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遵国法罪犯发配沐皇恩烈妇入祠(1/2)
第三十二回遵国法罪犯发配沐皇恩烈妇入祠
话说袁寿因双林捐躯殉夫,心中钦敬。遂邀请了地保邻佑,同到江都儒学并江都县衙门递了公呈。学官同知县收下呈词。
过了数日批准,加了勘语,备文申详。扬州府、淮扬道。江宁布政司接到详文,也各加了勘语,转详江苏巡抚、江苏学政、两江总督三院会题,请旨。袁寿接得各宪批详,就用黄纸报条写着“三院会题,请旨旌表”八个大字,贴在自己家大门外两旁,专候恩旨消息,暂且不表。
再说吴珍收在甘泉县监狱之内,已经一载有余。这一日,兵部火牌发到江苏巡抚衙门,那里备了文书,转行到了甘泉县里。知县接得火牌,立即叫经承备了长文短文签批,拨了两名解役,无非是张千、李万。次早,委捕衙点解,发了提监票与解差到监狱提人。吴珍昨日已知兵牌到了,预先送信回家。此刻听见提他,就将行李以及衣服带着出监。两名解差将吴珍带到捕厅衙门伺候。捕厅陛堂点了吴珍的名,验过镣铐,给散过口粮、钱文,将兵牌、长短批文封固,发交解差,捕厅退堂。
两名解差带着吴珍出了衙门,喊了一名挑夫,代吴珍挑着行李,一同出了南门。
到了城外,吴珍的妻子王氏带着两个儿子,大的今年十二,小的年方十岁,同王氏两个胞弟,早已站在路口守候,迎着吴珍。他两〔个〕妻舅邀请吴珍同两位公差到一个清净饭馆,一同进内。两个妻舅先陪着解差饮酒,吴珍与妻子王氏另在旁边。
吴珍向王氏道:“拙夫不才,贪恋烟花,因而结怨,被人设谋串害,配罪他乡,累你青年独守孤帏。”又指着两个儿子道:“他这两个畜生,年尚幼稚,须要贤妻严加教训,勤读诗书。
他日长大成人,须当习正,不可让他们到那些烟花场中走动。
他们如若不受教训,贤妻可将拙夫今日这般光景告诉他们,作为榜样。拙夫此去谅必不能还乡,若要相逢,除非等待来世。
家中各事,一切拜托。拙夫此刻方寸皆乱,不能多嘱。”说着,二目中纷纷泪落。王氏同两个儿子总哭得天昏地暗。王氏忍着哭泣道:“家中各事,大爷不必焦心,做妻子的尽力撑持。但愿你此去,一年半载遇着恩赦回来,好骨肉团圆。路途之间,自己保重。一到了那里务必寄封书信回来,好让做妻子的放心。”
说毕又哭。
两个妻舅走了过来劝说,二人方才止哭。安慰了吴珍一番,将吴珍拉入了席。吴珍向他两个妻舅道:“二位贤弟,愚姊丈家中一切拜托,两个外甥全仗二公管教。”他二人道:“老姊丈但放宽心,弟等无不尽心照应,路途保重要紧。”劝着吴珍同两个解差吃了酒饭,两个妻舅会过饭钱。王氏将四季衣服、盘费、银两总皆交与。吴珍随将银两收在随身,将衣服箱子交与挑夫挑着。吴珍夫妇依依不舍,怎忍分离?两个解差再三催促,吴珍硬着心肠,同着解差押着挑夫出了饭馆。
走未多远,后面贾铭、魏璧二人方才得信,赶来送行。向吴珍说了许多安慰言语,各人送了程仪,洒泪而别。众人望着吴珍上路去了。贾铭、魏璧进城,分路各散。王氏同两个儿子望着吴珍去远,不看见了,又大哭一常两个兄弟劝住,一同进城回归家内,教子持家,不在话下。
再说督抚学三院接到江宁藩司申文,遂会衔具题请旨,饬下礼、户二部议明覆奏。皇恩浩荡,奉旨依议,准其入祠,给帑建坊。部覆出京,转行下来,文书到了江都县衙门,知县接奉上宪公文,差人将袁寿传去,当堂将帑银给交袁寿领回。那建坊的帑银本是三十两,扣去各衙门使费,所余的银两,袁寿具了领状领回家内。自己添了银两,购料雇匠,兴工建造牌坊。
