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9 为何要救她?(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种感觉让他们行事愈发没有顾忌,什么规矩秩序须知他们是在替李献大将军办事,李献大将军是在替圣人办差此时,见面前这少年人丝毫没有惧色,那士兵只觉遭到莫大挑衅,他猛地举刀砍去。  

同一刻,却见那少年人忽而抬腿,动作迅猛如风。  

常岁宁一脚重重地踹向他的腹部上方,将人踹出了步远,扑通一声仰摔在地。  

那士兵咬着牙爬坐起身,大怒道“果然是士族反贼余孽还不快将他们拿下”  

说着,他也立时抓起手边长刀,要再次向常岁宁砍去。  

就在他们要一同冲上前,行就地扑杀之举时,忽见那三人一马身后的巷口处,忽然有一队脚步整肃的官差快步而来,为首的乃是此地几名官员。  

握着缰绳的少女见状眼神一紧,只觉进退之路皆被阻断,一时惊惶难当。  

“尔等作甚”为首的官员见状大惊,质问那些举刀的士兵。  

那被常岁宁踹翻在地的士兵拧眉,丝毫不惧本地官员“我们奉李献大将军之令捉拿逃犯,一路追踪至此”  

“逃犯何在”一名官员快步上前,朝常岁宁抬手“此乃宁远将军尔等以下犯上,可知该当何罪”  

宁宁远将军那一行士兵一时皆色变,不可置信看着那头戴斗笠的少年人。  

宁远将军怎会来此地亲自救灾见那几名县令之流的官员纷纷上前向那少年行礼,为首的士兵来不及想更多,脑中轰隆一声,“扑通”跪了下去“小人有眼无珠不知宁远将军在此,冲撞冒犯之下,还望将军恕罪”  

这位宁远将军如今虽只五品,但圣人早在去年便曾昭之天下,取徐正业首级者,必赏官三品且抛开官职,此女如今极有威望,他们实在得罪不起。  

他懊悔之余,又觉实在倒霉对方最初为何不曾亮明身份旋即想到方才对方那句假意奉上马匹钱财之言,男人心中不禁咯噔一下对方是有意试探,存心抓他们办差的错处男人心中惊慌间,只见那道高挑的身影踩着满是泥泞的长靴,走到了他面前“腰牌。”  

男人不敢不从,急忙摘下腰牌,双手高高捧与对方。  

常岁宁伸手接过,看了一眼上前的职位与姓名之后,即随手丢还给了他,道“这些时日都做了什么,自一并去你们李献将军面前请罪吧。”  

男人向那转身离去的背影叩头“是多谢宁远将军”  

心知她已将自己记下,这罪不请是不行了,男人暗觉晦气,却又只能恭送她离开。  

“宁远将军可有受惊”出了巷子,此地县令出声询问,虽然他也觉得受惊的应当是那些人,但关切一下总归没错。  

他们县上受灾情况非常严重,荥阳城中官府自顾不暇,根本顾不上理会他们,好在有这位宁远将军带兵前来救助,对此他是真心感激的。  

常岁宁摇了头,与他问起各处的进展情况,一行人边走边说着。  

那名被斗笠遮去了面容的少女,牵着马跟在后面,她看着前方常岁宁的背影,斗笠下方的神情怔怔。  

竟是那位宁远将军吗宁远将军不是听命于圣人的吗,既然猜到了她的逃犯身份,为何要救她为何敢救她一行人没走出多远,负责给县上灾民搭建临时避难之所的荠菜带人寻了过来,向常岁宁报明进程。  

“多亏了诸位下官这便让人将灾民安置下去。”  

几位县官再次向常岁宁等人施礼。  

此时雨水小了很多,大多灾民已经得到救助,现下需要考虑的,只剩下一个问题了,那便是粮食。  

朝廷还未来得及拨下赈灾粮,县上粮仓里的存粮一半遭水泡毁,余下一半也已近耗光,他们只能去寻求荥阳官府帮助。  

派去求粮的官差晨早去的荥阳,此时还未折返,只能暂且等待消息。  

洪涝与旱灾不同,旱灾不毁存粮,而遇洪涝时,百姓家中房屋垮塌,食物难以保存,各处粮仓储存稍有不当,也会损失惨重。  

常岁宁前去帮忙一同安置灾民,与他们一同等待荥阳的消息,若荥阳官府也无粮,或不愿拨粮,那便要另想办法应急。  

雨水暂停,但乌云始终未散,天色很快黑下来,四下灯火稀松摇晃,显得格外疲惫难支。  

官差终于折返,却没有拿到粮食,荥阳官府声称也无粮可用,让他们另想办法支撑一二,等候赈灾粮送达。  

没有等到粮食,有百姓哭着埋怨起来,也有饿到失去理智的人抢夺身边人所剩不多的干粮,因此大打出手。  

县令出面控制住局面后,只有取出最后所剩不多的米粮,煮粥给灾民们分下去。  

粥煮好后,县令亲自捧了一大碗,送到常岁宁面前。  

看着那头发花白的县令,常岁宁摇头“不必了,我们有干粮,这碗粥大人用吧。”  

这位县令做事亲力亲为,这般年纪还泡在水里救人,实在不易。  

见常岁宁再三推拒,县令才又让人另拿了只碗过来,将大碗里的粥倒了一半出去,自己端起倒出来的那碗,让人将剩下的送去给一位受伤不能动弹的书生。  

倒出来的多是米汤,剩下的则要稠一些。  

荠菜眼看着老县令将那碗米汤喝罢,又去询问受伤百姓用药情况,不禁叹气“这么下去怎么行啊。”  

这且只是一个县,而如今面临同样处境的百姓比比皆是。  

坐在一块石头上的常岁宁,下意识地看向荥阳城的方向,眼中有思索之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