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上缴玉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司阳!”  

“当真是个好名字,在这里我代司阳谢过梁绾。”  

梁绾见状连忙摆了摆手,“王妃,这般当真是折煞我了。”  

虽然她不知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她却也是真心为他取这个名字,他和她如此有缘,自然是希望他日后能好好的。  

“陛下,平王求见!”  

“老三?他来做什么?让他进来。”  

“是陛下!”  

“儿臣参见父皇!”  

放下手中的奏折,抬了抬手,示意他平身,“说吧!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儿臣此次前来是来请罪的。”  

他微微皱起眉,抬眼看过去,“请罪,你这是又犯了什么错。”  

虞棋见状将手中的盒子递上前,一旁的苏奇见状连忙上前接过盒子,继而交到虞皇的手中。  

他倒是有些疑惑,他这是又在弄什么幺蛾子。  

他缓缓将盒子打开,当看见里面的东西之际,眼中闪过一丝凌厉,随即将盒子盖上。  

他抬眼看过去,面上没有任何变化,只是直勾勾的盯着他,“老三,说吧,何错之有?你替朕将东西寻回,朕不应该要赏你吗?”  

虞棋见状连忙跪下,“父皇息怒,此事是儿臣的错,是儿臣收到消息便急匆匆赶过去,将东西取了回来。  

是儿臣之愚钝,不清楚父皇的“排兵布阵”,如此行事,坏了规矩。还请父皇饶恕儿臣之过错。”  

他将盒子放在一旁,双眼如炬,手上把玩着掌珠(揉手核桃),淡淡开口道,“这件事你做的极好,理应朕该有所赏赐。说吧!你要什么?”  

此话一出,让他更是慌张,他又不是什么傻子,父皇话中有话,他岂能如此愚笨。好在杜安早就料到父皇一定会如此,他也有了对付之策。  

“父皇如此儿臣惶恐,还请父皇宽恕儿臣之愚钝。池州偏远,儿臣理应前去历练。还请父皇应许。”  

见此他轻声一笑,“既然,老三你有所觉悟,便即可前往封地!”  

“儿臣,谢过父皇。”  

虞皇将手边的盒子打开,玉玺赫然暴露在空气之中,一旁的苏奇见之大为惊叹,“陛下,平王殿下这是寻回玉玺了。”  

他点了点头,将其拿起仔细观察着,一只手摸着玉玺上的花纹,微微紧皱眉头。  

一旁苏奇见状心有疑惑地开口,“寻回玉玺大功一件,按照平王殿下的性子理应来邀功,怎么会有如此反常之举?”  

他缓缓将玉玺放在一旁,缓缓开口,“连你也觉得他奇怪。”  

苏奇见状连忙开口,“是老奴僭越了。”  

“不必如此紧张,说说你的看法。”  

他缓缓抬起头,看过去,轻叹一声,“那老奴就大胆直言,平王殿下为人向来耿直,有一说一,这些个弯弯绕绕,怕是王爷甚少考虑。  

再则离开京都前往池州,这便更不符合平王殿下的性子。池州偏远,朝中大事殿下便不能为陛下分忧。”  

见此虞皇轻声一笑,“到是难为你变着法子去夸他。”  

这件事情远没有表明上这么简单,老三是什么样的人,他自是清楚明白,如此反常之举,不得不让他心起疑惑。  

不过他既然要前往池州也罢,他若是能安安分分倒也不为是一件好事。  

“启禀陛下,淑妃娘娘求见。”  

听到这话,眉头紧锁,无力地手撑着头,“宣她进来。”  

“是!”  

这还未进门便听见她如雷震耳般的哭喊声。“陛下,你可一定要为臣妾做主啊!”  

虞皇瞥了一眼一旁的苏奇,缓缓开口道,“爱妃这是怎么了,谁又欺负你了?”  

苏奇见状连忙将一旁糕点递了过来,小声说道,“娘娘,缓缓吃颗麦芽糖。舒缓一下心情。”  

“本宫现在没有心情做这些。”她刚好开口,就听见虞皇说道,“爱妃,如此这般,当叫人心疼,吃颗糖舒缓舒缓心情。”  

淑妃见状也只能顺势吃颗糖,拿起麦芽糖,放进嘴里,迫不及待便要开口。  

好家伙这麦芽糖也太粘牙了,她都张不开嘴说话了。嚼起来也太费力了。  

见此虞皇眉头缓缓舒展开来,耳边总算是清静许多,端起一杯茶不紧不慢地喝着。  

“爱妃,有话慢慢说,到底发生什么事情?”  

“陛下,皇后娘娘竟然让梁绾给枫儿取字。皇后这般做法也太过分了。  

自古以来取字乃是德高望重的长辈对后辈的寄望。她算什么?陛下,枫儿乃是皇长孙,怎可如此?还请陛下为枫儿做主。”  

“梁绾取字?所为何?”  

“司阳,说什么让他以后有担当,像暖阳。这是什么?简直是玷污了皇家的风范。”  

“司阳?!”  

看来这丫头倒真的挺喜欢枫儿,司阳这名字包含的期盼可远不止这些。  

“对,陛下,你可一定要为臣妾做主。”  

他莞尔一笑缓缓开口,“司阳,到不为是个好名字,既然她俩有缘,也算是心意。爱妃莫要生气。”  

“陛下!”  

“朕事务繁忙,便不能陪爱妃你了。”  

苏奇见状连忙走上前,低声道,“淑妃娘娘,皇上要处理公务,还请娘娘先行离开。”  

可是淑妃她有怎么愿意轻易离开,想要开口,却见陛下已经拿起奏折。  

“我瞧着,爱妃甚是喜爱这麦芽糖,苏奇命内务府给爱妃送些过去。”  

“陛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