又预备了执事仪仗、亭子等物,诸事办齐,选择吉期,准备迎请牌位入祠。预期通知亲友。贾铭,魏璧同各亲友闻信,总皆送了贺礼前来。到了这一日早间,街坊上有许多男女观看,挤挤挨挨,热闹非常。
再说袁猷的表弟穆竺,住居霍家桥南首穆家庄,在家务农,娶了妻子,如今又生了儿子,正欲上城到新胜街首饰店兑换银锁、银镯与儿子戴,却好袁寿着人送迎牌位入祠的日期到他家内。穆竺的父亲随即备了贺礼,就叫穆竺上城,一则到袁府贺喜,二则代孙子兑换锁镯。穆竺欢欢喜喜,更换新帽、新衣、新鞋、新袜,直奔扬州。
进城走到旧城古巷头大街,只见男女纷纷拥挤不开。穆竺不知何故,只得站立在铺面门首。只听得一棒锣鸣,两对纸糊蔑丝高灯上贴着“奉旨旌表,恩准入祠”红黑字。有几对朱红漆的金字衔牌,上面是什么候选儒学、某科武举、候选营分府、候选县副堂、例赠孺人。还有两对回避肃静牌,四面清道飞虎旗,文武执事。又有两对红字黄牌,写着“奉旨旌表,恩准入祠。”有许多仪仗:一把金顶黄绫伞,一柄画龙黄遮阳。四首提炉,香烟飘渺。后面八个人,头戴红顶木黄凉篷,身穿黄布号衣,抬着一架黄亭,内设香案。后面又有牢牢、衙役,红散绿遮阳,一对银瓜,鼓手苏吹奏乐吹打。又有营里朋友骑着四匹对马。一个武职小官,头戴金顶纬帽,身穿补褂,骑着引马。
后面四首香炉,有许多亲友衣冠楚楚,各持万寿香,摇摇摆摆。
又有两名家人,提着一对大圆明角提灯,上写“例赠孺人”。
后有四名人夫,头戴没檐红凉篷,身穿青布号衣,抬着一架紫檀雕花亭子,四角挂着小方玻璃灯。内里
话说袁寿因双林捐躯殉夫,心中钦敬。遂邀请了地保邻佑,同到江都儒学并江都县衙门递了公呈。学官同知县收下呈词。
过了数日批准,加了勘语,备文申详。扬州府、淮扬道。江宁布政司接到详文,也各加了勘语,转详江苏巡抚、江苏学政、两江总督三院会题,请旨。袁寿接得各宪批详,就用黄纸报条写着“三院会题,请旨旌表”八个大字,贴在自己家大门外两旁,专候恩旨消息,暂且不表。
再说吴珍收在甘泉县监狱之内,已经一载有余。这一日,兵部火牌发到江苏巡抚衙门,那里备了文书,转行到了甘泉县里。知县接得火牌,立即叫经承备了长文短文签批,拨了两名解役,无非是张千、李万。次早,委捕衙点解,发了提监票与解差到监狱提人。吴珍昨日已知兵牌到了,预先送信回家。此刻听见提他,就将行李以及衣服带着出监。两名解差将吴珍带到捕厅衙门伺候。捕厅陛堂点了吴珍的名,验过镣铐,给散过口粮、钱文,将兵牌、长短批文封固,发交解差,捕厅退堂。
两名解差带着吴珍出了衙门,喊了一名挑夫,代吴珍挑着行李,一同出了南门。
到了城外,吴珍的妻子王氏带着两个儿子,大的今年十二,小的年方十岁,同王氏两个胞弟,早已站在路口守候,迎着吴珍。他两〔个〕妻舅邀请吴珍同两位公差到一个清净饭馆,一同进内。两个妻舅先陪着解差饮酒,吴珍与妻子王氏另在旁边。
吴珍向王氏道:“拙夫不才,贪恋烟花,因而结怨,被人设谋串害,配罪他乡,累你青年独守孤帏。”又指着两个儿子道:“他这两个畜生,年尚幼稚,须要贤妻严加教训,勤读诗书。
他日长大成人,须当习正,不可让他们到那些烟花场中走动。
