮乱走,因叫侍妾捉住问道:“你是甚么人?走到内里来。”小僮慌了,说道:“我是跟张相公的。”冷绛雪道:“你跟张相公,为何在此乱走?”小僮道:“我要出去,因认不得路,错走到此。”冷绛雪见他说话慌张,定有缘故,因道:“你既跟张相公,又出去做甚?定是要做贼了,快拿到老爷处去问。”小僮慌了道:“实是相公吩咐,出去有事,并不是做贼。”冷绛雪道:“你实说,出去做甚么,我就饶你,你若说一句谎,我就拿你去。”
小僮要脱身,又脱不得,祇得实说道:“相公要做甚么诗,叫我传出去与宋相公代做。”冷绛雪道:“要做甚么诗?可拿与我看。”小僮没法,祇得取出来递与冷绛雪。冷绛雪看了,笑一笑道:“这是小姐奈何他了,待我也取笑他一场。”因对小僮说道:“你不消出去寻人,等我替你做了罢。”小僮道:“若是小姐肯做得,一发好了。”冷绛雪道:“跟我来。”遂带了小僮到房中,信笔写了两首,递与他道:“你可拿去,祇说是宋相公做的。”小僮得了诗,欢喜不过。
冷绛雪又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