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水小姐俏胆移花(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三回水小姐俏胆移花
诗曰:
柔弱咸知是女儿,女儿才慧有谁知?
片言隐祸轻轻解,一转飞灾悄悄移。
妙处不须声与色,灵时都是窍和机。
饶他奸狡争先用,及到临期悔又迟。
话说铁公子遵父命,避是非,出门游学。茫茫道路,不知何处去好,因想道:“山东乃人物之地,礼义之邦,多生异人,莫若往彼一游,或有所遇。”主意定了,因叫小丹雇了一匹驴子,径往山东而来。正是:读书须闭户,访道不辞远。
遍览大山川,方能豁心眼。
铁公子往山东来游学,且按下不提。
却说山东济南府历城县,有一位乡官,姓水名居一,表字天生,历官兵部侍郎,为人任气敢为,倒也赫赫有名。只恨年将望六,夫人亡过,不曾生得子嗣,只遗下一个女儿,名唤冰心,生得双眉春柳,一貌秋花,柔弱轻盈,闲处闺中,就象连罗绮也无力能胜。及至临事作为,却又有才有胆,赛过须眉男子。这水居一爱之如宝,因自在京中做官,就将冰心当做儿子一般,一应家事,都付她料理,所以延至一十七岁,尚未嫁人。
只恨水居一有个同胞兄弟,叫做水运,别号浸之,虽也顶着读书之名,却是一字不识,单单依着祖上是大官,自有门第之尊,便日日在不公不法处觅饮食。谁料生来命穷,诈了些来,到手便消,只如没有一般。却喜生下三个儿子,皆能继父之志,也是一字不识;又生了一个女儿,更是粗陋,叫做香姑,与冰心小姐同年,只大得两个月,因见哥哥没有儿子,宦资又厚,便垂涎要白白消受。只奈冰心小姐未曾出嫁,一手把持,不能到手。因此,日日挽出媒人、亲戚来,兜揽冰心嫁人,也有说张家豪富的,也有说李家官高的,也有说玉家儿郎年少才高、人物俊秀的。谁知冰心小姐,胸中别有主张,这些浮言,一毫不入。
水运无法可施,忽有同县过学士一个儿子,要寻亲,他便着人去兜揽,要将侄女儿冰心小姐嫁他。那过公子年少,也是个色中饿鬼,因说道:“不知他侄女儿生得如何?”他就细细夸说如何娇美,如何才能。过公子终有些疑心,不肯应承。水运急了,就约他暗暗相看。
原来水运与水居一虽然分居已久,然祖上的住屋,却是一宅分为两院,内中楼阁连接处,尚有穴隙可窥,水运因引过公子悄悄偷看,看见冰心小姐美丽非常,便眠思梦想,要娶为妻。
几番央媒来说,冰心小姐全然不睬。过公子情急,只得用厚礼求府尊为主。初时,府尊知冰心小姐是兵部侍郎之女,怎敢妄为?虽撇不得过公子面皮,也只缓缓到门说了,因见水小姐不允,也就罢了。
不期过了些时,忽闻得:水侍郎误用一员大将,叫做侯孝,失机败事,朝廷震怒,将水侍郎削了职,遣戍边庭,立刻去了;又闻报:过学士新推入阁,又见过公子再三来求,便掉转面皮,认起真来,着人请水运来,吩咐道:“男女婚配,皆当及时,君子好逑,不宜错过。女子在家从父,固是经常之道,若时难久待,势不再缓,又当从权。令侄女年已及笄,既失萱堂之靠,又无棠棣之依,孤处闺中,而僮仆如林,甚不相宜。若是令兄在京为官,或为择婚,听命可也,今不幸又远戍边庭,死虽未必,而生还无日,岂可不知通变,苦苦自误?在令侄女,闺中淑秀,似无自言之理,兄为亲叔,岂不念骨肉而为之主张?况过学士已有旨推升入阁,过公子又擅科甲之才,辗转相求,自是美事,万万不可听儿女一日之私,误了百年大事。故本府请兄来谆谆言之,若执迷不悟,不但失此好姻,恐于家门也有不利也。”
水运听了府尊这话,正中其怀,满口应承道:“此事治晚生久已在家苦劝,只因舍侄女为家兄娇养惯了,任情任性,不知礼法,故凡求婚者,只是一味峻拒。今蒙太公祖老大人婉示曲谕,虽愚蒙亦醒,治晚生归去,即当传训舍侄女。舍侄女所执者,无父命也,今闻有大公祖之命,岂不又过于父命?万无不从之理。”说完辞出。
回到家中,便走至隔壁,来寻见冰心小姐,就大言恐吓道:“前日府尊来说过这头亲事,我何等苦口劝你,你只是不理。
常言说:‘破家的县令’,一个知县恼了,便要破人之家,何况府尊?他前日因见侍郎人家,还看些体面,今见你父亲得罪朝廷,问了充军,到边上去,他就变了脸,发出许多话来,若是再不从他,倘或作起恶来,你又是一个孤女,我又没有前程,怎生当得他起?过家这头亲事,他父亲又拜了相,过公子又年少才高,科甲有分,要算个十分全美的了。你除非今生不打算嫁人,便误过了这婚姻也由你,倘或再捱两三年,终不免要嫁人,那时要想大府官人家,恐怕不能得够。你须细细斟酌!”
冰心小姐道:“非是我要执拗,但是儿女婚姻大事,当遵父命,今父亲既远戍,母亲又早丧,叫我遵谁人之命?”水运道:“这话方才府尊也曾说过。他说事若处变,便当从权,父命既远不可遵,则我公祖之命,即父命也。既无我公祖之命,你亲叔之命,亦即父命也,安可执一?”
冰心小姐低着头想了想道:“公祖虽尊,终属外姓,若是叔父可以当得亲父,便可商量。”水运道:“叔父、亲父,同是一脉,怎么当不得?”冰心小姐道:“我一向只以父命为重,既是叔父当得亲父,则凡事皆所凭叔父当亲父为之,不必更问侄女矣。”水运听了,满心大喜道:“你今日心下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