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她缺德的很明显吗?(2/3)
人要顶三个常岁宁,钻过去时卡了一下,常岁宁从外面扯着他的手臂,将他用力一薅,才把人拽出去。
「扑通!」
被拽出去的阿点跌趴在地,哎哟了一声。
崔璟转头去看。
阿点很快爬了起来,蹲在窗下,双手扒着窗台,头发上沾着几片竹叶草屑,与他小声交待道:「小璟,你要乖乖养伤,我们会再来看你的!」
「好,多谢前辈。」
崔璟的视线越过阿点,只见那道轻快的浅青背影已进了竹林,阿点道了句「等等我」,连忙跟了上去。
竹林翠绿茂密,看着那两道远去的身影,崔璟眼中以笑意目送。
「大都督——」听着外面传来的脚步声,元祥出声提醒。
崔璟回过头,看向元祥。
元祥咧嘴傻笑,指了指自己的脸。
崔璟不解地看着举止古怪的下属:「?」
元祥只能明言:「大都督,人都到外头了…您收一收笑脸呗。」
崔璟面上笑意凝固:「…」
见自家大都督无声调整了神情,换回了素日里的疏冷之色,并且抬手整理了衣摆,及松弛的衣襟,元祥在心中「哇」了一声,所以大都督方才在常娘子面前未曾整理衣襟,可见是默许了他的提议!
好哇,单方面的恋慕一个人果然会令人变得诡计多端,大都督如今面对常娘子,也是有些心机在身上的。
他要写信给戴长史说明此事,戴长史若知晓大都督如今这般长进,大约是可以含笑九泉,将这份欣慰带进棺材里的地步。
很快,门外即有通传询问声传来。
得了崔璟准允,一群着官服及宦官服的人走了进来,为首的正是户部湛侍郎与陪同而来的李献。
崔璟看着那些纷纷施礼之人:「恕崔璟未能相迎一名内侍连忙面色惶恐地道:「崔大都督您有伤在身,我等岂能劳驾于您!」
说着,嗅着屋中还未散去的血腥气与药味,那内侍又不免叹息:「此番叫崔大都督受苦了。」
李献眼中也有着关切与同情:「…崔大都督身上的伤势是否要紧?」
继带兵镇压郑氏之后,崔璟竟然被除族了,当真是每一步都不在他最初的预料之中。
崔璟竟然就这么与清河崔氏断绝了关系…
而更荒谬的是,姨母此番令人传旨叱责他行事手段残暴…让他与钦差共同妥善处理后续之事,待回京之后再行请罪。
所以,现下是崔璟立功领赏,而他要领罚请罪。
李献在心中讽刺冷笑,面上则不动声色地注视着那竹榻之上脸色苍白的青年。
崔璟:「皮肉伤而已,不值一提。」
李献不置可否,含笑道:「还是要仔细养伤,须知日后国朝安定之大业,还需仰仗崔大都督。」
「崔大都督这都是为了朝廷,为了圣人…」内侍满眼钦佩与同情,向京师方向揖了下手:「您这般忠直大义,圣人定是能够体察的。」
此前这位崔大都督亲自率军镇压郑家,而今又遭崔氏除族,这两桩事,注定令其成为天下士族唾弃之人,但在圣人面前,却是恰恰相反的。
这相当于,这位崔大都督在圣人和士族之间,最终选择了前者。
如此,他们作为天子钦差,即代表着圣人的态度,此刻面对这位大人,便要将姿态放得更低一些才行。
一番格外恭谨的嘘寒问暖之后,才由湛侍郎宣读了圣旨,此道圣旨是为褒奖崔璟尽心救灾及镇压郑氏之举。
同一件事,一面遭除族,一面被褒奖。
湛侍郎身后的一群新科进士官员,心中对此大多感到唏嘘。
后面的一位年轻人,回头看向最后面的同窗同僚,拿眼神示意——又记什么呢?
谭离这一路来,怀中总揣着一个小册子,及几块炭笔,成日记个不停。
谭离不能再小声地道:「自然是为官者的话术啊…」
此时此刻此复杂情形,多好的现场教学啊。
他们刚入官场,便被揪出来用了,许多东西都是现学,不懂的实在太多了,每日湛侍郎被他们围着问,一个头十个大,眼看离崩溃只差一步之遥…
于是勤奋如谭离,选择尽量自学。
那同僚眼神震惊,路上记些风土地貌也就罢了,如今竟连话术都要记?
震惊之余,即将落于人后的危机感也油然而生,仓皇之下,道:「谭贤弟回头可否借我也看看?」
谭离面色为难了一下:「这炭笔与册子,皆是宋兄借予我的…」
毕竟这么大的开销,他哪里负担得起?
那同僚立时会意,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好说,好说…」
说着,垂目去看,不由小声问:「怎连蔡公公的话也要记?」
他们是要文官,又不是要做佞臣宦官!
谭离坦然一笑:「多学些,心里踏实。」
什么都学只会让他营养均衡,使前路又广又宽。.
