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5 老夫代她讨还(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拼死守关,咱们好歹也要有个做长辈的样子,又哭又抹的,像什么话呀。”  

说着,夹着拐,抬手替李容倒了盏茶。  

“你以为我专程来找你哭一场不成!”李容拿帕子擦泪:“我也是为正事来的!”  

说着,从袖中取出书信:“这是太原褚太傅让我带给你的,你先看罢,咱们再细细商议。”  

常阔换上正色,坐下去,拆看那封书信。  

这时,刺史府的另一端,一座单独的小院内,金婆婆坐在枣树下的石桌旁,儿媳柳氏陪同在侧,婆媳二人皆向院门处张望等待着。  

不多时,骆泽步履匆匆地从外面回来。  

“泽儿,可有你父亲的消息了!”柳氏忙问。  

骆泽的神情变幻犹豫,但对上祖母的眼睛,还是很快将消息言明。  

他未曾打听到有关任何钱甚的消息。  

但他听到了一则关于骆观临的消息。  

这个消失在三年前的名字已很少被人提及,近日再出现,是因有一则沸沸扬扬的消息正从西面传来:  

“…骆观临三年前在江都得以侥幸逃生,数年来为避祸而避世,今见江山倾覆,遂现身投于荣王李隐麾下,欲助其成事,重整李氏河山。”  

骆泽将此言复述,声音有些发哑。  

“这,怎么会…”柳氏慌乱起来,有些语无伦次:“他怎就如此固执呢…这么多年,他竟看不清常节使是个怎样的人吗?同样姓李,就因为荣王是男子?原以为他改了想法…眼下看来,男女之分在他眼中竟还是胜过天大!”  

柳氏说着,忍不住侧过脸去,心中又痛又怨,平生竟第一次放声哭起来:“我看他是疯魔了!”  

“他没疯。”  

金婆婆一手扶着石桌,慢慢站起身来,道:“他大约是死了。”  

柳氏含泪转头看向婆母,骆泽也看向祖母。  

“钱甚不知所踪,约是遭人暗害,凶多吉少。”金婆婆看着二人,语气掷地有声:“至于那投了荣王的劳什子骆观临,咱们可不认得!”  

“泽儿,记住了,你姓钱!出身吴中钱氏,是清清楚楚上了族谱的!”  

“你如今虽没了父亲,却还有这么些族人在身边帮衬着!”金婆婆道:“还有你阿姊和老婆子我!”  

骆泽怔怔红了眼睛。  

金婆婆看着孙儿,提高了声音喝问:“可记住了!”  

骆泽忍着泪:“孙儿…记住了!”  

“好…”金婆婆点头,声音低下来,拿身前系着的围裙擦了擦并无水渍的手,而后抬腿便走。  

骆泽忙问:“祖母去何处!”  

“去作坊里!也不看看什么时辰了,不能误了上工…”金婆婆没回头,花白的发髻拿蓝布包得一丝不苟,微驼的背影一如往日利落抖擞。  

骆泽看着祖母这样的背影,却陡然落下泪来。  

待婆母出了院门,柳氏再支撑不住,坐在石桌旁掩面痛哭起来。  

金婆婆上了青驴车,和往日一样来到了丝织坊,女工们见了她,都热情又客气地见礼打招呼,口中喊着“婆婆”、“管事”。  

金婆婆笑着回应她们,让她们都各去做工。  

自从李岁宁接管了整个淮南道,并将海上贸易打通之后,江都的作坊便越开越多,各处工事进行得热火朝天,井然有序。  

此一日的冶炼坊中,却因一声突然响起的炸响,打破了这井然有序的气氛。  

两名刚从冶炼房中出来的工匠满身大汗,打着赤膊,正在院中拿井水洗脸冲身,忽然听到这响声,只见面前木桶里的水都跟着震出一圈圈波纹。  

“哪里来的响声?”  

“好像是火药房那边…”  

“炸炉了?”  

“火药房里怎么会有这样的响动?烧着什么东西了?”  

一群被惊动的工匠纷纷往火药房的方向赶去查看,中途却被悉数拦下。  

江都的火药房是前年便建成了的,只是今年才算真正摆到明面上来。  

火药易燃且助燃,又值酷暑,被拦下的工匠们不安地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可有人伤亡等等。  

火药房里的一名管事走来,对他们道:“无人受伤!也不曾起火!”  

“那方才的声音是…”  

“闷雷而已。”那管事伸手指天:“夏日闷雷,常见得很,不必大惊小怪!都散了,且回去做活吧!”  

那些工匠们下意识地抬头看天,入目晴空万里,风都没有一缕。  

但见那管事已转身离开,他们也不好再多做打听,且冶炼坊事关国之重器,与丝织坊不同,凡是此处工匠皆是签了死契的,坊内工事技艺、包括坊中事务等,一概不允许外泄。  

一来二去,众工匠养成了嘴严的习惯,即便觉得那一声炸响有些蹊跷,却不曾多做议论探究。  

沈三猫从火药房中出来,头发上衣袍上都沾着黑尘,看起来十分狼狈,唯独一双眼睛里盛满了激动振奋,跟在他身后出来的几名工匠则比他还要兴奋。  

沈三猫立时找了阿澈过来,交待道:“…阿澈,此次运往北境的兵械火药,由你跟随押送,务必要亲自送到女郎面前!要快,也要稳妥!”  

如今身形已有沈三猫一般高的阿澈眼睛大亮着应下,即刻跑着准备去了。  

将一切交代完毕后,已经两天两夜不曾合眼的沈三猫身形微晃,有些站不住了。  

左右的工匠要抬手扶他,却被他抬手挡下,而后,只见他撩起袍角,却是跪了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