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 崔家的决定(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使如今身在太原的族人及他们的亲眷人脉,悉数为常岁宁所用。”崔据道:“我等,则与荣王共事。”  

这句话让堂内恢复了安静。  

“故我猜测,此女出身,或与李氏有关。”  

包括家主当初果决地将大郎除族,甚至也包括家主让六郎进国子监结交同窗…或许从很早之前,家主便在为拆分崔家,为崔家多谋一条出路而做准备了。  

崔洐也愣了一下,旋即觉得不妥,卢氏是他的妻,理应以夫为天,就算分族,也该跟随他左右…他已没了儿子,怎能连妻子和女儿也要远赴太原?  

“家主…这是要拆分崔氏?”族人无不神情震动,有人一瞬不瞬地问:“不知家主想要如何拆分?”  

片刻,又一名中年族人离座,来到堂内,向上首抬手施下:“我也愿赞成。”  

或者说,她打算与李氏有关。  

从始至终,他们表态的声音都不高,无半点抑扬顿挫的力道,但做出的,却是一个空前重大的决定。  

至少可保半数不死。  

荥阳郑氏,便是最好的例子。  

许多时候,人们凭着一些认知和坚守,得到了利益之后,再想让他们改变,便是极艰难之事…哪怕昔日蜜糖,成了今时砒霜,却也甚少有人可以立即从中跳出。  

此刻,数十名长衫族人齐齐立于堂中,遵从了上首那位家主的决策。  

崔洐的脸色起伏不定。  

崔据道:“明日,你即带着棠儿动身离京,带上我的亲笔书信,去往宁州卢家,以探亲为名,见卢公一面。”  

越来越多的族人站起身。  

卢氏眼角泛起泪光,拥有这样一个明智果断的掌舵者,是崔家之幸。  

崔据面上并不见愠色,或者说,眼下族人们的反应,在他预料之中。  

堂中因此言而哗然,但众人只要细思,便能明白家主的猜测并非凭空而来。  

在经过方才对常岁宁的诸多分析之后,崔氏众族人此刻无法否定这个说法,一时多是神情凝重,并等待着家主接下来的话。  

卢氏精神微振,上前一步福身施礼:“家主。”  

而卢家对比崔家,一直以来都更倾向于荣王,私下有不少族人已然为荣王所用。  

“可是家主…我们果真要为了一个女子,放弃荣王这条出路吗?”大多族人的神情依旧犹豫:“这是否过于冒险了?”  

末了,崔据看向站在角落里的妇人:“卢氏——”  

崔洐站在原处,脑中嗡嗡作响。  

“关于这常家岁宁的出身,我倒是有一个猜测。”这时,崔据的声音再度响起:“令安在信中虽未有明言,但我认为,他必不可能无端将常岁宁与先太子李效作比——”  

很多事如一座大山,并非只一代人瞬息间便可以全部移开。  

不过,他今日要做的,并非是从这二者之中择选一人——  

“父亲!”崔洐心口狂跳:“如此一来…岂非等同断臂折骨!”  

崔据的眼神里此刻多了份锐利:“不断,怎生?”  

拆分切骨之痛,固然叫人难以忍受,但举族覆灭之危,却绝非他们能够承受。  

崩坏的时局,无法移转的人心,二者并现之下,便是所谓的大势与气数。  

听着那些不减的反对声,崔洐看向父亲,同样是欲言又止。  

哪怕拆分后的崔氏注定会被一再削弱,甚至经年之后不可再以高贵的士族姿态生存,但至少可以抵挡消减大势洪流带来的冲击,保有一份长久生机。  

他固然欣赏常岁宁之才,也愿相信令安的判断,但他同时也无法否认荣王的能力与优势。  

况且,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崔据亦无法提早断言对与错,他并没有未卜先知之能。  

让他们选择常岁宁,他们固然不愿,但若当真选了荣王,他们却也不得不忧心忌惮常岁宁的存在…但若如家主所言,两边下注,这些隐忧便可尽除。  

家主的苦心与布局,早就有迹可循。  

崔据看向神情各异的众人,语气中似挟着堂外的风雨声:“崔家早已如一艘将朽之巨船,无法调动方向,一个错误的决定换来的一场风雨,便可使之彻底倾覆…”  

“之后对外便道,六郎擅作主张,带族人离开清河,违背祖训,投往太原崔璟,已自立门户——”崔据道:“从此后,便与我京师崔氏分族而立,再无干系。”  

片刻,他迎着那一道道视线,字字清晰道:“而有常岁宁此等人在,我等若选择荣王,亦为豪赌。”  

堂中慢慢坠入异样的静默,不复方才的分歧嘈杂。  

这一刻,她突然明白了一些事。  

“请家主三思啊。”  

崔据缓声道:“在这场赌局之上,唯一能存活下来的办法,便是两方下注。”  

崔洐微微睁大了眼睛,立即问道:“父亲的意思是…”  

选择常岁宁,对族中大部分人而言,是颠覆性的。这颠覆的不仅是他们的认知,还有千百年来他们所推崇的男女礼法所带来的一切固有利益。  

崔据绝对相信,他若执意选择常岁宁,族中会不乏以死明志之人。  

——两方下注?!  

崔据道:“我会在信中与卢公言明崔家的决定。”  

崔据并不否认地道:“今时若选择常岁宁,是为豪赌。”  

以六郎为首,还有那些身在太原的族人…如此一来,父亲也等同是将六郎他们交到了那逆子手中。  

不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