年轻同僚表情复杂,有些担心学得太杂,自己会消化不了。
湛侍郎等人又与崔璟提早知会了郑家的处置结果,一行人久久未曾离去,谭离手中的炭笔逐渐变得娇小玲珑。
另一边,常岁宁已离开崔璟的住处,策马往荥阳城中的临时住处而去。
风中有洪水消止,万物复苏的气息,常岁宁一路心情甚好,回到住处,翻身下马,将归期交给阿澈,弯着嘴角上了石阶,跨过门槛。
她的脚
「扑通!」
被拽出去的阿点跌趴在地,哎哟了一声。
崔璟转头去看。
阿点很快爬了起来,蹲在窗下,双手扒着窗台,头发上沾着几片竹叶草屑,与他小声交待道:「小璟,你要乖乖养伤,我们会再来看你的!」
「好,多谢前辈。」
崔璟的视线越过阿点,只见那道轻快的浅青背影已进了竹林,阿点道了句「等等我」,连忙跟了上去。
竹林翠绿茂密,看着那两道远去的身影,崔璟眼中以笑意目送。
「大都督——」听着外面传来的脚步声,元祥出声提醒。
崔璟回过头,看向元祥。
元祥咧嘴傻笑,指了指自己的脸。
崔璟不解地看着举止古怪的下属:「?」
元祥只能明言:「大都督,人都到外头了…您收一收笑脸呗。」
崔璟面上笑意凝固:「…」
见自家大都督无声调整了神情,换回了素日里的疏冷之色,并且抬手整理了衣摆,及松弛的衣襟,元祥在心中「哇」了一声,所以大都督方才在常娘子面前未曾整理衣襟,可见是默许了他的提议!
好哇,单方面的恋慕一个人果然会令人变得诡计多端,大都督如今面对常娘子,也是有些心机在身上的。
他要写信给戴长史说明此事,戴长史若知晓大都督如今这般长进,大约是可以含笑九泉,将这份欣慰带进棺材里的地步。
很快,门外即有通传询问声传来。
得了崔璟准允,一群着官服及宦官服的人走了进来,为首的正是户部湛侍郎与陪同而来的李献。
崔璟看着那些纷纷施礼之人:「恕崔璟未能相迎一名内侍连忙面色惶恐地道:「崔大都督您有伤在身,我等岂能劳驾于您!」
说着,嗅着屋中还未散去的血腥气与药味,那内侍又不免叹息:「此番叫崔大都督受苦了。」
李献眼中也有着关切与同情:「…崔大都督身上的伤势是否要紧?」
继带兵镇压郑氏之后,崔璟竟然被除族了,当真是每一步都不在他最初的预料之中。
崔璟竟然就这么与清河崔氏断绝了关系…
而更荒谬的是,姨母此番令人传旨叱责他行事手段残暴…让他与钦差共同妥善处理后续之事,待回京之后再行请罪。
所以,现下是崔璟立功领赏,而他要领罚请罪。
李献在心中讽刺冷笑,面上则不动声色地注视着那竹榻之上脸色苍白的青年。
崔璟:「皮肉伤而已,不值一提。」
李献不置可否,含笑道:「还是要仔细养伤,须知日后国朝安定之大业,还需仰仗崔大都督。」
「崔大都督这都是为了朝廷,为了圣人…」内侍满眼钦佩与同情,向京师方向揖了下手:「您这般忠直大义,圣人定是能够体察的。」
此前这位崔大都督亲自率军镇压郑家,而今又遭崔氏除族,这两桩事,注定令其成为天下士族唾弃之人,但在圣人面前,却是恰恰相反的。
这相当于,这位崔大都督在圣人和士族之间,最终选择了前者。
如此,他们作为天子钦差,即代表着圣人的态度,此刻面对这位大人,便要将姿态放得更低一些才行。
一番格外恭谨的嘘寒问暖之后,才由湛侍郎宣读了圣旨,此道圣旨是为褒奖崔璟尽心救灾及镇压郑氏之举。
同一件事,一面遭除族,一面被褒奖。
湛侍郎身后的一群新科进士官员,心中对此大多感到唏嘘。
后面的一位年轻人,回头看向最后面的同窗同僚,拿眼神示意——又记什么呢?
谭离这一路来,怀中总揣着一个小册子,及几块炭笔,成日记个不停。
谭离不能再小声地道:「自然是为官者的话术啊…」
此时此刻此复杂情形,多好的现场教学啊。
他们刚入官场,便被揪出来用了,许多东西都是现学,不懂的实在太多了,每日湛侍郎被他们围着问,一个头十个大,眼看离崩溃只差一步之遥…
于是勤奋如谭离,选择尽量自学。
那同僚眼神震惊,路上记些风土地貌也就罢了,如今竟连话术都要记?
震惊之余,即将落于人后的危机感也油然而生,仓皇之下,道:「谭贤弟回头可否借我也看看?」
谭离面色为难了一下:「这炭笔与册子,皆是宋兄借予我的…」
毕竟这么大的开销,他哪里负担得起?
那同僚立时会意,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好说,好说…」
说着,垂目去看,不由小声问:「怎连蔡公公的话也要记?」
他们是要文官,又不是要做佞臣宦官!
谭离坦然一笑:「多学些,心里踏实。」
什么都学只会让他营养均衡,使前路又广又宽。.
年轻同僚表情复杂,有些担心学得太杂,自己会消化不了。
湛侍郎等人又与崔璟提早知会了郑家的处置结果,一行人久久未曾离去,谭离手中的炭笔逐渐变得娇小玲珑。
另一边,常岁宁已离开崔璟的住处,策马往荥阳城中的临时住处而去。
风中有洪水消止,万物复苏的气息,常岁宁一路心情甚好,回到住处,翻身下马,将归期交给阿澈,弯着嘴角上了石阶,跨过门槛。
她的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