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百年脉络(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想要质问杨蔷婧,她是怎么当这个领袖的?  

家族的人就这么放浪不管?  

把杨家的名声都给败坏了!  

甚至杨蔷婧同意让杨主双进国法部!滑天下之大稽!  

但这股愤怒在连续三天的观察后逐渐消解了。  

因为他看到了两个字:平衡。  

杨民锐YY大嫂,但他在机关部负责研发的新型装备,是真的有说法,而且是充满想象力的,他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形态,各种机关造物天马行空。  

他独创的撒豆成兵机关阵,可以瞬间扔下阵法并且布置好傀儡,形成一个极强的机关阵法,其中特制的傀儡强度很高,金丹期斗法,一个阵法可扭转战局!  

而且杨民锐不知道是装的还是真的有胸怀,他是一个非常没有架子,而且极为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人,颇受人民爱戴。  

杨根硕观察的时候也大为吃惊。  

他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人,是有两面性的。  

杨民锐虽然YY大嫂,善于钻营,但他为人亲和,知人善用,在杨家第四代里面是最有威望的人!  

而且他管教杨主双也是颇为严厉,只不过因为平时各方应酬极多,很少回家,所以他并不知道杨主双在外面经常做各种畜生事。  

这倒是真的让杨根硕大跌眼镜。  

翻看了一遍杨民锐史才摸清了这个第四代老八的过去,只能说一句.有点东西。  

至于杨主双,杨根硕也彻底看了一遍.纯畜生。  

小时候欺负邻居家小孩,长大了咆哮课堂顶撞老师,被他的亲大爷杨民从玄武学院赶了出去,出来也不好好修行,每日纠结三两狗腿子到处出去招摇惹事,也是杨家第五代里出了名的畜。  

很多杨家第五代的子弟都不喜欢和他玩。  

当然,也有几个臭味相投的,杨根硕把他们也记在了小本本上。  

而杨蔷婧虽然是大奈帝国的领袖,但并非是家族内部的老大,她也不想对家族人太狠,她依靠的就是杨家人,她需要整个杨家支持她。  

所以她以平衡之道管理,只要能干事的,哪怕有些坏毛病,她依然用。  

这是她以修为只有金丹初期的年轻之躯掌管如今庞大的大奈帝国以及联合周边四大王朝的根基。  

她,必须要用杨家人。  

哪怕是有些坏,但不会对她和杨家人产生威胁。  

杨主双再畜生,他也不会去霍霍杨家人,而是坚定维护杨家人的统治阶级。  

这就是杨根硕这些天观察出来的东西:平衡之道。  

所以,他此时能现身和杨蔷婧心平气和地讨论家族了。  

“老祖,您没事吧?我这些年一直很担心您。”  

杨蔷婧眼中有些疑虑。  

聪明的她,大概在第三年的时候就意识到.老祖可能遇到麻烦了。  

因为以老祖往常‘无微不至’的作风来看,不可能放任杨家人这么长时间不管的,只不过她告诉其他杨家人,老祖跟她说自己去云游四海体悟仙道,可能会有段时间不会看他们了。  

其他杨家人自然都信了,因为杨蔷婧和老祖沟通最多了。  

有事情老祖也习惯交代给杨蔷婧。  

这便瞒住了许久时间.  

但杨蔷婧自己清楚老祖一定出了问题。  

“嗯很聪明,我这段日子确实遇到了一些修行上的麻烦。”  

“是仙道吗?可惜小婧见识有限,帮不到您。”  

杨蔷婧很自责,杨家人有事的时候老祖总是关照他们,但他们却不能在老祖遇到麻烦的时候帮助到老祖他们只知道朝老祖索取。  

杨根硕心里一乐。  

那可太能帮助到我了!  

要是晋升之前和你聊一聊,教教我怎么稳健地晋升筑基期说不准就不会出这档子事了。  

“无妨,小事而已,已经解决了,只不过仙界和你们这里时间流速不同.我在仙界一日,你们这里便过去了一年,对于我来说只是百天,而你们这已经过去了百年啊”  

“老祖修为通天彻地,想必也没有能难倒您的事,不过百年而已大家都还在,您能回来,我们就放心了。”  

杨蔷婧的关心,让杨根硕很感动。  

“罢了,不说这些煽情的话了,这百年发生的事情太多了.我还没理清楚,但有一点你说错了。”  

“嗯?”  

“大家并没有都在。”  

杨蔷婧马上说道:“您是说杨风吗?”  

“不止是他,还有很多人.渐渐消失在我的眼中,不过你先说说杨风吧,这件事.和你关系还很大。”  

杨根硕看了杨蔷薇的记录,发现杨风在40年前已经卸任风家家主,离开了风家,自此以后便再也没回来过。  

光是看杨蔷薇的记录,杨根硕还摸不到命脉。  

真正的原因,还得是内部人士知情。  

而杨根硕看到最重要的一条记录是杨风和杨蔷婧商议之后,找杨蔷薇提出离开风家的决定,杨蔷薇没有阻拦他其中内情,或许只有杨蔷婧知道了。  

她应该是最后一个见过杨风的人。  

而且已经是40年前的事情了。  

杨蔷婧自然是知道老祖有追溯过去的能力,她几乎没怎么回忆就如数家珍地说了出来:  

“当年.杨风和薇薇姐已经貌合神离,与其让他们别扭着在一起,不如放他们各自追寻自己的道,杨风其实早就已经可以晋升元婴期了,只不过为了薇薇姐,一直压抑着自己的修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