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觐见(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侧妃,实则如同侍婢,进了皇宫得了妃位没多久就进了冷宫,成了罪身,如今生了皇子,也只能当个妃子,事事小心谨慎卑微皇帝看着白瑛,满心愧疚。  

“阿瑛,朕对不起你,不能许你皇后之位。”他说,“但朕会让你与朕共享福荣。”  

说罢一手抱着小皇子,一手握紧白瑛的手。  

“来,与朕一起接受楚王夫妇叩拜。”  

白瑛再次挣开皇帝的手,皇帝愣了下。  

“陛下,臣妾要换上贵妃礼服,不能失了身份。”她笑说。  

皇帝哈哈笑了,将小皇子在怀里抱起晃了晃:“爱妃快去,朕和皇儿等着你。”  

午后的日光更加炙热,李余看着白篱晒红的脸,低声说:“你去车上等吧。”  

虽然这婚事是皇帝的赐的,但进皇宫却不像进公主府那么简单。  

这皇城的门不是随意能进,且递进名帖之后,迟迟没有内侍来迎接。  

“我猜是有人故意晾着我们。”李余低声说,抬起袖子给白篱擦额头的汗。  

白篱任他给擦汗,低声说:“我猜也是,金玉公主恶意展露与外,而有人的恶意则在藏在笑容里。”  

李余要说什么,眼角的余光看到终于有内侍们走来了。  

“楚王殿下,陛下召见。”  

他们笑盈盈说。  

李余恭敬道谢,白篱则转身向车上去。  

“怎么?”一个内侍不解,眯起眼带着几分不怀好意的揣测,“楚王妃这是累了,走不动,想坐车?”  

白篱回头一笑:“不是,我是抱孩子下来。”  

孩子?内侍们愣了下,然后看到车帘掀开,一个妇人将一个跟穿着红彤彤的女娃娃递出来。  

“小娘子已经吃过,也睡过了。”  

女娃娃乖巧安静,眼睛亮晶晶到处看。  

内侍们反应过来了,这就是楚王说过的婢生女吧,这夫妻两人竟然还要带着孩子来拜见陛下,莫非得寸进尺想要给这孩子讨个封号?  

这孩子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随便吧,反正丢脸的不是他们。  

内侍们不再多说引着他们向内去。  

“囡囡,我们进皇城见天子啦。”白篱将女婴抱在怀里,给她指着前方含笑说。  

女娃娃嗯嗯啊啊,似乎在回应她,一双眼好奇地向这座豪华的宫殿看去。  

白瑛从皇帝怀中接过小皇子,在皇帝身边坐下,神情略有些紧张。  

“陛下,我这装扮还可以吧?”她小声问。  

皇帝看着盛装的白瑛,的确是第一次看到白瑛这样装扮,以往都是小心谨慎简单,此时此看光艳照人,不由笑着说:“阿瑛美若天仙。”  

白瑛嗔怪看他一眼:“我都多大年纪了。”说着看向殿外,隐隐看到内侍引着两人走来,年轻的王爷高挑修长,“当年第一次见陛下的时候,陛下就如同楚王这般年纪,一眨眼,这么多年过去了。”  

如今的她,也不再是站在街上随意被马蹄践踏的小女子。  

李氏皇孙都要对她俯首叩拜。  

白瑛轻轻扶了扶鬓边的簪珠,嘴角一丝倨傲的浅笑。  

耳边响起王德贵的喊声“楚王,楚王妃觐见”,与此同时楚王携带一个女子走进来。  

白瑛的视线先落在那女子怀里抱着的孩子身上。  

她微微皱了皱眉,眼神几分不屑,低贱的东西也急着立刻带到皇帝面前然后视线上移,落在那女子身上。  

这女子穿着大红裙衫,梳着牡丹髻,插着两把步摇,流珠摇晃,白皙的脸上,眉眼如星辰闪耀。  

她没有低着头,似乎一直在静候,当白瑛的视线与之相撞,她脸上浮现浅浅的笑。  

“二姐,我们又见面了。”  

白瑛耳边宛如滚雷炸裂,心神摇晃,一瞬间不知今夕是何夕。  

她好像坐在结邻楼上。  

对,是,宫里举办花灯节,她特意选了这里,等着见自己那个做了东阳侯世子少夫人的妹妹。  

然后她妹妹来了。  

“二姐你还认得我吗?”  

真是太久没见了,当年的小女童长大了。  

她端详着眼前人的脸,其实她从来没认真看过这个妹妹的脸,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她就不想看。  

但,她还是第一眼就认出来的。  

这就是她的妹妹,那个害死了母亲,又让一家人不得安宁的祸害!  

不对。  

不对,这个祸害死了。  

她亲眼看着周景云将人扔下了结邻楼,亲眼看着在楼下摔烂了皮肉,血流的一地,看着周景云将她抱起来,手脚都垂在地上她当时.有些难过,又有些轻松,这个不该生下来的妹妹终于死了。  

对啊,这个妹妹已经死了。  

她不是在结邻楼,白篱已经死了!  

白瑛身形摇晃,双耳嗡嗡,视线看向四周,这是.含凉殿。  

她在含凉殿,在陪着陛下接见楚王和他新娶的王妃.  

“臣——”  

“臣妇——”  

清亮的男女声音在耳边响起。  

白瑛的视线再次凝聚在那女子身上,看着她低下头,跪下来,抱着孩子俯身施礼。  

“见过陛下,贵妃。”  

皇帝含笑点头:“免礼,起来吧。”  

楚王站了起来,那女子也站起来,然后抬起头,视线.看向她,微微一笑。  

她嘴唇动了动。  

“二姐。”  

白瑛的耳边再次滚雷,这是在做梦?这是幻觉?她不由伸手去抓腰间的三清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