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 另一个坏消息(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也没说医不好。  

心中自有答桉的乔玉绵未多追问,只福身道谢“有劳大夫了。”  

之后,常岁宁同那位孙大夫去了廊下说话。  

“耽搁太久,孙某亦无十成把握,只能试一试。”孙大夫小声说道。  

常岁宁便点头。  

“那便有劳孙大夫多在京中住一段时日了”崔琅咧着嘴走了过来,笑的十分灿烂热情。  

他朝孙大夫抬手一礼“晚辈崔琅,这京中好吃的好玩的去处,晚辈甚是通晓,孙大夫您只管安心住下,其它的都交给晚辈”  

很不擅长与人打交道的孙大夫,面对这热情如火的年轻人,一时童孔微震,心生惧意,手心冒汗。  

崔琅未瞧见自家师父投来的制止眼神,继续咧着嘴询问“您平日里都喜欢什么消遣喜欢吃哪里的菜式可有”  

孙大夫终于忍不住摆手“不必,孙某只喜欢安静”  

崔琅“啊”了一声,立时闭紧了嘴巴。  

这个要求对他来说有些难度,但他可以尝试努力。  

常岁宁吩咐喜儿先带孙大夫去后堂独坐喝茶。  

孙大夫如获大赦地离去了。  

待人走远了,崔琅不由问“师父,这位大夫似乎很怕与人说话您是怎么说动他来京师的”  

常岁宁“我让人日日去拜访他。”  

崔琅讶然“妙啊。”  

常岁宁话只说了一半,除了拜访,她还予对方重金。  

这位孙大夫平日只守着一亩薄田,且因怕与人打招呼,做农活都要专挑田中无人的时候偷偷过去,遇到麻烦也不好意思同人张口,一来二去,薄田变得更薄,囊中羞涩日子拮据。  

想谋生又做不到抛头露面,且周围人皆知他性情,轻易也无人寻他看诊。  

她允诺对方,只要他能医得好绵绵阿姐的眼睛,会予他一笔格外丰厚的诊金,可叫他下半辈子都不必再为生计抛头露面。  

在这个直击灵魂的诱惑下,孙大夫半推半就地答应了。  

不多时,乔玉绵在兄长的陪同下走了出来。  

崔琅忙迎上前去。  

常岁宁见此一幕,若有所思。  

“崔六郎还未回去吗”乔玉绵道“既是要给令尊诊看,宜早不宜晚。”  

崔琅闻言笑意微凝,露出了感动而苦涩的笑意。  

感动于乔小娘子如此记挂他家中之事,苦涩于他阿爹的眼睛过于完好康健。  

但眼下的局面已容不得他改口拒绝。  

很快,崔琅便带着那位孙大夫,坐在了回崔家的马车上。  

在如此封闭的空间内与人相对而坐,孙大夫眼神闪躲,身形紧绷。  

崔琅也觉如坐针毡,欲言又止。  

一旁侍奉着的一壶不时抬手擦一下汗。  

在这诡异难言的气氛中,马车就这么来到了崔家。  

孙大夫一言不发地跟着崔琅来到了崔洐的居院。  

崔琅得知父亲在书房内,为稳妥起见,便道“孙大夫稍等,容我先进去说一声”  

他先进去探探路。  

孙大夫点头,等在书房外石阶旁。  

不多时,忽有杯盏被摔碎的声音自书房内传出,吓了孙大夫一跳。  

“竖子,给我出去”  

崔琅就这么被骂了出来。  

此间书房宽阔,分内外两间,崔琅便在外间偷偷问跟着他一同出来的卢氏“阿娘,父亲这又是发的什么疯”  

不看眼睛就不看呗,至于拿东西摔他吗“你也是会挑时候”卢氏看一眼内室,压低声音道“听闻你长兄明日便要率军赶赴北境,数载难归正在气头上呢。”  

崔琅听得发愁“长兄在京中父亲心中堵得慌,如今长兄要走了,父亲怎又要闹”  

卢氏叹气“你懂什么,错都在你长兄。”  

她道“大郎错就错在,没从玄策府负荆三跪九叩回到家中,再在这书房外当着众族人的面跪上三天三夜,求你父亲答应让他去北境待到第三日时,你父亲从书房里出来,冷着脸说一句不准,你长兄应下退去,再不提去北境之事,这件事才算圆满。”  

崔琅不由赞叹点头“在理啊。”  

继而道“那父亲还是气着吧。”  

“且得气上至少七七四十九日呢。”卢氏说着,看向儿子“你又跟着发的什么疯,好端端地,找什么擅治眼疾的大夫上门”  

若非清楚儿子没这个胆子,否则她真要怀疑这小子是在阴阳怪气他父亲有眼无珠,眼盲心瞎了虽然这也是事实。  

崔琅疑惑挠头“上回不是父亲自己说他眼睛不舒服吗”  

“他何时说过”  

“那可能是儿子记错了吧本想着献一献孝心呢。”崔琅叹气“既然父亲不需要,那儿子还需去同那位大夫解释一二。”  

崔琅说着,不待卢氏再问,便熘之大吉。  

卢氏狐疑地盯着儿子快步离去的背影。  

崔琅来到孙大夫面前,笑道“孙大夫,咱们走吧,不看诊了。”  

孙大夫“啊”了一声。  

崔琅赧然一笑“原来我父亲的眼睛好好的,是我记混了”  

孙大夫又“啊”了一声。  

这位郎君有几个父亲啊,这都能记混崔琅与他赔不是“真是对不住叫您白跑一趟了。”  

孙大夫忙摆手。  

今日给那位乔家娘子诊看,本已耗尽了他近一年的话量,但他拿了人家的重金,又不得不凭人差遣跑这一趟。  

能白跑一趟,这是好消息。  

但坏消息是,这位热情的郎君坚持要亲自送他回常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