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 是否对吾主有心?(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过,元祥是咱们大都督的陪嫁来着!”  

那武将说罢哈哈大笑起来,并悄悄留意孟列的反应。  

然而孟列毫无反应,甚至喝了口茶。  

于孟列而言,他虽暗中打量,却并无替自家殿下表态之权,自然不适宜流露出任何明确的态度。  

虞副将见状,朝那武将道:“…我看你是喝多了!瞎说什么呢!”  

那武将忙做出两分神志不清的醉态,然而转念一想…今日喝得根本也不是酒啊!  

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下演,干笑道:“…久没沾茶水了,猛地一喝,这茶倒也醉人哈哈!”  

四下众人哈哈打着圆场,便也很快揭过这话。  

常岁安听得有些心惊胆战,这些人瞎开什么玩笑,崔大都督不会生气吧?  

如此想着,常岁安不禁悄悄看了眼崔璟的神态,见人并未流露出恼色与冷脸,只是略有些许不自在,才暗暗松了口气。  

这些人,真是无知者无畏…当初芙蓉花宴上,崔大都督根本是演得啊。  

常岁安在心中颇有些发愁地叹气——也不知这因做戏而酿出的荒诞流言,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常岁安一番发愁罢,也单独敬了元祥一盏茶。  

礼数使然,又紧跟着敬了孟列一盏。  

孟列端起茶盏,向常岁安微微点头。  

同孟列对视间,常岁安心中仍有一丝费解。  

起初常岁安在军中见到孟列,很是大吃了一惊,他不解京师登泰楼的孟东家,为何会是负责押送此次钱粮之人,为何会替宁宁办事?  

常岁安大惊之下,心中冒出一个想法,忍了好几日,到底没忍住向孟列开口试探,他试探的言辞并不高明,就差直接向孟列问一句:莫非您就是宁宁的亲阿爹?  

自从得知妹妹很有可能理清了真正的身世之后,常岁安每日每夜都在替妹妹猜爹。  

孟列自然是否认。  

常岁安松了口气,又旁敲侧击地问:那您知道谁才是宁宁的亲阿爹吗?  

孟列亦是摇头。  

至此,常岁安才试着问起孟东家此行为自家妹妹办事的缘故。  

孟列答:因常大将军之故。  

——拿老常的名义来哄一哄老常的儿子,事后有麻烦也是老常来解释,这很合理也很省力。  

常岁安听得半知半解,但见孟列无意多言,便也只好打消了深究的念头。  

因而直到此刻,常岁安看向孟列时,心中依旧存有一份不解,总觉得哪里不对。  

这场肉眼可见颇费了心意的饯行宴,直至深夜方才散去。  

宴散后,孟列和崔璟于帐外无人处,又单独说了会儿话。  

“崔大都督可有什么话,亦或是书信需让孟某带回江都转交给大人?”  

孟列如今在外行走,习惯用得乃是蒙姓,但对于原本就知晓他身份的人来说,则没有必要掩饰。  

崔璟:“多谢,并无。”  

听得这干脆的拒绝,孟列微转头看去,只听那青年解释道:“十日前,我已令人送信去江都了。”  

孟列沉默了一下,十日前,而不是一月前,那便说明对方起初是想过让他捎带回江都的,但是见他迟迟不动身,最终还是选择了另外使人送信。  

他走得的确慢了些,这位崔大都督想送信的心也的确急了些。  

孟列点了头,看着眼前无论哪方面都足够出色的青年,正色问:“崔大都督是否对吾主有心?”  

这无疑是极直白的询问。  

孟列问罢,甚至见面前的青年少见地怔愣了一下。  

片刻,那眉目如星沉入海的青年,才开口道了一个字:“是。”  

这声音不重,但透着坚定不移。  

对视片刻,孟列微微一笑,点头赞许道:“崔大都督眼光很好。”  

又赞许一句:“能得吾主另眼相待,崔大都督的运气也很好。”  

诚然,这青年有诸多旁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优点,但对孟列而言,最大的优点却莫过于这两点。  

孟列与常阔等人最大的不同,便在于他内心只看重他的主人——相较之下,这世间秩序善恶对错,亦或是评断一个人优劣的世俗标准,于他而言都是一堆空物。  

崔璟却也一笑:“你我所见略同。”  

此一生,他也认为自己的眼光与运气最好。  

听闻崔璟此言,孟列笑了起来,这笑比方才更显真切。  

天女塔之事,崔璟是知情者这一点,孟列也是知晓的。且在江都时,无绝私下也与他说过崔璟当初为了替殿下在圣人面前掩饰身份,而只身破阵之事。  

单是此一事,孟列对崔璟的印象便很不错。  

此时二人相谈而笑,孟列心中更添两分满意与欣赏。  

但他只是询问确定了崔璟的心意,而不曾叮嘱什么“务必好好对待殿下”之言,亦或是逼迫对方立下誓言等等,这些是无用的,也是毫无必要的。  

殿下不需要任何人来为忠于她而立誓。  

退一万步说,即便这崔璟日后动了别的心思,也是他自己的损失,而非殿下的。  

假使对方的动摇使殿下不悦或心伤,亦或是来日威胁到了殿下,只要殿下愿意,囚了或杀了皆可。  

从不心软的孟列内心深处的想法过于血腥而不讲情理,哪怕二人此刻看起来且称得上相谈甚欢。  

但这最坏的打算并不影响孟列此刻于这辞别之际,真心实意地对崔璟道:“风沙将起,崔大都督还请保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