他们如若不受教训,贤妻可将拙夫今日这般光景告诉他们,作为榜样。拙夫此去谅必不能还乡,若要相逢,除非等待来世。
家中各事,一切拜托。拙夫此刻方寸皆乱,不能多嘱。”说着,二目中纷纷泪落。王氏同两个儿子总哭得天昏地暗。王氏忍着哭泣道:“家中各事,大爷不必焦心,做妻子的尽力撑持。但愿你此去,一年半载遇着恩赦回来,好骨肉团圆。路途之间,自己保重。一到了那里务必寄封书信回来,好让做妻子的放心。”
说毕又哭。
两个妻舅走了过来劝说,二人方才止哭。安慰了吴珍一番,将吴珍拉入了席。吴珍向他两个妻舅道:“二位贤弟,愚姊丈家中一切拜托,两个外甥全仗二公管教。”他二人道:“老姊丈但放宽心,弟等无不尽心照应,路途保重要紧。”劝着吴珍同两个解差吃了酒饭,两个妻舅会过饭钱。王氏将四季衣服、盘费、银两总皆交与。吴珍随将银两收在随身,将衣服箱子交与挑夫挑着。吴珍夫妇依依不舍,怎忍分离?两个解差再三催促,吴珍硬着心肠,同着解差押着挑夫出了饭馆。
走未多远,后面贾铭、魏璧二人方才得信,赶来送行。向吴珍说了许多安慰言语,各人送了程仪,洒泪而别。众人望着吴珍上路去了。贾铭、魏璧进城,分路各散。王氏同两个儿子望着吴珍去远,不看见了,又大哭一常两个兄弟劝住,一同进城回归家内,教子持家,不在话下。
再说督抚学三院接到江宁藩司申文,遂会衔具题请旨,饬下礼、户二部议明覆奏。皇恩浩荡,奉旨依议,准其入祠,给帑建坊。部覆出京,转行下来,文书到了江都县衙门,知县接奉上宪公文,差人将袁寿传去,当堂将帑银给交袁寿领回。那建坊的帑银本是三十两,扣去各衙门使费,所余的银两,袁寿具了领状领回家内。自己添了银两,购料雇匠,兴工建造牌坊。
又预备了执事仪仗、亭子等物,诸事办齐,选择吉期,准备迎请牌位入祠。预期通知亲友。贾铭,魏璧同各亲友闻信,总皆送了贺礼前来。到了这一日早间,街坊上有许多男女观看,挤挤挨挨,热闹非常。
再说袁猷的表弟穆竺,住居霍家桥南首穆家庄,在家务农,娶了妻子,如今又生了儿子,正欲上城到新胜街首饰店兑换银锁、银镯与儿子戴,却好袁寿着人送迎牌位入祠的日期到他家内。穆竺的父亲随即备了贺礼,就叫穆竺上城,一则到袁府贺喜,二则代孙子兑换锁镯。穆竺欢欢喜喜,更换新帽、新衣、新鞋、新袜,直奔扬州。
进城走到旧城古巷头大街,只见男女纷纷拥挤不开。穆竺不知何故,只得站立在铺面门首。只听得一棒锣鸣,两对纸糊蔑丝高灯上贴着“奉旨旌表,恩准入祠”红黑字。有几对朱红漆的金字衔牌,上面是什么候选儒学、某科武举、候选营分府、候选县副堂、例赠孺人。还有两对回避肃静牌,四面清道飞虎旗,文武执事。又有两对红字黄牌,写着“奉旨旌表,恩准入祠。”有许多仪仗:一把金顶黄绫伞,一柄画龙黄遮阳。四首提炉,香烟飘渺。后面八个人,头戴红顶木黄凉篷,身穿黄布号衣,抬着一架黄亭,内设香案。后面又有牢牢、衙役,红散绿遮阳,一对银瓜,鼓手苏吹奏乐吹打。又有营里朋友骑着四匹对马。一个武职小官,头戴金顶纬帽,身穿补褂,骑着引马。
后面四首香炉,有许多亲友衣冠楚楚,各持万寿香,摇摇摆摆。
又有两名家人,提着一对大圆明角提灯,上写“例赠孺人”。
后有四名人夫,头戴没檐红凉篷,身穿青布号衣,抬着一架紫檀雕花亭子,四角挂着小方玻璃灯。内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