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春意红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小姐,前面这个人便是你的劫难。”  

晨晨将手中的匕首递到伊祁红衣的手中。  

抬头看向雨中的少女,黄衫羽衣,罗袖轻衫,额间一点珠花,这样的女子竟然会是她的劫难。  

很显然她对眼前的少女很是感兴趣,她和她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  

她没有接过晨晨手中的匕首,反而从她的手中将油纸伞接过。  

“晨晨,如果是命中注定有这一劫难,与其千方百计地逃避,不如勇敢面对。”  

“回去告诉族长,红衣做出自己的选择了。”说完便走向春意。  

感受不到雨点打在身上之感,她连忙抬起头,便看见一身红衣的少女站在她的面前,桃花油伞深深的印入她的脑海里。  

女子莞尔一笑,“初次见面,请多指教。”  

这一笑,是命运的开始,也是悲剧的起点…  

“红衣,你的桌前为什么总要放着五枚铜钱?”  

把玩着手中的铜钱,红衣笑了笑,走上前接过她手中的铜钱。  

“这铜钱是保命的东西,万一哪一天你这云阳院倒了,我也不至于饥肠辘辘,留宿街头。”  

轻声一笑,摆了摆手,将一旁的毛笔拿起,只见她笔走龙蛇,在宣纸上写下约定。  

然后将其递到红衣的身前,“咯!我向你保证绝对不会有饿到你的那一天。”  

红衣笑了笑,将信这好,放进腰间的香囊,当着她的面拍了拍自己的香囊。  

“这话可是你说的,可不许反悔。”  

“奏乐”  

滴答!滴答!滴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说的便是眼前这番景象。  

娇嫩的荷花粉衣裙,随着红衣轻盈的身姿,缓缓游动,仿佛是迎风而动的荷花。  

罗袖轻衫,抬手而转,脚步轻落,每一步都巧妙地踏在鼓点之上,脚踝处的银铃。  

随着她的舞动,缓缓作响,但是银铃之声,却没有打乱这乐曲之声。  

忽然曲子一下子急转,咚!咚!咚…  

红衣快速转动身体,在高速的转动之下,红衣身上的衣裙。  

竟然在一瞬间换了一套,紫色的衣裙,惊现女子的柔美与神秘。  

曲风的突变,让红衣整个人都不一样。  

红衣环绕,舞步急转,时而像是雄鹰在遨游,时而又像蝴蝶在狂欢。  

美,却又不是俗气之美。  

红衣自身的气质让她在这群美娇娘之中显得格格不入。  

有时春意就在想,红衣这样的才气,这样的气质,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原生家庭才能培养的出来。  

“红衣,我觉得你穿红衣最是惊艳,白衣好看是好看,就是太过于淡雅。”  

抬手看了看自己的衣衫,轻声一笑,“春意,你知道吗?按照我家乡的习俗,红衣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穿的。”  

“红衣只为心上之人穿,白衣是不落凡尘之象。如今我已然配不上这一身的白衣。”  

“哦!那你可有为谁穿过红衣?”  

“有…”  

“红衣,为何你就是不愿将画的消息告诉与我,你可知道后果。”  

春意的语气之中充满了急切和气愤。  

她不明白为什么红衣宁愿与相识半年的男子,却不愿向她透露。  

她笑得很坦然,昨日她给自己算了一卦,命中注定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她没有理由让春意放弃她的信仰,同样她也没有资格让她放弃自己的使命。  

她姓伊祁,这个姓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他们是华裳的眼睛。  

他们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便是要为华裳付出生命,这是每一个伊祁族人的信仰。  

而她的使命便是将玉玺之谜交付给那个最忠诚的姓氏。  

红衣举起手中的茶杯,当年她们相遇在春山的雨日之中,如今结束也该在这里结束。  

“春意,你有你的信仰,我有我的使命,你我终究不是一路人,命中注定该走上这一条路。”说完便毫不犹豫饮下杯中的茶。  

她上前想要拦住,空中的手,却停了下来,她没有说一句话,转身便离开了。  

“权大人,求你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从红衣手中将画的消息拿到手。”  

说完便重重地将头磕了下去,一声、两声、三声、仿佛乐此不疲。  

一旁的芙蕖想要上前,却被人拦住了下来,昏暗的房间里根本就看不清高座之上权大人的面容。  

血液沿着春意的额头开始缓缓留下,一瞬间半张脸上早就覆盖上血迹,看着做实令人有些害怕。  

台上的权大人拍了拍手,轻咳两声,用着纯厚的嗓音开口道:“既然如此,那你若是能受的住,玲珑的八十一鞭,我便饶她一命,再给她一次机会。”  

“多谢,权大人。”  

她回答的很干脆,没有一丝的犹豫,玲珑的鞭法她是知道的。  

但是她没有犹豫的机会,如果错过这个,红衣当真是活不下来了。  

人群之中,芙蕖紧握着双手,消失不见。  

如果你拼命去救一个无关紧要之人,那么我便让你迷途知返,你不忍她受伤,我亦如此。  

往事如随风,一篇又一篇的浮现在她的眼前,如果从一开始相遇是错误,那么她也应该亲手来了结这个错误。  

看着手中的匕首,银白的刀刃,闪着光亮,“一切都该结束了!”说完春意便一把将匕首插入自己的胸膛。  

此时,颉芳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