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8 不要像我一样(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那些年里,为了尽量降低天子对父王的忌惮,每每在宫中医士诊脉之前,儿子时常会将药汤倒掉,只为让自己病得再真一些,再久一些。”  

“我也从未同父王提起过,唯恐父王为我忧心。”李录再次笑了笑:“那时我从未想过,我这孱弱的身躯从一开始便是父王的安排。”  

“可是我分明记得,在我病下之前,父王还在抱着我骑马——”他眼中似有两分困惑:“为何转眼便能做出这样狠心的决定?”  

他在说到“狠心”二字时,声音有少许停顿,似乎觉得这个词太过单薄,可是他已想不到其它可以用来代替的话。  

“他明明是这世上最开明慈和的父亲…这一年多来,我时常在想,哪个才是真正的他。”李录缓缓呼出一口气,答案也随之而出:“仁慈与残忍,都是真正的他,也或许都不是真正的他…这二者何时出现,只看他需要而已。”  

他的父王可以仁慈对待万物,下一刻也可以残忍地向万物挥刀。  

而在人前,父王一直是前者,从无半分表演的痕迹。  

那双仿佛能容纳世间一切善恶是非风雨变故、总能保持云淡风轻之色的眼睛里,实则只容得下一人…而那一人便是父王自己。  

父王的眼中心中只有他自己。  

荣王妃抓住儿子一只手,她试图支撑起身却不得,原本已近干涸的眼中,有痛苦的泪水滚落。  

李录没有挣脱,重新看向她,问:“那母亲呢?母亲就一直这样看着吗?”  

荣王妃手指一僵,眼神忍不住闪躲。  

“这些年来,换了无数个医士,他们皆道,母亲的病乃是郁结而生,母亲为此担忧,恐惧,愧疚,惶惶不可终日…却从未想过要将真相告知于我。”  

李录慢慢转头,看向房中陈设:“自从我患上哮疾之后,母亲便不再用香,恐诱我发病。纵然我不在益州,母亲也十年如一日地如此…”  

“可是母亲,这样微不足道的好,果真有意义吗?”他平静地看回荣王妃,声音平和却近乎残忍地道:“母亲果真是为了我好,还是为了让自己为人母的良心能好过一些。”  

荣王妃拼力侧身,双手抓住儿子的衣袖,流泪摇头,声音颤哑着,总算说出了一句还算完整的话:“母亲要如何对你说…你即便知晓,不过徒增痛苦,危险…”  

“所以母亲便替我认命了,是吗。”李录终于嗤笑一声:“母亲这样胆怯软弱,并擅长慷他人之慨,难怪能活到今日。”  

对上那双看似平静,却暗藏讥讽与厌恨的眼睛,荣王妃仿佛被人一刀扎入了心口。  

李录抽出衣袖,慢慢站起了身,垂视着形如枯槁的母亲:“可母亲很快便连活着都做不到了。”  

“母亲的身子已无几日可活,而母亲那本就不值一提的母家早已衰败…即便母亲不死,父王也绝不会容许母亲活到他登基之时。”  

“父王已不再需要一个病弱的王妃,他需要重新择选一位更有价值的皇后…而到时,我又将如何自处?母亲可有替我想过分毫吗?”  

“母亲畏惧父王,畏惧到就这样眼睁睁地推我入此炼狱…可我究竟又做错了什么?”  

荣王妃浑身颤栗着,只能发出模糊不清的呜咽声。  

“母亲,你本不配我唤你做母亲。”李录微弯下身,最后低声道:“你若果真有愧,在天之灵,记得保佑我得偿所愿。”  

有冷风从窗棂的缝隙间灌入,荣王妃如坠冰窖,最后一丝力气也被抽离,彻底失去了支撑。  

马婉是黄昏时得知的消息,匆匆便赶了过去。  

荣王妃已至弥留之际。  

荣王外出办事,不在府中,而李录正在前院书房中安抚那几名试图辞去的幕僚,同在内院的马婉是最先赶到的那一个。  

自从之前被禁足佛堂数月后,马婉便甚少出现在人前,多数时间皆足不出院,她也有些日子没再见到荣王妃了。  

马婉自嫁入荣王府之后,荣王妃便一直缠绵病榻,婆媳二人之间最多的交集,便是马婉在榻边侍疾的日子。  

因此,突然被荣王妃紧紧抓住双手的马婉,此时有着短暂的无措:“母亲…”  

荣王妃的嘴巴动了动,发出的声音十分低弱,马婉连忙垂首去听。  

“你走吧…不要落得像我一样的下场…”  

“离开这里…”  

那颤抖而嘶哑的声音带着一丝凄凉的哭意,马婉听得愣住:“母亲,什么…”  

似是死前的回光返照,已许久无法与人交流的荣王妃,此刻紧紧抓着马婉的手,将她拉向自己,颤声说着:“我对录儿有愧…可我才知,他已经变成了同他父王一样的人…他们都没有心…”  

“我曾也以为,自己有幸嫁了一位与世无争,仁善温润的好夫婿,可以恩爱平安一生…”  

荣王妃眼中有泪水涌出,再次道:“快走吧,不要像我一样…”  

听着这些仿佛梦呓般的话语,马婉反握住荣王妃冰冷的手,却发现自己的手指同样冰冷。  

房中的仆妇和婢女都跪在五步开外处,有人低声抽泣着,除马婉之外,再无人能听得到荣王妃的说话声。  

“录儿说得对,我是个卑怯无用之人,这一生,我都在怕…”  

荣王妃用最后一丝力气,从枕下取出一物,塞到马婉手中:“若能离开这里…有朝一日,或可将它宣之于众…”  

马婉低头看去,却是一只平安锁,这只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