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除非你嫁给他(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小人觉得”一壶愣了愣“挺好啊。”  

“谁问你好不好了我是问你觉得此事是否可行”  

“这小人也不是郎中,不好说啊。”见自家郎君眼神期待,一壶也不好直接泼冷水,只能道“这些年来想必乔祭酒也是试了许多法子的,想来是不太容易”  

“行了行了。”崔琅摆断他的话“不管那么多了,先试一试再说”  

他快步往前走去。  

“郎君,您怎突然大发善心了呢”  

“那是乔兄的亲妹妹,又是我师父的阿姊,我想帮一帮不是很正常吗”  

“还有呢”一壶试探问。  

“书上说了,助人为乐嘛”  

崔琅看向前方,嘴角扬起他只要一想到有朝一日乔小娘子能重见光明,便十分高兴欣喜,这不是助人为乐又是什么京师这阵议亲的风,也刮到了兴宁坊骠骑大将军府。  

消息传到郑国公府段氏耳中,叫她不由感慨“真没想到,这京师之中,眼光与胆量兼具的人家还真不少啊”  

说着,看向坐在那里的儿子“子顾,你如何看”  

刚早朝归来的魏叔易闻得此问,不答反问“母亲又如何看”  

段氏咬牙在心底骂了句“臭小子”,面上仍笑盈盈的,却也直截了当“母亲想问问你的意思可需母亲也着人上门提一提亲事”  

魏叔易轻叹气“这个话题之前儿子似已与母亲说过了。”  

彼时他刚从合州回来,他的阿娘便迫不及待地同他提过此事。  

“那时你与岁宁不过初相识,阿娘承认自己心急了些,你不答应也在情理之中”段氏做出了一些因时制宜的反省,循循善诱道“可这些时日相处下来,阿娘瞧着你二人实在般配,你几时与哪个女郎相处的这般融洽过”  

“融洽吗”魏叔易好笑地摇头“常娘子大约并不这么想。”  

段氏暗暗磨牙,若不是她急着娶儿媳,若不是娶岁宁回来必需一个儿子不可,她才懒得同这嘴巴里没句实话,脑子里都是弯弯绕绕的臭小子费这般口舌魏妙青的想法大差不差。  

她若生作儿郎,还有阿兄什么事“母亲难道没听说吗,近日凡去往常大将军府的媒人,无不碰壁而归”魏叔易已然起身,“母亲若不在意儿子这张脸面,自去便是了。”  

说着,抬手行了个礼“儿子还有公务,便先回去了。”  

段氏难得没有骂上两句,或是将人喊住。  

而是怔了好一会儿之后,问女儿“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魏妙青张了张嘴,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兄长有意,但又觉得人家常娘子必会拒绝,如此一来,回头他这张堂堂东台侍郎的脸就没处放了”  

“对吧”段氏一拍茶案“他就是喜欢上人家了”  

偏还不好意思直接承认还搁这儿跟只傲个没完的孔雀似的,同她装风轻云淡呢“兄长说罢这句话就走了,分明是刻意的,他就是想让阿娘帮他试一试,但又不想丢了面子”  

“或许还有一个原因”段氏信誓旦旦“他大约是说罢便脸红了,不想叫咱们瞧见”  

魏妙青点头如捣蒜,转头交待身侧仆妇“芳管事,你帮我跟上去瞧瞧兄长有无脸红”  

芳管事也很激动,但还不至于如此丧心病狂“这不好吧”  

直接去盯着郎君的脸瞧行不通,高低得找个借口才行。  

“婢子就说,夫人的话还没说完,请郎君回来”  

郎君肯定不会回来的。  

但谁在意郎君回不回来。  

“好好好,就这么说,快去”段氏摆手催促。  

“这小子”段氏开始回想琢磨起来“是何时开了窍的”  

“定是登泰楼那晚”魏妙青笃定地道。  

若问她为何如此笃定,不外乎将心比心四字她就是那晚彻底沦陷的谁能拒绝那晚在登泰楼中的常岁宁呢“兴许是。”段氏懒得再深究这无关紧要的过程,只道“既然八字有一撇了,那这成败二字就看岁宁的意思了直接上门议亲,是足显诚意,但子顾之言也并非没有道理,若人家一旦拒绝,颜面不颜面的倒不重要,往后怕是再没机会提第二遭了,见面也要不自在的。”  

魏妙青点头附和“没错,这不留后路的法子,还是不用的好。”  

段氏思索着“那不如换个法子,私下言辞试探一二”  

“那阿娘先邀常娘子明日来家中说话吧。”魏妙青先敲定了第一步。  

她已算过了,常娘子今日会从国子监回兴宁坊。  

段氏立即使人去写帖子。  

次日,常岁宁倒也果真赴约。  

段氏先与之闲谈一番,从国子监的事说到常岁宁的无二社,继而才谈到家常。  

谈着谈着,就谈到了自家儿子身上“我家子顾实在不叫人省心,实在比不上岁宁你半分。”  

是啊,不省心。  

常岁宁险些点头。  

到底从前段真宜在信中与她埋怨儿子时,她每每回信都表达了赞成之意。  

然今时不同往日,她此刻只能伪装成一个友善的正常人“夫人应多瞧瞧魏侍郎的优点,如此或能省心许多。”  

段氏讶然“他能有什么优点”  

常岁宁“”  

怎么觉得怪怪的她竟有一种段真宜在与她挖坑的感觉。  

但,段真宜挖的坑么至多也就半指深,连只小鸡娃子都埋不住,别说是人了。  

常岁宁也就往下跳了或也称不上跳,到底这坑大约就跟走平路似的。  

她便顺着话夸了魏叔易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