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 千里共同风(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请常娘子暂时保守这个秘密吗?」  

他有此请求,是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没错,但也是为自家大都督考虑,试想一下,此事倘若戳破,他怕大都督会想不开,没脸再见常娘子。  

常岁宁点头:「好说。」  

元祥做出如获大赦之色:「多谢常娘子!」  

常岁宁将水壶拧上,边问:「还有其它事吗?」  

元祥忙摇头:「不知常娘子可有事交待属下去办?」  

「等后日吧,后日有件事需要你亲自去办。」常岁宁道:「这两日你不妨跟着金副将他们,先熟悉营中事务。」  

元祥点头应声「好嘞」,边甩了甩右手手腕。  

「手怎么了?」常岁宁留意到,便问:「受伤了?」  

元祥笑着摇头:「没有,就是昨夜急着给大都督写信,一不小心多写了几张,累着了…」  

常岁宁默然一瞬,如今玄策军中写信,都是论斤称的吗?  

但这句话也提醒到了她:「你们的人就要回北境了?」  

「是,今日便要动身了。」  

常岁宁:「能否先等等?也帮我捎一封信。」  

元祥忙点头。  

常岁宁不想耽搁他们动身的时辰,于是当即便要返回营帐写信。  

说来,她早该在收到他的雁翎甲时便给他回信的,但当日她即匆匆赶往了寿州,之后一连串的突发状况之下,便未顾得上此事。  

元祥贴心无比,冲少女背影道:「不着急的,常娘子您慢慢写!」  

慢慢写才能多写一点!  

但常岁宁再如何写,也注定同崔璟比不来,她落笔便无废字,先说了自身经历与江南局势,又简单说明自己之后的打算,接着便是与他道谢之言。  

谢了他的好刀,谢了他的好甲,谢了他的好部下,谢了他的好意。  

其实依照二人之间的约定,她此刻该赠对方一颗栗子做谢礼的。  

但冬日军营中没有栗子。  

常岁宁想了想,便提笔在信纸上认真画了一颗栗子。  

画罢欣赏片刻,兀自点头,众所周知,她的画工一向极佳,这颗栗子叫她画得栩栩如生。  

并又在下方添一行小字——此栗虽不可食,却可长久存之。  

嗯,古有画饼充饥,今有她画栗道谢…  

乍然说来似很有些敷衍,但崔璟必然知她笔下诚意。  

她可是说过了,每颗栗子都代表她的谢意,他日后若遇难处,示之以栗,她必也会尽力相助的。  

当然,她更希望他没有用到栗子的那一天。  

此刻,喜儿打起帐帘,端着一盆热水走了进来。  

这间隙,常岁宁透过帐门,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晨空。  

她也想到了北境的天空,更高远,更辽阔,也更孤独。  

昨日元祥说过的那些话,此刻在她眼前形成了画面,她似乎看到崔璟挑灯料理公务,策马行于雪原,立在北境的城楼上,遥望大盛疆土所至之处。  

稳定运行多年的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  

世间之大,山河遥遥,然行合趋同,则千里相从。  

墨迹被风干,信纸折叠整齐放入信封,拿蜡油封好之后,便踏上了北境之行。  

李逸谋反伏诛的消息很快便传遍各州各道。  

一同传开的,还有「常岁宁」这个横空出世的名号。  

有关李逸的一切事宜均已料理妥当,魏叔易很快到了归京复命之时。  

常岁宁也托他带了信,且是许多封,有给段真宜的,有给乔家的,也有给姚夏她们的。  

她的事必然也已传到京城,这些信,也算是亲自报个平安,毕竟当初她离京时,打着的还是替兄长寻医的名号。  

说到这个,魏叔易也提了一句:「…说来,彼时常娘子离京,不是为常郎君寻医么?」  

他要回京复命,来日面圣,对此事自然也要有个说法。  

「是寻医啊。」那少女从容自若:「一路边走边打听,听闻江南多出名医,寻着寻着便来了此处,也很正常吧?」  

寻医和找爹,这二者之间也并不冲突吧?  

魏叔易深以为然地点头:「正是此理了…既如此,我会如实禀明圣上。」  

常岁宁颔首:「有劳。」  

魏叔易笑着与她抬手:「常娘子保重,魏某先行一步归京,以候常娘子凯旋。」  

常岁宁也抬手:「路上当心。」  

四目相视,少女眼神坦荡明净,魏叔易向她点头,又道一声「保重」。  

这一声,似比方才那声多了些在他身上难得一见的真挚简朴之感。  

常岁宁向他一笑:「放心,会的。」  

魏叔易再次点头,才转而向常阔等人分别施礼。  

一番告别后,那着钦差官服的青年即上了马车。  

队伍驶动,车轮滚滚,青年端坐车内,未曾回望。  

他取出袖中那一封封书信,每张信封之上都有她的笔迹,写明亲启之人,其上笔势遒劲舒展,如风骨卓越而自在翱翔的白鹤。  

她有许多种字迹,他大多都见过,和州初识她留下的那些供罪书,之后大云寺抄写经文…  

但此时此刻的笔迹,应才是真正的「她」,不再被困缚的她。  

青年如白玉般的手指拂过其上字迹,眼底微微含笑,思索自语:「看来如今…已得真自在了。」  

但,从前的那些「不自在」,究竟是由何而来?  

为何这战场之上,才是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