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4 李隐义不容辞(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以及更妥善的解决之法。  

所以,这一道劫,是承下这份至贵命格的命劫。  

无绝见状却有些不安,又劝道:“殿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北境战事固然紧要,然而尚有崔大都督在,您的安危关乎着天下存亡!”  

此时帐外天色将昏,风沙将北境的天际染上了一层薄薄的暮紫。  

而今又告诉她,这道劫数的应验之处,与她前世身死之地是重合的。  

片刻,那帐帘被打起,一道颀长挺拔的身影走了进来。  

无绝立即扭头看向帐帘。  

接下来大半日,常岁宁都呆在帐中写信,给骆先生的,给江都的,给老师的,给姚廷尉的等等…  

常岁宁说着,视线落在天镜身上一瞬,且这一来就是两个,倒叫她无端有些心慌慌。  

看着似乎连手都不知该往哪儿放的常岁安,常岁宁眨了下眼睛:“阿兄是认为我做不成吗?”  

“…不!不是的!”常岁安赶忙摆手,神情几经变幻后,终于慢慢变得坚定:“宁宁,只要你想做之事,定然能够做得成的!”  

末了,常岁安神色几分犹豫:“宁宁,我能…再问你一件事吗?”  

见那青袍女子的视线落在自己身上,天镜眼底一片清明,了然含笑道:“以实言告知天下,乃贫道本分,不为相助。”  

商谈罢常岁宁“认祖归宗”之事,无绝与天镜一同离开时,无绝想到那卦象,心中好似始终扎着一根刺。  

天色虽已暗,但荣王府前后门外停放着的车马轿子却不比白日少,来者依旧络绎不绝,多见行色匆匆。  

那士兵的声音却未因此消失,只稍微压低了些:“玄阳子大师,是崔大都督…”  

这其中固然有常岁安数年前在宣州养伤时攒下来的感情,但常岁宁隐隐觉得,这其中大约还有母子之间的天然感应,哪怕她这位阿兄此时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真相。  

“殿下…”荠菜已退了出去守着,无绝压低声音仍难掩急切地道:“您那一劫,将会应验在何处…属下终于卜出来了!”  

况且,这天下苍生也不能承受再一次失去殿下了。  

崔璟的中用及好用程度,无绝是相当认可的。  

常岁宁七八日前还曾向无绝传信,让他留在太原接应何武虎,没想到他与天镜却在这个时候来了军中。  

自问罢,她即答道:“我有此心。”  

他已经很老了,不能再失去一次殿下了。  

天镜看出他的心思,叹道:“你分明也知道,避劫不是长久之计,唯有破劫才是真正解法…”  

无绝嘴上说得坚定洒脱,心中实则也是矛盾的,一来他很了解自家主公那不服输的德性,二来他也怕贸然干涉此劫会引发什么预料之外的差池。  

离开江都时,她让无绝和天镜为自己卜了一个生辰八字来用,所得结果,却与她做李尚时的月柱日柱与时柱完全重合。  

无绝下意识地便起身相迎。  

见他神情,常岁宁替他问道:“是否想要称帝吗?”  

“就在北境!”无绝抬起宽大道袍衣袖指向帐外,衣袖放下垂落时,神情几分凝重几分忐忑:“此一劫应验之处,同殿下上一世断骨之地有重叠之相…”  

“那…”常岁安试着小声问:“宁宁,你能告诉我,你到底姓什么吗?”  

是否要完成同那八字的契合,真正成为那八字的主人,未必有那么重要,殿下平安活着,才是最圆满的事。  

无绝斜睨向天镜——话还没说呢,这老道士就明白上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正是常岁宁即将需要向天下人宣明的。  

她未有再继续多问,而是示意无绝和天镜坐下说话:“刚好眼下我尚有另一件要紧事,需要二位相助,倒是省得写信了。”  

太原距离此地倒也不远,先前常岁宁带骑兵自太原动身之所以耗时月余之久,是因往西绕道去了朔方。若从太原直行北上,距阴山军营不过七八百里,车马三日可达。  

她姓什么——  

常岁安眼眶红红,心头却软下来:“当然不是…宁宁,不管你姓什么,咱们永远都是一家人!”  

常岁安从妹妹处离开时,神情几乎是呆滞的。  

正月里,常岁宁详细了解罢北境战况后,便去信江都调兵,令何武虎率十万淮南道兵马前来相援北境,如今大军已经接近太原。  

面对崔璟这聪明人,“死而复生”的无绝也很从容笑着道:“是啊,一别数年了。说起来上回见面时,还是…”  

天镜想说话,但见无绝神情,还是没有开口,只转而看向常岁宁。  

那青袍女子反应平静,并无不安之色。  

因而,见到急匆匆来到帐内的无绝之际,常岁宁便问:“有什么急事是不能让人传信的?怎还亲自过来了?”  

常岁安愣住一下,旋即一阵鼻酸,原来他担心失去妹妹的心情,宁宁都知道。  

听到这里,常岁宁反倒不那么心慌了,事关她自身便在她控制内,总比外部又出现了什么变故来得可控——  

余光扫到天镜转头看向了自己,无绝甩袖负手于背后,道:“你不必这样盯着我瞧,我早就说过,我没什么大志向,也没兴趣见证你口中提到的什么圆满奇伟之相…我换殿下回来,不是为了让她再死一次的。”  

值此暮时,剑南道也起了一阵晚风。  

“请荣王殿下拨乱反正,还天下安宁!”  

“大师。”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