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2 敢欺中原无主(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听得天镜这句感叹,无绝若有所思,也顾不上再单方面与天镜斗嘴。  

马车里安静了片刻,车外马蹄声与甲胄相击声则为这份安静增添了两分兵戈之气。  

好一会儿,无绝才低声如自语般道:“我曾言殿下前世乃大才大憾之相,此时从殿下的经历及这并非偶然的八字来看,此一遭倒果真像是为了弥补那份大憾而来…”  

“许多因果,或从当年殿下替阿鲤改命,执意将其救下之时便已有注定了…”  

无绝先前便知晓这份因果所在,但他至今日才知,这其中因果的牵扯之深,更胜过他从前认知。  

天镜缓缓颔首:“天道之外,也自有因果…世间事,事事皆非偶然。”  

无绝沉默了片刻,看向天镜:“殿下此行虽为弥补前世所缺而来,但我粗观你我所卜之八字,贵则贵矣,亦与殿下相生相宜,然而…仍隐约可见,其命盘中尚有一道大劫在。”  

“还以为你有什么过人本领呢,合着也是一知半解。”无绝轻蔑地哼了一声,一边摸出铜板来:“到头来还得是我。”  

“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路,乃是我那师父拿我这条命蹚出来的…同尊驾又有什么干系?”无绝时刻一副护食心切的模样。  

而前日里,范阳王处传来密信,信中言,汴州刺史胡粼似乎无意归顺。  

他先前一封封信送去江都,催问大人何时入京,图得是什么?不就是一句大人不欲入京的准话吗!  

这个时候进京,安危得不到保证,且要被朝廷拿捏,简直全无造反前途可言!  

徐州刺史悚然大惊,不可置信道:“怎么可能!”  

无绝登时急了,不可置信地问:大人不准备将我带上?  

“此八字初显,不过刚交到大人手中,与大人尚未能完全契合…你如此急于卜测,不过是平白损耗心神。”天镜耐心劝阻着,并道:“待迟一些,此八字命格与大人足够相合之后,我必设法助你一同替大人卜明此劫。”  

闹呢,他分明昨日才听闻江都欲动兵的消息,怎么可能今日人就到他家门前了!  

点兵当日,邵善同立于点兵台上,披甲佩剑,威风凛凛,英武非常,言辞抑扬顿挫,并亲自擂响了发兵的战鼓。  

现下眼看着自家大人打上了别人的门去,邵善同的焦虑便委实缓解不少。  

接下来两日间,光州迅速集结三万兵力,寿州和申州则各自平摊了一万兵力。  

另一路,则是着令地处淮南道边缘处的寿州,光州,申洲三处,就地集兵五万,由申洲方向北上,赶赴洛阳——由申洲至洛阳,不过五百里余,此乃淮南道诸州距洛阳最近的发兵之处。  

闻听常岁宁亲自率兵往洛阳而去,光州刺史邵善同猛地起身,险些将椅子带翻。  

此刻她握着胡粼的书信,看向前方:“乱臣贼子竟欺中原无主,妄图侵吞河南道——”  

天镜却不赞成:“你我所行之路,实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此奇绝之途,若无一知己作伴,岂不少了诸多意趣?”  

而旁人不知,骆观临却是清楚,他家这主公,选择从河南道借道,用意可不止一层。  

来的路上,常岁宁已听闻范阳王向河南道各州传檄之事。  

然而他连起几卦,所得卦象却次次含糊,叫人不禁皱眉。  

这话无绝倒是受用。  

“自然,自然。”天镜笑着轻拍了拍无绝的肩,道:“功成在你,我不过一旁观旅人而已。”  

一局罢,无绝推开车窗,看向车外气势雄厚的铁骑,心中始终念着那道尚不明晰的劫数。  

少女话语中带有不满,但在一旁的骆观临听来,倒觉得这话中之意更像是…河南道缺个像样的主人。  

徐州刺史见状刚要问一句出了何事,只听那跪趴在地的斥候道:“前方…前方有江都大军,领兵者正是那常岁宁!”  

铁骑疾驰在碎石混合灰土铺成的宽阔官道之上,马蹄席卷过道路两侧的金黄落叶,绣着“常”字的玄色军旗在十月的秋风中肆意招展,如鹏鸟翱翔,一路振翅往北面掠去。  

他严重怀疑,节度使大人之所以在信中特意言明,让各州刺史不可擅离己位,主要针对的便是他们光州刺史。  

天镜微点头,却又摇头:“只模糊可见一二…”  

听闻江都准备动兵的消息之后,徐州刺史愈发不敢怠慢,在他看来,当务之急,是要赶在常岁宁抵达之前,将汴州拿下!  

汴州是他徐州与洛阳之间唯一的阻隔,只消打通了汴州,他便可与洛阳的范阳军联合,范阳王二十万大军在此,到时他便也不必惧怕那常岁宁上门了!  

二来,眼瞅着各州都在反,他着实焦虑得厉害,这种感觉就好比读书旬试之际,眼看同窗们呼呼奋笔疾书,而自己一个字都没能憋得出来…他如今每每梦到这旧时场景时,尚且急得夹紧双腿想要如厕。  

因此,早在动兵之前,常岁宁便预料到了范阳军会染指河南道的可能。  

一队飞骑沿淮水而行,先后将此信送至寿州、光州,与申州。  

范阳王遂令徐州出兵从后方围攻汴州,到时汴州军的退路也被阻死,便只能选择归降。如此一来,范阳军便可用最小的代价拿下汴州。  

这兵卒自汴州而出,按照原本路程,他至少还需两日才能抵达江都,这一路他心急如焚,又反复想着,就算常节使愿意出兵援助,江都大军出动也需要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