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古魔之战(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听到这句询问意见的如何,倒是让元梓道君颇有些受宠若惊。  

没想到一直专断的破晓道君竟然会询问他的意见。  

要知道他先前还因为这次同伴是破晓道君头疼来着。  

就是因为这位道君向来我行我素,专断果决。  

听到破晓道君不但自动承担了这个差事,还给了自己足够面子。  

元梓道君自然没有不应的道理。  

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破晓道君扫了眼正襟危坐在大殿之下的各大宗门精英,眼色有些深沉。  

但也只停留了一眼,最后还是一言不发的消失在了原地。  

破晓道君的消失,自然不可避免的引起一阵疑惑和议论。  

要知道,阵法一旦开启,立刻就要进入下一个环节了。  

这个时候,作为本场考核的主持人之一,破晓道君突然离去,很难不让人多想。  

仿佛是明白了临光殿其他宗门修士的想法,元梓道君淡淡的说了一句:“堕魔深渊的禁制出了点问题,破晓道友便自请去看两眼。”  

此话一出,众人瞬间就表示明白过来。  

在堕魔深渊的禁制都是当年一些化神以上的修士共同布下。  

想要加深禁制或者减弱,要不就是高阶的阵法大师,要不就是对阵法有些研究的化神大能。  

这件事情,确实只有破晓道君适合。  

而在破晓道君离开之后,又有几道气息变化,在试金大殿之中悄无声息的消失。  

因着人数较多,气息烦碎,并未引起注意。  

只有元梓道君不经意的扫过一眼,嘴角的弧度却未曾发生改变。  

大殿之上的修士也被石碑异象吸引。  

即使目光未注视在石碑之上,可是脑海中却将这些名字一个个滑过,记下,最后印入心中。  

一个声音回响在脑海之中,所有人都惊讶万分的看着石碑。  

上面的刻写的每一个名字,都是曾经为了保护人族,保护定元界安危,在与古魔的战斗之中陨落的修士。  

他们都曾经是宗门的精英顶梁柱,都曾经战功赫赫,为保护人族做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可是,当初的他们,和如今临光塔之中的修士一样,抱着满心的憧憬追寻大道。  

刻苦努力的修习术法,有着鲜活的生命,如今却成了这石碑上的一道符号。  

在那一刻,所有的修士都心怀敬意。  

无论是再如何高傲不屑,再冷漠无情的修士,都被这石碑上一个个的名字震撼。  

敬重与尊佩之情从心底蔓延。  

十几万年前那场古魔之战,有多惨烈,有多可怕,几乎所有定元界修士都知道。  

世家修士自然有着家族长辈普及知识,培灵殿修士则是把古魔之战当做必修的一课。  

和域外妖兽入侵不一样,古魔的出现太过突然。  

就像是从天而降,给一片祥和向上的定元界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面对强悍的古魔,定元界各大宗门死伤无数,而九州的修士百姓的情况却是更惨不忍睹。  

古魔的出现带来的不但是杀戮,还有…古魔气。  

如今定元界的魔修所修炼的叫魔气,是在当年古魔之战被无缘尊者带领无数大能布下逆天阵法净化之后的古魔气。  

古魔气与现在魔气想比,里面含有大量狂暴因子,轻而易举就能迷惑人的心智,乱了修士的道心。  

更会使人疯狂,灵气逆转,修为损毁。  

古魔气不能与灵气共存。  

在此之前,定元界是没有魔气这种东西的。  

靠灵气修炼的修士无法承受古魔气的感染,疯魔爆体的数不胜数。  

最为严重的却是在九州的百姓居住区。  

面对古魔气,没有丝毫抵抗力的普通人族几乎被迷惑了神智。  

有的直接当场死亡,有的则是被迷惑了心智走火入魔,举起屠刀对准了自己的伙伴,杀戮在无休止的进行。  

那时,九州的天空是血色的,弥漫着吹不散的黑雾。  

幸而出现在定元界的古魔数量不多,而且带来的古魔气污染也没有蔓延整片大陆。  

定元界所有的修士和普通人族甚至是灵兽灵植全都集合起来抵抗古魔的入侵。  

古魔有着强悍的攻击力,一般修士的法术根本对它们造不成任何伤害。  

而且它们似乎不用修炼。  

每个古魔诞生就拥有极强的实力,相当于人类金丹修士,通过吞噬古魔气可以不断的成长。  

而他们最快的成长办法则是吞噬同类。  

当看到好不容易杀死的古魔被同伴吞噬,反而壮大了另一个古魔的实力。  

定元界修士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无力和疲累。  

弥漫在定元界天空血腥的风,似乎更浓郁了。  

那场战争整整持续了上千年,定元界人族和妖兽灵物的数量大大减少。  

九州大陆也残损荒废大片,有些地方甚至是十室九空。  

走在地面,空气里都藏着肃杀。  

八大宗门的诸位大乘,化神,元婴修士,不再是安居隐世一方,或者死守宗门了。  

纷纷拿出了手中的武器带领一批又一批的修士参与对战古魔之中。  

其实在无缘尊者异军突起的时候,古魔和定元界生灵已经大战了近七八百年了。  

此时定元界损失惨重,古魔也元气大伤。  

只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强悍的古魔呢。  

最后一批参与与古魔大战的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