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 可敢赌一赌(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封「联名书」。  

常岁宁看着这张堪称秩序井然的书信,不禁莞尔道:「这位吴家阿姐,实有大才也。」  

说来似只是闺秀间的玩闹,但须知这些个闺秀们家世背景不同,作风性情也不同,却在吴家女郎的带领之下这般乖巧守序,她敢说,许多朝中官员都未必有这个能耐。  

由小窥大,可见其才。  

且这位吴家阿姐,其名唤作吴春白,京中无人不晓,本身也是个名气斐然的才女来着。  

而除了这封信之外,吴春白令人一并送来的,还有一封小册子。  

其上是常岁宁在江南的事迹,她特送来让常岁宁一观,看一看是否有错漏不妥之处。  

常岁宁打开那本册子来看,颇觉惊叹。  

其上叙事翔实,而又惊心动魄,并且给予了她这个主人公恰到好处的神化。  

常岁宁细细翻看,也不觉得脸红,更无谦虚推辞之心,成大事者,怎能缺少一张厚脸皮呢?  

她就是要建功立业,就是要名扬天下。  

她的这份功利之心,早在她于登泰楼中,以诗词宴众士时便存下了。  

只因她无比清楚,古往今来,想要成事,名望二字可真的太重要了,如若用的好,它便可兵不血刃。若再辅以实力声威,于天时地利之间,甚至可以传檄而定天下。  

所以,常岁宁对这些宣扬她之事迹美名的现象,所持态度很明朗——甚喜甚爱,越多越好。  

看着这本纯手抄的册子,心中又觉暖烘烘的,这些女郎们纯粹美好,之所以对她这般「追捧」,除了钦佩喜爱之外,大约还有一份向往之心。  

先前在京中,她便做了许多所谓惊世骇俗之举,这一切,最早可以从她第一次打了明谨开始说起。  

了许多,那些女孩子们历来不能做,不敢做,不知自己能做的事。  

这些会被她吸引的女孩子们,都有一颗向往冲破世俗礼法束缚的心。  

故而,她是一人,又不止一人。  

所以哪怕只是为了这些在背后将她高高托起的手,她也得努力让自己更有出息一些才行呢。  

要上进啊。  

常岁宁在心中笑着勉励自己。  

接下来数日,常岁宁令元祥暗中带人秘密探查了各路徐氏乱军的动向。  

初七这一日,肖旻与常阔议事时,提到了是否要主动出兵之事,肖旻隐晦提醒常阔:「…自李逸伏诛后,十七万大军,今已在此扎营二十日余…」  

却始终没有大举出兵讨伐徐正业,只是兵来将挡,紧守各道,而不曾主动进攻过。  

肖旻叹气:「朝廷与圣人,虽未明言,但对此也有些不满了…」  

那一行钦差宦官离去前,还曾询问他们打算何时出兵直攻扬州。  

说到这里,其实肖旻也有些不解,按说彼时和州一战大胜,徐氏大军军心受挫,常大将军正该乘胜追击才对,为何只守不攻呢?这不是给徐正业他们重整旗鼓的机会吗?  

肖旻正想说出自己的不解时,只听常阔浑不在意地道:「他们懂个什么,打仗的事,要如何打,自然只有打仗的人才懂!」  

「…」肖旻只觉眉心中箭。  

那个,打仗的人也不懂…正常吗?  

他不好将自己的不懂表露的太明显,只有委婉问:「常大将军是否另有打算?」  

常阔沉吟了片刻,道:「此事我已与岁宁商议过,待她过来,咱们再细谈吧。」  

肖旻遂应下。  

不多时,有士兵打起营帐的门帘,一道披甲的少女身影走了进来。  

三人和往常一样,围着沙盘而坐。  

常岁宁刚从演武场回来,此刻盘腿而坐,右手端着士兵奉来的茶盏,左手摸到一杆笔,笔尖轻落在沙盘上方,先说起了徐正业大军的分布情况。  

这是元祥他们带回来的最新消息动向。  

肖旻微拧眉:「徐正业这是…在集兵?」  

常岁宁:「对。」  

肖旻神情郑重:「他是想集结大军,强攻淮南道?」  

「未必。」常岁宁道:「我猜他另有打算。」  

另有打算?  

肖旻正要问时,只听那少女先问道:「此前向寿州及光州官府借用战船之事,现下可已齐备?」  

肖旻便答:「已经差不多了,只是有的战船年久失修,尚且需要承修。」  

「要加紧了。」常岁宁道:「上元节之前,必要让他们办妥此事。」  

肖旻点头,又不禁问:「常娘子为何如此紧抓战船之事?」  

徐正业要攻淮南道,自然不会当真听从宣安大长公主那个「从巢湖游过去」的「建议」,巢湖可不是那么好游的,徐正业走水路的可能小之又小,按说双方很难出现大规模的水战。  

但早在半月前,常岁宁已经提出了向寿州与光州备借战船之事。  

此时,面对肖旻的询问,少女没有故弄玄虚,手中笔尖转向沙盘之上某两道相隔不远,皆代表河流的凹线,道:「因为,我想在这里,或是在这里,截杀徐正业。」  

肖旻看去,不禁一愣:「汴水…或泗水?」  

常岁宁点头:「对,但九成会是在汴水。」  

肖旻沉默了一下。  

话都是简单易懂的话,但是:「…常娘子为何会觉得,徐正业会走这两条与淮南道背道而驰的水路?」  

徐正业是在攻淮南道,是要率军打进京师,杀女帝而扶持太子的。  

「因为我猜他会放弃西京都城。」少女的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